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波羅的海艦隊

波羅的海艦隊(俄語:Балтийский флот)在蘇聯時期叫雙紅旗波羅的海艦隊(Дважды Краснознамённый Балтийский флот)是蘇聯與現在俄羅斯在波羅的海現役海軍艦隊;在蘇聯時代此艦隊兩次榮膺紅旗勳章,艦隊司令部設在加里寧格勒。兩大主要基地為:加里寧格勒,與位於芬蘭灣的喀琅施塔得。

目錄

歷史

波羅的海艦隊由俄羅斯帝國彼得大帝在1703年建立,除了將首都遷至靠海的聖彼得堡外,為了對抗瑞典而發展了海軍,並於大北方戰爭中擊敗瑞典,成為俄羅斯發展海權的第一步。

在1904~1905年的日俄戰爭中,俄羅斯駐紮在旅順的太平洋艦隊遭日軍攻擊而損失大半;沙皇尼古拉二世下令波羅的海艦隊馳援,組成第二太平洋艦隊。俄軍艦隊從聖彼得堡出發,繞過非洲大陸與印度洋,並穿越台灣海峽與對馬海峽;但俄軍艦隊的航行路徑已被日軍發覺,被日軍迎頭痛擊。俄軍兩次對日海戰和日俄戰爭的失敗激化了俄國社會矛盾,包括列寧領導的布爾什維克在內的反對沙皇統治的政黨有了發展的機會。

1917年俄羅斯爆發十月革命,停靠在聖彼得堡的阿芙樂爾號巡洋艦上的船員對冬宮發炮作為信號,作為開始政變的信號。在二戰時期的列寧格勒戰役[1]中,波羅的海艦隊參加了保衛列寧格勒的戰鬥,用艦炮火力和水手參加地面戰鬥的形式沉重地打擊了德國軍隊。二戰後期,波羅的海艦隊參加了波羅的海沿岸的各個主要進攻戰役。1945年5月8日,德國投降。

現今波羅的海艦隊由於受到北約海軍力量的圍堵,主要假想敵為芬蘭、愛沙尼亞、拉脫維亞、立陶宛、波蘭、瑞典、德國、法國與英國等北約成員國的海軍。司令克拉夫丘克及參謀長波波夫。

榮譽

艦隊的潛艇突破敵人的反潛防禦,在敵交通線上進行卓有成效的活動,作出了重要貢獻。波羅的海艦隊最先採用以魚雷機[2]進行巡航飛行的戰法及對敵運輸船和軍艦從空中實施魚雷攻擊的戰術,積極參加了列寧格勒1943年突破封鎖的戰役、1944年粉碎封鎖的戰役、維堡戰役(1944)、斯維里河—彼得羅扎沃茨克戰役(1944)和蒙海峽群島登陸戰役(944)。艦隊官兵在戰爭中英勇善戰、堅韌不拔。

黨政工作的針對性強和人員的精神戰鬥素質高是艦隊克敵制勝的決定因素之一。單位有58個。1965年5月7日紀念戰勝法西斯德國二十周年時,艦隊再次榮獲紅旗勳章。1946年2月,艦隊進行改組,分為兩個獨立的戰役聯合編隊——第4艦隊和第8艦隊。這一體制一直保持到1955年12月。12月以後,恢復原來建制。從五十年代起,波羅的海艦隊和蘇聯的其他艦隊一樣,開始裝備嶄新的技術兵器、導彈艦艇和噴氣式飛機

視頻

波羅的海艦隊 相關視頻

俄羅斯波羅的海艦隊
俄羅斯波羅的海艦隊的氣質

參考文獻

  1. 列寧格勒戰役,歷史上的今天
  2. 魚雷轟炸機消失的真正原因,搜狐,2018-1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