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國里昂工人起義
法國里昂工人起義 |
中文名: 法國里昂工人起義 外文名: Canut revolts(英)、Révolte des canuts(法) 別 名: 法國里昂絲織工人兩次起義/絲織工人起義/織工起義 地 點: 法國里昂 意 義: 第一次工人武裝起義 參與人群: 無產階級 政治背景: 奧爾良王朝(1830-1848) 起義時間: 1831-1834年 |
19世紀20年代,正在英法兩國的空想社會主義者為他們的理想四處奔走時,工人階級已經在醞釀着自己的實際鬥爭了。
法國里昂工人起義,從1831年11月21日到1834年4月13日的兩次里昂絲織工人起義,起義雖然失敗,但是它表明無產階級已經從資產階級革命運動中分離出來,開始作為一支獨立的政治力量登上歷史舞台。[1]
法國的工人階級和其他勞動群眾,在十八世紀末葉法國資產階級革命中,是推翻封建王朝的主力軍……1816年,波旁王朝在法國復辟後,又是法國工人階級和其他勞動群眾高舉反覆辟、反倒退的大旗,於1830年發動了七月革命,摧毀了封建反動勢力在法國的復辟統治。在七月革命中,里昂工人也作出了自己的貢獻,他們拿起武器,占領了市政廳、兵工廠和電報局,推翻了封建貴族在里昂的統治。然而「在這個階段上,無產者不是同自己的敵人作鬥爭,而是同自己的敵人的敵人鬥爭,……因此,整個歷史運動都集中在資產階級手裡;在這種條件下取得的每一個勝利都是資產階級的勝利」
七月革命後,法國的政權落到了資產階級的一個集團,即金融貴族(銀行家、交易所大王、大礦山主、大森林主以及與他們有密切關係的 大土地所有者)手裡,建立了七月王朝,路易·菲利浦當了國王。
里昂位於法國東南部的羅訥河畔,是法國著名的紡織工業中心,起義前夕,約有九萬名工人。他們受到資本家的殘酷剝削,在走投無路的邊緣徘徊,每天工作十五至十六小時,甚至長達十八小時,而工資微薄,終年不得溫飽。童工尤為悲慘,半數童工不到十歲就被活活折磨死了。七月革命以後,在金融貴族的統治下,工人的狀況沒有得到絲毫改善,生活越來越困難了。絲織工人從早晨勞動到深夜,所得工資僅能購買一磅麵包,別說養家糊口,就個人生活也難以維持。工人們控訴道:「我們絲織工人,一個個窮得赤身露體。做大官的人,穿上外套,佩上織錦的胸綬。我們織出這些,可是,餓死了也沒有一塊布裝殮。」當工人提出增加工資的正當要求時,七月王朝的省長說:「要我去叫僱主提高工資,減少勞動時間,絕對辦不到」。工人氣憤地說:「我們擺脫了世襲貴族的束縛,卻淪於金融貴族的壓迫之下。我們趕走了有稱號的暴君,卻遭受着百萬富翁的統治。」廣大工人從實際鬥爭中,逐漸提高了階級覺悟,他們意識到工人階級的利益和資產階級的利益是根本對立的,必須為自身的階級利益而與資產階級展開鬥爭。法國里昂的工人站在這種鬥爭的最前列,他們最迫切的要求是增加工資。1831年10月,工人代表提出了工資標準草案,要和資本家一起開會討論。
可是,資本家們根本不打算接受工人的要求。開會的這一天,他們想方設法地討價還價,而工人代表則是理直氣壯,毫不讓步。正在雙方激烈爭論的時候,從外面傳來了震耳的吼聲和歌聲。原來6000名紡織工人停止了工作,列隊來到省政府門前示威。他們高唱着戰歌,雄赳赳地來到了會議廳外。資本家們趕忙閉上嘴,仔細一聽,聽出工人們在唱《馬賽曲》。他們頓時着了慌,亂成一團,連話都說不清楚了。有幾個大商人湊到一起交頭接耳商量對策,決定先來個退兵之計,然後再想辦法。這一天深夜,工資標準協議終於被通過了。勝利的消息一傳出,整個裡昂的工人區立刻沉浸在一片歡樂的氣氛中。工人們為鬥爭的初步勝利而歡呼。然而,資本家們並不甘心認輸。他們派人向內閣總理告狀,反對工資標準協議。政府立即根據製造商的要求否決了這項協議,還準備用武力鎮壓工人。將軍羅蓋公開叫嚷:「如果工人敢於起來,那就叫他們的肚皮開花。」製造商們有羅蓋撐腰,馬上背信棄義地撕毀了協議。3個星期過去了,工資還是照舊。這種強硬的態度使工人們預感到一場惡戰就要開始,他們立即行動起來。
目錄
經過
1831年11月21日早晨,里昂的克洛瓦一魯斯工人區的二千多名絲織工人,迎着初升的朝陽,肩並着肩,手挽着手,浩浩蕩蕩地向市中心迸發。
「前進,前進,沖向敵人的炮口,衝過搶林彈雨,奔赴勝利!」
《巴黎進行曲》雄壯的歌聲,伴隨着工人們前進的步伐,響徹雲霄。當隊伍行進到通向工人區城門口時,荷槍實彈的資產階級軍隊擋住了工人們的去路。
這時候,里昂的城門已經有重兵把守。士兵們一個個手持馬刀,荷槍實彈,滿面殺氣地站在城門口。顯然他們已經接到命令,要向衝進城的遊行者開槍。遊行隊伍走到城門前,被軍隊擋住,一支支烏黑的槍口對準了工人們的胸膛。
工人們毫不示弱,齊聲憤怒地高喊:「放我們過去!」反動軍官也大聲回答說:「回去!都給我回去!」雙方怒目而視,氣氛十分緊張。這時候,一位年輕的工人衝出隊伍向城門跑去,口裡高喊;「弟兄們,衝過去!」
「砰!砰!砰!」軍隊開槍了。幾顆子彈射進了他的胸膛,鮮血浸透了上衣,他倒在了血泊中。工人們憤怒極了。他們呼喊着沖向敵人,沒有槍支,便揮起木棍、腰刀;有的人拿起了石頭,有的人掄起了拳頭……不一會兒,他們在城門外的空地上,築起了街壘,用奪來的武器向敵人射擊,政府軍隊頓時亂了手腳。
槍聲傳到了工人區,這裡的人們立即沸騰了。他們擁進軍械鋪,把裡面的槍支、彈藥和刀劍搶在手裡,又一齊趕到城門前。
工人的力量加強了。他們向政府軍發動猛攻,終於破門而入,衝進了城裡。
城裡每個主要街口差不多都有政府軍防守。工人們把路上的石頭和燈柱刨起來,把貨車推翻,又運來木板和桌櫃,築起了一處處街壘。就這樣,他們同政府軍展開了激烈的巷戰。缺少子彈,他們把機器上的鉛質零件拆下,熔製成小塊頂替。英勇的少年兒童也投入戰鬥:送子彈,送食物,偵察敵情,有的直接拿起了槍。婦女們做飯,護理傷員。工人們越戰越勇,攻占了一條又一條街道,一座又一座房屋,從四面八方向市政廳推進。
下午,在市政廳周圍也出現了起義者的街壘。在一處堅固的街壘上升起了一面大旗,迎風招展,上面寫着兩行醒目的大字:「工人不能生活,毋寧戰鬥而死!」
晚上,工人們連夜派人和其它行業的工人聯繫,起義隊伍不斷擴大。里昂城整夜槍聲不斷,火光沖天。各路反動軍隊招架不住,紛紛向軍營和市政廳退卻。
省長布維埃·杜摩拉被工人起義嚇得臉無人色,慌忙坐上馬車來到工人陣地,藉口「商談和平條件」,妄圖誘使工人放下武器。工人沒有上當受騙,正如起義者在宣言中所寫的:「屍體所堆成的高牆將我們與他們隔開了……大臣們的招搖撞騙手段我們已經領教夠了。」起義工人當即將省長逮捕起來。
第二天早晨,羅蓋妄圖重整隊伍進行反撲,但是官兵已經潰不成軍,他手下只剩一小隊騎兵可以作戰。兇狠狡猾的羅蓋搖頭嘆氣,無計可施。他焦躁不安地踱來踱去,盤算着脫身之計。偏偏士兵們一個接一個地來向他報告:兵器庫被搗毀,軍營失陷,200多官兵被俘,運糧隊中了埋伏……羅蓋又急又怕,好容易挨到深夜,他就偷偷地帶領着殘兵出城逃跑了。
23日清晨,起義隊伍占領了整個裡昂城。武裝起義司令部立即派出哨兵和巡邏隊,社會秩序很快恢復了。起義工人成立了工人委員會,宣布廢除捐稅,實行工資標準協議,作為臨時指揮機構,對市政府實行「監督」。委員會還發表告市民書,宣布自己的政治主張,要求實行民主選舉,把自己的代表選進政府。這是因為,當時的工人還沒有徹底摧毀資產階級政府的思想。這之後,被俘的反動省長布維埃·杜摩拉很快就被釋放了,而且還仍舊擔任省長,其他如市政廳和警察局的官吏也都充任原職。工人領袖甚至邀請警察局長也參加他們的辯論會。他們對政府的官員完全沒有戒心,這就給敵人以可乘之機。
路易·菲力浦得知里昂工人起義的消息後,立即派他的兒子奧爾良公爵和陸軍大臣來到里昂,並調集了六個作戰聯隊、一個騎兵隊和一個炮兵隊(約六萬人),來鎮壓工人起義。12月1日,反動軍隊占領了里昂近郊,3日,打進了里昂城。數百名起義者在巷戰中英勇犧牲,一萬多名工人被放逐。第一次里昂工人起義失敗了。
起義失敗之後,工人們進一步認識到加強團結的重要性。他們在自己的報紙《工場回聲報》上發出號召:「勞動者只有組織起兄弟般的團體來,才能改善他們的命運。」很快,法蘭絨工人、薄紗綢工人、縫衣工人、紗頭工人都組織起來了。同時,全國各地也都掀起了集會結社的高潮。七月王朝的統治者坐臥不安,1833年10月,頒布了不准結社、不准二十人以上團體存在的法令。
工人們巧妙地化整為零,建立了許多不到二十人的團體,從而1833年在里昂工人中出現了「結社熱」。這股結社熱在全國都有反映,並且是和小資產階級共和主義者團體的活動同時開展的。反動統治者惱羞成怒,1834年3月又頒布一項法令,規定工人不僅不能組織新的社團 ,而且已經存在的互助會也必須全部解散。否則,領導人要法辦,一般成員也要受到懲處。面對資產階級的高壓政策,里昂工人針鋒相對地說:我們的組織「將不顧一切象過去一樣繼續存在」,決心再次用鮮血扞衛自己的權利。1834年4月9日,里昂政府開庭審訊六名工人互助會領袖,全市工人都走出工場,湧向法院。反動軍隊竟然開槍殺害了一名工人,工人們馬上行動起來,舉行了第二次武裝起義。
為了抵制政府的反動法令,里昂紡織工人協會和小資產階級的「人權社」 立即成立「統一行動委員會」,並決定在2月里昂制帽工人罷工案件被捕領袖受審的那一天,即1834年4月9日,舉行總罷工示威,以反對政府對工人的政治迫害,爭取工人的合法權利,針對七月王朝的反動統治,在一面戰旗上寫着:「不共和毋寧死」的口號,明確提出了建立一個民主共和國的要求。同時,他們還發表起義宣言,寫道:「我們的事業是全人類的事業,是我國的幸福,是未來的保證。」這說明,這次起義具有鮮明的政治性質。但里昂的資產階級政府對這次工人起義已作了防備,事先調集一萬多名軍隊,占據了,各個十字路口和主要據點,並在四郊高地安置了大炮,軍官發出「街上見人格殺勿論」的命令,高地上的大炮向城中轟擊。工人遊行示威一開始,就遭到血腥屠殺,『里昂流血周「開始了。工人們毫不畏懼,與反動軍隊激戰六晝夜。最後,因敵我力量過於懸殊,大部分起義工人被迫撤出里昂。4月13日,城裡的最後一批起義者退到科爾得利教堂,全部 壯烈犧牲,第二次里昂工人起義也失敗了。
這次里昂工人起義,得到法國各地人民的響應和支援。4月11日,聖亞田城的幾千名工人舉行遊行示威,支持里昂工人的鬥爭。在巴黎, 工人發動了武裝起義,與政府軍進行血戰。此外,在馬賽等城也發生了工人罷工和示威遊行。
評價
馬克思在評價里昂工人起義的意義時說,「里昂的工人們以為自己追求的只是政治的目的,以為自己只是共和國的戰士。可是事實上他們卻是社會主義的戰士。」
意義
法國里昂工人起義是19世紀30—40年代着名的歐洲三大工人運動之一,法國歷史上第一次工人武裝起義。里昂工人的兩次武裝起義,主要由於當時工人階級還不夠成熟,既沒有一個堅強的革命政黨,也沒有科學的革命理論作為指導,因而未能取得勝利。但是,里昂工人階級用自己的鮮血譜寫了國際工人運動史的新篇章。它表明無產階級已經從資產階級革命運動中分離出來,開始作為一支獨立的政治力量登上歷史舞台。
起義失敗後,起義者在敵人的法庭上莊嚴宣告:「1830年7月,資產階級為自己完成了革命;現在,我們也要進行自己的革命」,也就是要革資產階級的命了。資產階級嚇得膽戰心驚,當時一個資產階級新聞記者就驚呼:「里昂的叛亂揭露了一個重大的秘密,這是在同一個社會內有產階級和無產階級之間發生了鬥爭……我們的工商業社會和所有其他形態的社會一樣,有它本身的隱患,這個隱患就是工人」。他警告資產階級說:「問題已不在什麼共和政體或君主政體,現在已是一個社會的生死問題了。……不管你們對什麼是最好的政府形式有着如何分歧的意見,但是維持現存社會,卻只能有一個意見。」資產階級奴才的這些惴惴不安的叫喊,道出了一個事實:正是從里昂絲織工人的起義起,資本主義社會兩大敵對階級——無產階級和資產階級之間的矛盾鬥爭,「在歐洲最發達的國家的歷史中升到了首要地位」。
後繼
里昂《工場回聲報》在追懷這次起義的革命先烈時,寫道:「安息吧!……你們的鮮血滋潤了這片土壤,從那裡一定會生長出無產者 解放之樹!」繼里昂工人起義之後,1837-1848年英國發生了憲章運動,1844年德國爆發了西里西亞織工起義。無產階級的偉大導師馬克 思和恩格斯,在他們親自參加當時的社會實踐的基礎上,總結了人類社會發展的歷史經驗和這幾次歐洲無產階級的革命鬥爭經驗,創立了馬克思主義的理論,為無產階級革命開闢了通往勝利的航道。
之後的幾年的時間裡,這裡依然爆發過兩次武裝起義,但那時無產階級與資產階級的矛盾已經不再是武裝起義中的主要矛盾了,而是小資產階級與資產階級。
參考來源
- ↑ 法國里昂工人起義背景介紹學習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