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米
江米 |
江米属于糯米的一种,糯米分为籼糯米和粳糯米,籼糯米就是江米,外形细长:粳糯米为圆糯米,也叫圆江米。江米形状细长,圆糯米形状短粗,是家常经常食用的粮食之一。
因其香糯黏滑,常被用以制成风味小吃,深受大家喜爱。很多地方逢年过节都有吃年糕的习俗。
人们在元宵节(正月十五)吃的元宵也是由江米粉制成的。
目录
简介
中文名:江米
主要食材:糯米
分 类:主食
口 味:香糯黏滑
别 称:糯米
概述
营养价值
江米富含B族维生素,能温暖脾胃,补益中气。对脾胃虚寒、食欲不佳、腹胀腹泻有一定缓解作用。江米有收涩作用,对尿频、自汗有较好的食疗效果,但其性黏滞,难于消化,不宜一次食用过多,宜加热后食用。老人、小孩或病人更宜慎用。江米年糕无论甜咸,其碳水化合物和钠的含量都很高,对于有糖尿病、体重过重或其他慢性病如肾脏病、高血脂的人要适可而止。
江米是一种温和的滋补品,有补虚、补血、健脾暖胃、止汗等作用。适用于脾胃虚寒所致的反胃、食欲减少、泄泻和气虚引起的汗虚、气短无力、妊娠腹坠胀等症。现代科学研究表明,江米含有蛋白质、脂肪、糖类、钙、磷、铁、维生素B及淀粉等,为温补强壮品。
江米制成的酒,可用于滋补健身和治病。可用江米(糯米)、杜仲、黄芪、杞子、当归等酿成“杜仲糯米酒”,饮之有壮气提神、美容益寿、舒筋活血的功效。
药用价值
药性分析
味甘,性温。
①《别录》:“味苦。”
②《千金·食治》:“味苦,温,无毒。”
③《日用本草》:“味甘,平。” 归经入脾、胃、肺经。
④《得配本草》:“入手、足太阴经。”
⑤《本草撮要》:“入手足太阴、阳明经。”
功用主治
补中益气,治消渴溲多,自汗,便泄。
①《别录》:“温中,令人多热,大便坚。”
②孙思邈:“脾病宜食,益气止泄。”
③孟诜:“治霍乱后吐逆不止,清水研一碗,饮之。”
④《本草拾遗》:“主消渴。”
⑤《四产本草》:“主痔疾,(糯米)以骆驼脂作煎饼服之,空腹与服。”
⑥《食性本草》:"能行荣卫中血积。解芫菁毒。"
⑦《纲目》:"暖脾胃,止虚寒泄痢,缩小便,收自汗,发痘疮。"
用法与用量
内服:煎汤,50~100克;或入丸、散。外用:研末调敷。
宜忌
《纲目》:“脾肺虚寒者宜之。若素有痰热风病,及脾病不能转输,食之最能发病成积。”
选方
①治三消渴利:糯谷(旋炒作爆蓬)、桑根白皮(厚者,切细)等分。上每用秤50克,水一大碗,煮取半碗,渴则饮,不拘时。(《三因方》梅花汤)
②治自汗不止:糯米、小麦麸(同炒)。为末,每服15克,米饮下,或煮猪肉点食。(《纲目》)
③治久泄食减:糯米一升。水浸一宿,沥干,慢炒热,磨筛,入怀山药50克。每日清晨用半盏,入砂糖二匙,胡椒末少许,以极滚汤凋食,大有滋补,久服令人精暖,有子。(《刘长春经验方》)
④治下痢禁口:糯谷一升。炒出白花,去壳,用姜汁拌湿,再炒为禾,海服一匙,汤下,三服。(《经验良方》)
⑤治虚劳不足:糯米入猪肚内蒸干,捣作丸子,日日服之。(《纲目》)
⑥治腹痛:糯米一、二升。炒极热,盛长袋中,缚于痛处,细研八角茴香15克,以盐酒随时服之。(《摄生众妙方》)
⑦治妊娠胎动,腹痛,或下黄赤汁:糯米一分,黄耆50克(锉),芎䓖50克(锉)。上药,以水二大盏,煎至一盏三分,去滓,不计时候,分温三服。(《圣惠方》)
⑧治小儿头上生疮及肥疳疮:糯米饭烧灰,入轻粉,清油调敷。(《普济方》)
名家论述
①《仁斋直指方》:“痘疹用糯米,取其解毒,能酿而发之也。”[1]
②《纲目》:“糯米性温,酿酒则热,熬饧尤甚。孟诜、苏颂,或言其性凉性寒者,谬说也,《别录》已谓其温中坚大便,令人多热,是岂寒凉者乎?今人冷泄者,炒食即止,老人小便数者,作粢糕或丸子夜食亦止,其温肺暖脾可验矣。痘证用之,亦取此义。”
③《本经逢原》:“糯米,益气补脾肺,但磨粉作稀糜,庶不粘滞,且利小便,以滋肺而气下行矣。若作糕饼,性难运化,病人莫食。”
食物营养成分
食物名称: 江米
含量参考: 约每100克食物中的含量
蛋白质: 7.3 g
脂肪: 1 g
碳水化合物: 78.3 g
钠: 2 mg [2]
参考文献
- ↑ 北京有个江米洞求是网 2020年08月28日
- ↑ 史上最好吃的 舌尖上的端午 彩色江米凉糕做法百度
江米糕的做法,做法很简单 ,江米口感软糯好吃,多吃不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