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水灯
图片来自xinmedia

'水灯,又称流灯,是浮于水面的灯,依水灯所在的水体不同又称河灯江灯湖灯等。最原始的水灯是把点燃的灯放进水里漂浮的一种,称为水灯头。水灯源自印度,后来因佛教传播,流传至东南亚东亚地区。在包括东南亚在内的南亚文化圈中,水灯是祭祀送厄祈福的仪式,在东亚则多见于普渡仪式中,属一种接引水中孤魂接受普渡的仪式,为祭水幽仪式的一种,常见于醮会盂兰胜会等,又称照冥。在台湾日本又有水灯排,是以大竹子或木头为中柱,左右以数条竹子或杉木扎成形,分几十格或几百格,每格悬挂一灯。除了在水中漂浮的水灯外,近年还出现了固定在水中位置的。

目录

传播

随著印度教和佛教传播,放水灯常见于南亚和东南亚等信奉印度教和南传佛教地区的传统节日和祭祀仪式中。东亚盛行的汉传佛教中也继承了佛教的放水灯,并与本土信仰结合。

印度文化圈中的水灯

印度文化圈的水灯皆为水灯头,见于各种传统节庆和祭祀,尤其是月圆日子的节日,包括卫塞节南传佛教的佛诞的佛诞、屠妖节又称“印度灯节”、泼水节音译“宋干节”,泰老民族的新年、水灯节流行于东南亚的传统节日、送水节柬埔寨传统节日等,造型有简单的灯盏|Diya (light),也有以鲜花叶子等植物素材制作的。印度教传统节日屠妖节中的阿尔蒂仪式就包括放水灯。水灯也是东南亚的南传佛教节日水灯节的重要仪式之一。这些地区的放水灯主要的意义是祭祀神明、送走灾厄、迎来幸福,一些青年男女也会以放水灯来祈求美好姻缘。后来又有了为水中孤魂引路的意义。

东亚文化圈的水灯

东亚文化圈的放水灯仪式除了沿袭祭祀神明、送灾祈福的意义外,还是祭水幽的一种仪式。在东亚文化中,水灯不但为了实现放灯者的心愿,也是人们寄托对逝者的缅怀思念,是人们祈福、避邪、消灾、祛病的吉祥物。在广东有放水灯求子习俗,苏州杭州的妇女则有在放水河的过程中比拼谁放得多,谁做得好的习俗。也有些地区的丧礼习俗包括放水灯,除表达对亡者的思念外,还有照亮冥河的意思。有些地区的水灯要经道士法师施法后才放入水中。这种情况下有些人会认为水灯在水中漂浮而不翻倒越久,法师的本领越高,亡灵的福气也越大。除了宗教信仰功能外,水灯还可以作传达讯息之用。例如朝鲜王朝时代发生的壬辰倭乱中,军人晋州就曾以水灯作为讯号灯。

东亚放水灯最早的文献记载是中国唐代,诗人李郢《上元日寄湖杭二从事》一诗提到当时元宵节放水灯的情景,宋朝吴自牧梦梁录》,书中记载,中元节后宫妃嫔差遣内侍差到龙山放江灯万盏,。而宋末初人周密著的《武林旧事》则记载当时浙江人于中秋节放称为“一点红”的羊皮水灯之记载,是祈福用的水灯。朱元璋建立明朝,定都南京,于洪武五年(1372年)元宵节下令在秦淮河燃放水灯万盏,此外明朝进士田汝成所著《西湖游览志余·熙朝乐事》亦记载当时佛教僧侣所设的盂兰盆会在西湖面和河上,称为照冥刘侗 于奕正 《帝京景物略·春场》:“七月十五日,诸寺建盂兰盆会,夜于水次放灯,曰放河灯。”。清代放水灯经常见于各地普渡仪式中,潘荣陛的《帝京岁时纪胜》记载当时的京师中元节设有盂兰道场,七月十三至十五由小太监放以荷叶放上蜡烛制成的河灯,罗列两岸,数以千计;又用琉璃制成荷花形的河灯。

源由

水灯源于印度教婆罗门教,是法会的一种称为阿尔蒂|Aarti(आरती、आरती、ଆରତୀ、హారతి)的祭祀仪式中之灯祭。其中水灯是用作祭祀河神恒河女神等,并有流放罪孽、送走厄运、祈求好运的寓意 。佛教建立后,这仪式也被沿袭,佛教的说法认为巨读南玛河岸上印有佛祖的脚印,人们就放水灯送到佛祖脚印地方,以示对佛祖的崇敬。后来再有了引领水中孤魂的意义[1][2]

参考文献

  1. Loy Krathong (River Floating Lanterns) Festival. [2013-12-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10-29). 
  2. 引用错误:无效<ref>标签;未给name属性为放水燈的引用提供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