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植物篇:开花的种类(花叶尾花细辛(马兜铃科、细辛属植物))

目录

植物篇:开花的种类(花叶尾花细辛(马兜铃科、细辛属植物))

花叶尾花细辛,马兜铃科、细辛属植物,产四川、贵州、云南。生于阴湿的林下。

基本信息

  • 中文学名:花叶尾花细辛
  • 界 :植物界
  • 门 :被子植物门(Magnoliophyta)
  • 纲 :双子叶植物纲(Magnoliopsida)
  • 亚 纲:木兰亚纲(Magnoliidae)
  • 目 :马兜铃目(Aristolochiales)
  • 科 :马兜铃科
  • 亚 科:细辛亚科(Asaroideae)
  • 族 :细辛族(Asareae)
  • 属 :细辛属(Asarum)
  • 种 :花叶尾花细辛
  • 分布区域:分布于四川、贵州、云南。生于阴湿的林下。

形态特征

与原变种区别为叶面有白色点状花斑;花期较早,3月即行开花。

尾花细辛(原变种)

多年生草本,全株被散生柔毛;根状茎粗壮,节间短或较长,有多条纤维根。叶片阔卵形、三角状卵形或卵状心形,长4-10厘米,宽3.5-10厘米,先端急尖至长渐尖,基部耳状或心形,叶面深绿色,脉两旁偶有白色云斑,疏被长柔毛,叶背浅绿色,稀稍带红色,被较密的毛;叶柄长5-20厘米,有毛;芽苞叶卵形或卵状披针形,长8-13厘米,宽4-6毫米,背面和边缘密生柔毛。花被绿色,被紫红色圆点状短毛丛;花梗长1-2厘米,有柔毛;花被裂片直立,下部靠合如管,直径8-10毫米,喉部稍缢缩,内壁有柔毛和纵纹,花被裂片上部卵状长圆形,先端骤窄成细长尾尖,尾长可达1.2厘米,外面被柔毛;雄蕊比花柱长,花丝比花药长,药隔伸出,锥尖或舌状;子房下位,具6棱,花柱合生,顶端6裂,柱头顶生。果近球状,直径约1.8厘米,具宿存花被。花期4-5月,云南、广西可晚至11月。 [1]

生长环境

生于海拔500-1200米林下阴湿地。产于四川、贵州和云南。模式标本采自云南。

尾花细辛,中药名。

为马兜铃科细辛属植物尾花细辛Asarum caudigerum Hance和花叶尾花细辛Asarum caudigerum Hance var. cardiophyllum (Franch.)C.Y.Cheng et C.S.Yang的全草。植物尾花细辛,分布于我国浙江、江西、福建、台湾、湖北、湖南、广东、广西、四川、贵州、云南等地;植物花叶尾花细辛,分布于我国四川、贵州、云南等地。具有温经散寒,化痰止咳,消肿止痛之功效。主治风寒感冒,头痛,咳嗽哮喘,风湿痹痛,跌打损伤,口舌生疮,毒蛇咬伤,疮疡肿毒。

别名

白三百棒、白马蹄香、魂筒草、铁螃蟹《贵州草药》,花脸细辛、小麻药、土细辛、蜘蛛香、金耳环《云南中草药》,马蹄香、马蹄金《福建药物志》,白倒插花《贵州中草药名录》

入药部位:全草。

性味:味辛、微苦,性温。

归经:入肺、肾经。

功效:温经散寒,化痰止咳,消肿止痛。

主治:风寒感冒,头痛,咳嗽哮喘,风湿痹痛,跌打损伤,口舌生疮,毒蛇咬伤,疮疡肿毒。

相关配伍

  • 1、治痰饮咳嗽,喉痒,吐清痰,白三百棒3-6g,煎水服,每日3次。或用白三百棒6g,煎酒120g,分3次服完。(《贵州草药》)
  • 2、治跌打损伤,白三百棒6g,土鳖虫9g,泡酒90g。每次服15g,每日3次。亦可搽患处,或将药渣捣烂敷患处。(《贵州草药》)
  • 3、治神经衰弱,阳萎,尾花细辛9g。煎服或炖肉吃。(《云南中草药》)
  • 4、治腿部骨髓炎,尾花细辛叶捣烂敷。(《广西民族药简编》)
  • 5、治蛀牙痛,土细辛(尾花细辛)鲜叶适量,搓烂塞蛀牙洞内;另用土细辛6g,石膏60g,水煎服。(《福建药物志》)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6g。外用:适量,鲜草,捣敷。

使用注意:阴虚头痛,肺热咳嗽及孕妇禁服。

现代应用

用于治疗感冒咳嗽,头痛,哮喘,风湿病关节疼痛,口腔溃疡,蛇咬伤和痈疮等。

炮制

采集加工:四季均可采,阴干。

药材性状

  • 1、尾花细辛,根茎不规则圆柱形,具短分枝,长3-12cm,直径2-6mm;表面灰棕色,粗糙,有环形的节;节间长0.3-1.2cm。根细长,密生节上,直径1mm;表面浅灰色,有纵皱纹。质脆,易折断,断面灰黄色。叶片阔卵形、三角状卵形、卵状心形,上面深绿色,疏生长柔毛,下面毛较密。气芳香,味麻辣,略有麻舌感。
  • 2、花叶尾花细辛,叶上面有白色点状或块状花斑。余与尾花细辛相似。

形态特征

  • 1、尾花细辛,多年生草本,全株被散生柔毛。根茎粗壮。叶柄长5-20厘米,有毛;芽胞叶卵形或卵状披针形,背面和边缘密生柔毛;叶片阔卵形、三角状卵形或卵状心形,长4-10厘米,宽3.5-10厘米,先端急尖至长渐尖,基部耳状或心形,上面深绿色,疏被长柔毛,下面毛较密。花被绿色,被紫红色圆点状短毛丛;花梗长1-2厘米,有柔毛;花被裂片直立,喉部稍缢缩,内壁有柔毛和纵纹,花被裂片先端骤窄成细长尾尖,尾长可达1.2厘米,外面被柔毛;雄蕊比花柱长,花丝比花药长,药隔伸出,锥尖或舌状;子房下位,花柱先端6裂,柱头顶生。蒴果近球形,直径约1.8厘米,具宿存花被。花期4-5月,云南、广西可晚至11月。
  • 2、花叶尾花细辛,与尾花细辛相似,但叶面有白色点状或块状花斑。花期3月。

生长环境

  • 1、尾花细辛,生于林下阴湿处或溪边。
  • 2、花叶尾花细辛,生于林下阴湿地。

[2]

相关论述

1、《贵州草药》:“散寒祛痰止咳活血。”

《云南中草药》:“散瘀消肿止咳止痛。主治感冒咳嗽支气管炎哮喘口腔炎喉炎胃痛风湿关节痛小儿疳积神经衰弱阳萎跌打肿痛骨折。”

尾花细辛(中药材)

拼音:Wěi Huā Xì Xīn

别名:白三百棒、白马蹄香、魂筒草、铁螃蟹、花脸细辛、小麻药、土细辛、蜘蛛香、金耳环、马蹄香、马蹄金、白倒插花。

来源药材基源:为马兜铃科植物尾花细辛和花叶尾花细辛的全草。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1.Asarum caudigerum Hance2.Asarum caudigerum Hance car.cardiophyllum(Franch.)C.Y.Cheng etC.S.Yang

采收和储藏:四季均可采集,阴干。

原形态:

1.尾花细辛 多年生草本,全株被散生柔毛。根茎粗壮。叶柄长5-20cm,有毛;芽胞叶卵形或卵状披针形,背面和边缘密生柔毛;叶片阔卵形、三角状卵形或卵状心形,长4-10cm,宽3.5-10cm,先端急尖至长渐尖,基部耳状或心形,上面深绿色,疏被长柔毛,下面毛较密。花被绿色,被紫红色圆点状短毛丛;花梗长1-2cm,有柔毛;花被裂片直立,喉部稍缢缩,内壁有柔毛和纵纹,花被裂片先端骤窄成细长尾尖,尾长可达1.2cm,外面被柔毛;雄蕊比花柱长,花丝比花药长,药隔伸出,锥尖或舌状;子房下位,花柱先端6裂,柱头顶生。蒴果近球形,直径约1.8cm,具宿存花被。花期4-5月,云南、广西可晚至11月。

2.花叶尾花细辛 与尾花细辛相似,但叶面有白色点状或块状花斑。花期3月。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

1.生于林下阴湿处或溪边。

2.生于林下阴湿地。

资源分布:

1.分布于浙江、江西、福建、台湾、湖北、湖南、广东、广西、四川、贵州、云南等地。

2.分布于四川、贵州、云南等地。

性状鉴别

(1)尾花细辛根茎不规则圆柱形,具短分枝,长3-12cm,直径2-6mm;表面灰棕色,粗糙,有环形的节;节间长0.3-1.2cm。根细长,密生节上,直径1mm;表面浅灰色,有纵皱纹。质脆,易折断,断面灰黄色。叶片阔卵形、三角状卵形、卵状心形,上面深绿色,疏生长柔毛,下面毛较密。气芳香,味麻辣,略有麻舌感。

(2)花叶尾花细辛 叶上面有白色点状或块状花斑。余与尾花细辛相似。

化学成分:尾花细辛全草(干品)含挥发油0.4%,挥发油中的成分有:龙脑(bornool),4-松油烯醇(terpinen-4-ol),α-松油醇(α-terpineol),萘(naphthalene),乙酸龙脑酯(bornyl acetate),黄樟醚(safrole),乙酸松油醇酯(terpinyl acetate),甲基丁香油酚(methyl eugenol),甲基异丁香油酚(methyl isoeugenol),肉豆蔻醚(myristicin),榄香脂素(elemicin),异榄香脂素(isoelemicin)。 [3]

性味:辛;微苦;温;小毒

归经:肺;肾经

功能主治:温经散寒;化痰止咳;消肿止痛。主风寒感冒;头痛;咳嗽哮喘;风湿痹痛;跌打损伤;口舌生疮;毒蛇咬伤;疮疡肿毒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6g。外用:适量鲜草,捣敷。

注意:阴虚头痛,肺热咳嗽及孕妇禁服。

摘录《中华本草》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