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少華
生平
林少華的祖籍在山東省蓬萊市,1952年他出生於吉林省九台。1968年,初中畢業的他適逢文化大革命,回到鄉下務農。
後來他又到吉林大學外文系就讀日文專業,並在1975年畢業。後他又繼續深造並於1982年獲吉林大學文學碩士學位。
1982年至1993年期間,林少華與妻子一同任教於暨南大學外語系。1993年他到日本長崎縣立大學執教,1996年回國並返回暨南大學文學院任職教授。1999年林少華調往青島海洋大學任職,2002年曾到東京大學擔任特別研究員。
翻譯作品
自1989年灕江文藝出版社獲得版權起,林少華就開始翻譯村上春樹的作品。[1]自稱「翻譯了32本村上春樹的小說,出版了29本,譯完出齊應有35本左右。」[2]2001年版權易手上海譯文出版社,林少華依然是翻譯者。[3]
《當我談跑步時,我談些什麼》首次出版時,出版方南海出版公司發動「村上『自傳』首次公開徵集譯者」活動,最終施小煒成為翻譯者。[4]
雖林少華本人在《1Q84》推出時也表明有意繼續擔當翻譯工作,但未能如願。[1]
除此以外夏目漱石、芥川龍之介、川端康成、井上靖、東山魁夷等作家的作品林也曾翻譯。
研究作品
在失去了《當我談跑步時,我談些什麼》的翻譯作出版的機會後,林少華自稱「加快了從翻譯向創作和學術研究轉型的步伐」。2010年出版《為了靈魂的自由——村上春樹的文學世界》,總結多年來對村上春樹作品翻譯的感悟。
評價
多年對村上春樹的作品翻譯,使得林少華在某種程度上影響了中國大陸地區讀者對村上的作品解讀。[1]2007年7月25日由朝日新聞社出版的日本東京大學中文部教授藤井省三著作《村上春樹心目中的中國》,認為村上作品用的是「口語體」,林少華用「文語體、書面語體」翻譯未能準確傳達,相較更推崇葉惠的香港版和賴明珠的台灣版。林少華因此回應指翻譯出意境才是最忠實。[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