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器人學
機器人學(英語:robotics)是一項涵蓋了機器人的設計、建造、運作、以及應用的跨領域科技,就如同電腦系統之控制、感測回授、以及資訊處理。這些科技催生出能夠取代人力的自動化機器,在危險境或製造工廠運作,或塑造成外表、行為、心智的仿人機器人。如今許多的機器人受到自然界的啟發,貢獻於生物啟發的機器人學的領域。
創造可自動運轉的機器的概念可追溯至古典時代,但是直到20世紀以前,機器人的功能和潛在應用開發及研究沒有持續地成長。縱觀歷史,機器人常見於模仿人類行為,且常以類似的方法管理事務。時至今日,機器人學成為一個快速成長的領域,同時先進技術持續地研發、設計、以及建造用來達成各種實用目的新款機器人,例如家庭用機器人、工業機器人或軍用機器人。許多機器人從事對人類來講非常危險的工作,如拆除炸彈、地雷、探索沉船等。機器人學還被用於STEM教育(科學Science, 技術Technology, 工程Engineering, 和數學Mathematics) 作為教學輔助[1]。
目錄
語源
機器人學(robotics)源自於機器人一詞,而機器人一詞最早被一位捷克的作家卡雷爾·恰佩克(Karel Čapek)在他的舞台劇作品R.U.R.羅梭的萬能工人中提出並發表於1920年。該劇開始於一個用有機合成物製造人造人的工廠,那些人造人被稱「機器人」(robots)。卡雷爾稱是其兄弟約瑟夫·恰佩克發明了該詞。
根據牛津英語詞典,機器人學(robotics)一詞第一次被使用在艾薩克·阿西莫夫的短篇科幻小說Liar,初次出版在1941年五月的《超級科學故事》(Analog Science Fiction and Fact)雜誌上[2]。
歷史
公元1927年,一個由德國演員布里居·海默(Brigitte Helm)演示、女性人形的機械式人類(德語:Maschinenmensch),第一次在弗里茨·朗執導的德國科幻電影《大都會》(德語:Metropolis)中出現。
1942年,科幻作家以撒·艾西莫夫(英語:Isaac Asimov)勾勒出他的機器人學三大法則。
1948年,以撒·艾西莫夫提出了模控學原理,成為日後機器人學的基礎。
直至20世紀中才出現了全自動的機器人。第一個可數位操控及可編程化的機器人:通用機械手,於1961年建立,功能為從壓鑄機中舉起高熱的金屬片並推疊起來。今日商業及工業機器人已被廣泛地應用在可以比人工更廉價、或更精確可靠的工作上。機器人也被雇用於骯髒、危險或令人感到乏味的工作。關於機器人的廣泛應用還有:製造、組裝、封裝及包裝、運輸、地球及太空探索、外科手術、武器、實驗研究、保全,以及消費性和工業產品的大量生產。
視頻
機器人學 相關視頻
參考文獻
- ↑ 機器人學基礎(三)——旋轉矩陣與轉角 ,知乎
- ↑ STEM整合視野下的機器人教學活動設計 ,道客巴巴,2017-07-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