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林堂
歷史
起源
該堂是美南監理會在上海創建的第二座教堂,起初是中西書院的內部教堂,服務於該會在此創辦的中西書院師生。1882年,林樂知牧師(Young Allen)在公共租界蘇州河以北的虹口創辦了中西書院。20世紀初,中西書院併入東吳大學,這裡就改辦東吳大學的法學院和二附中。
1922年-1923年,美南監理會在崑山路南側,原教堂斜對面,拆除傳教士宿舍,新建一座規模較大的教堂,當時曾是上海最大的教堂,可容納1000多人。為紀念該會著名傳教士、中西書院創始人林樂知而命名為景林堂[1]。1924年元旦,由牧師江長川主持獻堂典禮。
1924年後,景林堂由江長川牧師主持。
變遷
1937年八一三事變後,激烈的淞滬會戰開始,景林堂所在的虹口成為戰區,信徒均逃往蘇州河以南,堂址被日軍占用。幾經遷址,抗日戰爭勝利後遷回原址。
1958年,中國基督教新教三自愛國教會實行「聯合禮拜」,景林堂被定為虹口區4所聯合禮拜場所之一。
關閉
1966年起,「文革」中,景林堂被關閉,教堂內部遭破壞。
恢復
1979年,中國大陸恢復開放教堂,上海市在這一年開放了3座新教教堂:黃浦區西藏路的沐恩堂(原慕爾堂)、南市區大昌街的清心堂和虹口區武進路的滬北會堂。作為虹口區基督教新教聯合禮拜堂的滬北會堂開放於9月,位於武進路,原屬基督復臨安息日會。不久因信徒人數增加太多,地方太過擁擠,於是在1980年9月改到景林堂,而將滬北會堂出租;1981年,景林堂更名為景靈堂。
建築
特色
景靈堂每周有查經聚會、青年聚會、禱告會、老年團契、讀經識字班、唱詩班練唱活動等。每星期日參加禮拜人數有4600人左右。
景靈堂的唱詩班成員有100多人,唱詩班歌唱水平較高,參加者經過嚴格訓練,合格者才能上台,星期日每場禮拜都有唱詩班獻唱。許多詩歌要求熟練背誦[2]。
視頻
景林堂 相關視頻
參考文獻
- ↑ 景靈堂:一座教堂與一個傳教士的故事,鳳凰網,2010-10-29
- ↑ 關於景林堂,豆瓣,2009-0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