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林斯頓號航空母艦
普林斯頓號航空母艦(USS Princeton CV-37)是一艘隸屬於美國海軍的航空母艦,為埃塞克斯級航空母艦的十九號艦,在非官方上亦是長艦體埃塞克斯級的九號艦。她是美軍第五艘以普林斯頓為名的軍艦,以紀念美國獨立戰爭中的普林斯頓戰役。
普林斯頓號在1943年於費城海軍造船廠開始建造,艦名原為福吉谷(Valley Forge)。後來輕型航空母艦普林斯頓號在萊特灣海戰被日軍擊沉,海軍將在費城建造中的航空母艦更名為普林斯頓號,以作紀念[1]。
普林斯頓號在1945年下水,並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方才服役。由於戰後海軍經費短缺,普林斯頓號在1949年首次退役;但一年後朝鮮戰爭爆發,普林斯頓號便迅即重返現役,接連參與多場戰鬥,並在期間1952年重編為攻擊航母(CVA-37)。朝鮮戰爭結束後不久,普林斯頓號被重編為反潛航母(CVS-37),繼續留在太平洋服役。
1959年,普林斯頓號再重編為兩棲攻擊艦,舷號改為LPH-5,轉為搭載美國海軍陸戰隊的直升機。越戰期間,普林斯頓號多次派陸戰隊登陸作戰,並在退役前夕參與了阿波羅計劃,回收了阿波羅10號的太空艙。1970年普林斯頓號退役除籍,最後於1973年出售拆解。
由於普林斯頓號並不像許多姊妹艦一般進行過SCB-27及SCB-125改建,故其仍維持着當初完工下水時的開放式艦艏,亦未改裝成斜角飛行甲板。
目錄
建造與早年服役
普林斯頓號於1943年9月14日在費城海軍造船廠開始建造,其時艦名仍為福吉谷,舷號為CV-37。1944年12月24日,輕型航空母艦普林斯頓號在萊特灣海戰被日軍擊沉。為紀念戰損,海軍在同年11月21日將費城建造中的CV-37更名為普林斯頓;而福吉谷則改為命名CV-45。1945年7月8日,普林斯頓號下水,但要到11月18日才服役,其時第二次世界大戰已經結束。
服役後普林斯頓號到加勒比海試航,並留在大西洋執勤。1946年6月,普林斯頓號前往西海岸,途經巴拿馬運河,在31日抵達聖地亞哥,並加入太平洋艦隊。
7月3日,普林斯頓號進行首次西太平洋巡航,並運載已故菲律賓總統曼努埃爾·奎松的遺體,送返菲律賓下葬。稍後普林斯頓號到訪中國及日本等地,然後由香格里拉號與安提坦號接替,在1947年4月15日返抵聖地亞哥。
1948年10月1日,普林斯頓號與塔拉瓦號一同前往西太平洋,並在13日抵達珍珠港。其時國共內戰全面展開,普林斯頓號與塔拉瓦號到中國東海警備,在29日到青島停泊。稍後普林斯頓號留在中國東海警備,而塔拉瓦號則前往諾福克海軍基地,作首次環球航行。12月23日,普林斯頓號返抵聖地亞哥,結束巡航,並預備退役。1949年6月21日,普林斯頓號退役,並在後備艦隊封存[2]。
視頻
普林斯頓號航空母艦 相關視頻
參考文獻
- ↑ 二戰中的航母對戰,美國「普林斯頓」號航母葬身幽深的錫布延海底 ,搜狐,2019-09-10
- ↑ CV-37/普林斯頓號 ,環球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