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亞歷山大·謝爾蓋耶維奇·普希金俄語:Алекса́ндр Серге́евич Пу́шкин俄語羅馬化Aleksandr Sergeyevich Pushkin[[Category:含有Template:ISO 639 name la的條目]],1799年6月6日-1837年2月10日)俄國詩人,劇作家,小說家,文學批評家和理論家,歷史學家,政論家。俄國浪漫主義的傑出代表,俄國現實主義文學的奠基人,是十九世紀前期文學領域中最具聲望的人物之一,被尊稱為「俄國詩歌的太陽」、「俄國文學之父」,現代標準俄語的創始人。普希金的詩體小說《葉甫根尼·奧涅金》全景式地展示了當時俄國社會的全貌堪稱「俄國生活的百科全書」。他不僅支持十二月黨人的某些觀點,更在自己的作品中提出了那個時代的主要社會性的問題:專制制度與民眾的關係問題,貴族的生活道路問題、農民問題;塑造了有高度概括意義的典型形象:「多餘人」、「金錢騎士」、「小人物」、農民運動領袖。這些問題的提出和文學形象的產生,大大促進了俄國社會思想的前進,有利於喚醒人民,有利於俄國解放運動的發展。    普希金的優秀作品達到了內容與形式的高度統一,他的抒情詩內容豐富、感情深摯、形式靈活、結構精巧、韻律優美。他的散文及小說情節集中、結構嚴整、描寫生動簡練。普希金的創作對俄羅斯現實主義文學及世界文學的發展都有重要影響,高爾基稱之為「一切開端的開端」。[1]。代表作有詩歌《自由頌(普希金)|自由頌》、《致大海》《致恰達耶夫》《我記得那美妙的一瞬》《魯斯蘭和柳德米拉》、《青銅騎士》等,詩體小說《葉甫蓋尼·奧涅金》,短篇小說《黑桃皇后》、中篇小說《上尉的女兒》等。

普希金
原文名 俄语:Алекса́ндр Серге́евич Пу́шкин
出生 1799年
莫斯科
逝世 1837年
國籍 俄國
職業 俄國詩人,劇作家,小說家,文學批評家和理論家,歷史學家,政論家。
知名作品 《自由頌(普希金)

目錄

生平

普希金出生於莫斯科,從1805年到1810年他每年夏天都在他祖母處在莫斯科附近的一個村莊裡度過。他童年的這些生活經驗後來都體現在他早年的詩中。

他在位於皇村的帝國學院中就學六年,這是一個1811年10月19日成立的優秀學院。今天,這個學院被稱為普希金學院。在這段時間裡普希金經歷了1812年對抗拿破崙的戰爭。在1815年,普希金發表了第一首愛國詩。雖然他當時還是一個學生,他被聖彼得堡的一個文學協會阿爾扎馬斯接納為會員。這個協會反對當時盛行的保守的、硬板的語言文字,提倡俄羅斯語言。普希金早年的詩充滿了生機。

1816年他的詩的風格突然轉變了,哀歌成為他最主要的作品。

1817年普希金畢業,他在彼得堡的外交協會任秘書。他經常去劇院,參加阿爾扎馬斯的會議。他還加入了一個稱為「綠燈」的文學和劇作團體。這個團體與當時貴族中反對沙皇專制的團體有一定的聯繫。雖然普希金沒有參加他們的政治運動,但他與這個運動中的許多人是好朋友,他寫的諷刺短詩受到了這個運動的影響。在這段時間裡他一直在寫一部長詩《魯斯蘭與柳德米拉》,這部長詩從他還在學校里的時候就開始了。1820年5月他完成了這部長詩。但當時的批評界對它的評價非常壞。

1820年初普希金的一些諷刺詩給他帶來了麻煩,在這些詩里他嘲諷了一些當權的人,比如當時的戰爭部長和教育部長。在一些有權勢的朋友的幫助下他沒有被流放到西伯利亞,但他依然不得不離開聖彼得堡。他被下放到克里米亞。到1824年為止他在南俄不同的地方居住。從1823年開始他開始寫長詩《葉甫蓋尼·奧涅金》,這部長詩他一直到1830年才完成。從1824年到1825年他住在他父母的莊院,在這段時間裡他與他父親有很大的意見分歧。

他的悲劇《鮑里斯·戈都諾夫》標誌着他離開當時陳腐的俄羅斯詩歌的開始。

1826年沙皇尼古拉一世接見他後他重新被允許在莫斯科和聖彼得堡居住。但沙皇親自檢查他的創作,他的作品和他的生活都受到了嚴格的監視。這也體現在了《葉甫蓋尼·奧涅金》的創作中。普希金這段時間生活得非常不快,因為他無法按照自己的願望生活。

1831年普希金結婚,結婚當晚普希金手中的蠟燭忽然熄滅,讓普希金一驚,彷彿預告了他不幸的將來。婚後與夫人遷居聖彼得堡,夫人娜塔麗婭·岡察洛娃俄語Гончарова, Наталья Николаевна成為當時聖彼得堡社交界著名的美人,被譽為「聖彼得堡的天鵝」,美貌令其在當時的俄國宮廷中受到歡迎,普希金夫婦因而成為宮廷活動中的常客;然而這種上流社會的生活加重了普希金的經濟負擔,雖然因為他的名氣與其妻子與宮廷的接近,沙皇允許普希金在檔案局研究文獻,方便寫作《彼得大帝史》,但普希金仍然非常不快,他經常與人角斗,而且往往出於無足輕重的原因。他這段時間裡的作品都體現出沉重的精神壓力。

直到1836年他才被允許發行一部他自己的文學雜誌。這個時期有一名法國流亡保皇黨人喬治·丹特斯瘋狂愛上他的夫人岡察洛娃,兩人經常相約共舞,後來普希金接到侮辱他的匿名信,信裡笑他是烏龜。1837年2月8日,普希金忍無可忍,為了名譽,他與丹特斯進行決鬥,結果腹部受了重傷,兩天後去世,當時的報紙刊載:「俄羅斯詩歌的太陽殞落了」[2][3]

普希金的後代

普希金與娜塔莉婭有4個子女,分別為: Maria(瑪麗亞出生於1832)、Alexander(亞歷山大出生於1833年)、Grigory (格里高利出生於1835), 和Natalya(娜塔莉婭出生於1836)。普希金子女中只有亞歷山大和娜塔莉婭有後代。娜塔莉婭嫁給了拿騷的尼庫勞斯·威廉王子;他們的孫女娜傑日達嫁入了英國王室[4]詩人後代遍布全球,包括英國、德國與比利時。其中大約50個生活在俄羅斯,其中包括塔基亞娜·盧卡斯。她的曾祖母(普希金的孫女)嫁給了尼古萊·果戈理的侄子。盧卡斯女士目前生活在俄羅斯莫斯科州的克林[5]

影響和評價

普希金的詩和劇本為通俗語言進入俄羅斯文學鋪平了道路,他的敘述風格結合戲劇性、浪漫主義和諷刺於一體,這個風格對許多俄羅斯詩人有深刻的影響,是繼他以後俄羅斯文學的一個重要因素。與他同時期的浪漫主義詩人有喬治·戈登·拜倫約翰·沃爾夫岡·哥德,他本人受伏爾泰威廉·莎士比亞的悲劇的影響很大。

在俄羅斯文學史上和在俄國,普希金享有很高的地位。普希金在其生前,就對自己的成就頗為自信。在他的《紀念碑》(1836)一詩中,他寫道:「我給自己建起了一座非手造的紀念碑,……整個偉大的俄羅斯都會聽到我的傳聞,各種各樣的語言都會呼喚我的姓名,……我將長時期地受到人民的尊敬和愛戴:因為我用豎琴喚起了人民善良的感情,因為我歌頌過自由,在我的殘酷的時代,我還曾為死者呼籲同情。」[6]著名評論家別林斯基指出:「只有從普希金起,才開始有了俄羅斯文學,因為在他的詩歌里跳動着俄羅斯生活的脈搏。」岡察洛夫也稱稱「普希金是俄羅斯藝術之父和始祖,正象羅蒙諾索夫是俄羅斯科學之父一樣」。[7][8][9]

普希金的重大貢獻,在於創建了俄羅斯文學語言,確立了俄羅斯語言Languages of Russia規範。[7]屠格涅夫說:毫無疑問,他創立了我們的詩歌語言和我們的文學語言。普希金的同時代人和好友果戈理也曾說:「一提到普希金的名字,馬上就會突然想起這是一位俄羅斯民族詩人……。他像一部辭書一樣,包含着我們語言的全部寶藏、力量和靈活性。……在他身上,俄羅斯的大自然、俄羅斯的靈魂、俄羅斯的語言、俄羅斯的性格反映得那樣純潔,那樣美,就象在凸出的光學玻璃上反映出來的風景一樣。」 [7]普希金在浪漫主義的抒情詩和敘事詩的創作中,十分注意書面語與口頭語的完美結合,廣泛吸取民間語言的精華,使文學接近民族的生活和周圍的現實,為俄羅斯文學語言的最終形成作出了獨特的貢獻。[10]

赫爾岑則說,在尼古拉一世反動統治的「殘酷的時代」,「只有普希金的響亮遼闊的歌聲在奴役和苦難的山谷里鳴響着:這個歌聲繼承了過去的時代,用勇敢的聲音充實了今天的日子,並且把它的聲音送向那遙遠的未來」。普列漢諾夫盧納察爾斯基高爾基等人對普希金也有所論述。高爾基曾指出:「普希金的創作是一條詩歌散文的遼闊的光輝奪目的洪流。此外,他又是一個將浪漫主義現實主義相結合的奠基人;這種結合……賦予俄羅斯文學以特有的色調和特有的面貌。」

普希金的作品被俄國著名的藝術家編成歌劇、舞劇,改編成話劇、兒童劇和攝成電影。他的詩歌被譜成歌曲,流傳至今。蘇聯科學院俄羅斯文學研究所(又名「普希金之家」)是收藏普希金的私人藏書、手稿和研究普希金的中心。莫斯科列寧格勒建有普希金博物館,列寧格勒有普希金故居紀念館Pushkin House。米哈伊洛夫斯克村和附近的三山村以及普希金安葬地聖山修道院,已改為普希金文物保護區。在蘇聯,普希金的研究形成為「普希金學」。多年來,普希金的作品被不斷結集出版,研究著作也層出不窮。[7]

作品

中短篇小說

詩作

  • 巴奇薩拉的噴泉
  • 致大海
  • 青銅騎士
  • 盧斯蘭與魯蜜拉
  • 致凱恩
  • 漁夫和金魚的故事
  • 遲開的花朵更可愛
  • 十月十九日
  • 枉然的賦與
  • 枉然的饋贈
  • 你和您
  • 當我以臂膊
  • 當我緊緊擁抱著
  • 哀歌
  • 茨崗
  • 為了遙遠的祖國的海岸
  • 夠了,夠了,我親愛的
  • 我的朋友,時不我待
  • 假如生活欺騙了你
  • 我曾經愛過你
  • 自由頌

名言

  • 沒有幸福,只有自由和平靜。   
  • 法律之劍不能到達的地方,諷刺之鞭必定可以到達。   
  • 希望是厄運的忠實的姐妹。  
  • 敏感並不是智慧的證明,傻瓜甚至瘋子有時也會格外敏感   
  • 不論是多情詩句,漂亮的文章,還是閒暇的歡樂,什麼都不能代替無比親密的友誼。   
  • 讀書和學習是在別人思想和知識的幫助下,建立起自己的思想和知識。   
  • 人的影響短暫而微弱,書的影響則廣泛而深遠。   
  • 傾聽着年輕姑娘的歌聲,老人的心也變得年輕。   
  • 年輕的良知像晴天一樣明潔。   
  • 等青春輕飄的煙霧把少年的歡樂裊裊曳去,之後,我們就能取得一切值得吸取的東西。   
  • 愛惜衣裳要從新的時候起,愛惜名譽要從幼小時候起。   
  • 世界的設計創造應以人為中心,而不是以謀取金錢,人並非以金錢為對象而生活,人的對象往往是人。   
  • 被你那纏綿悱惻的夢想,隨心所欲選中的人多麼幸福。   
  • 我曾經愛過你:愛情,也許 在我的心靈里還沒有完全消亡,但願它不會再打擾你,我也不想再使你難過悲傷。我曾經默默無語、毫無指望地愛過你,我既忍受着羞怯,又忍受着嫉妒的折磨,我曾經那樣真誠、那樣溫柔地愛過你,但願上帝保佑你,另一個人也會象我愛你一樣。
  • 一切過去了的將會變成親切的回憶。

相關條目

參考

  1. 普希金,方士娟著. 中國社會出版社. 2014-02 [2017-01-09]. 
  2. 陳炳聖. 《萬物簡史》. 源樺. 2007. ISBN 986828421X. 
  3. 俄羅斯詩歌的太陽從這裡升起——參觀聖彼得堡皇村學校. 文匯讀書周報. 文匯報. 2013-06-28 [2013-10-1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10-31). 
  4. 前線:普希金基因學(英文)
  5. 宋錦海. 普希金家族. 《俄羅斯中亞東歐市場》. 2010, (6) [2013-10-11]. doi:10.3969/j.issn.1671-8453.2010.06.00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10-15). 
  6. 陳守成譯,摘自《普希金詩選》
  7. 7.0 7.1 7.2 7.3 戈寶權. 普希金,A.C.. 中國大百科全書·外國文學II. 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 1982. ISBN 9787500000471. 
  8. 周良沛. 我記得那美妙的瞬間. 光明網. 2013-04-22 [2013-10-1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10-12). (摘自《我記得那美妙的瞬間》一書)
  9. 普希金,A.S.. 《中國大百科全書》(第二版 ). 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 2009. ISBN 9787500079583. [失效連結]
  10. 吳笛. 普希金,俄羅斯民族精神的象徵——寫在《普希金全集》出版之際. 光明日報. 2013-09-22 [2013-10-0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1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