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方应祥(1561年-1628年),字孟旋、青峒[1],号青峒[2],浙江承宣布政使司衢州府西安县(今浙江省衢州市)人,明朝政治人物。方景温曾孙、方车孙、方文炳之子、徐应立之婿。

目录

生平简介

万历三十四年,应天府乡试中举。万历四十四年,登三甲进士,授南京兵部职方司主事[3]。天启元年,转礼部祠祭司员外郎,升郎中[4]。天启五年,任升山东布政司参议兼按察司佥事,提督学政。奉母丧归,不久去世[5][6][7]。著有《青来阁集》。


轶事

方应祥(1561-1625年),字孟旋,号青峒(灵鹫山大靠山青峒峰),明代灵鹫山南麓沐尘村人,是被明代乡试、会试、殿试连中“三元”宰相商辂盛赞的赈济义士方景温之玄孙。

赈济义士方景温的父亲为福建盐运使司运判。方景温赈济饥民的事情就发生前往福建莆田探往父亲的江山仙霞岭。方景温在仙霞岭山沟里寻水喝时拾得三百两白银,一直等不到失主,就将这三百两白银全部施舍给饥民。方景温到福建莆田见到父亲后说起在仙霞岭拾金施金一事。方父也是一位好心肠人,为儿子再筹三百两白银让他速回仙霞岭寻找失主,但仍找不到。方景温心想:家父的三百两白银不是给他补贴家用的,不能带回家去。于又将三百两白银施舍给饥民。 佛家崇尚因果报应。后来方景温家族名人辈出,里人都说是方景温当年积下的功德。方应祥半樵半读直到55岁才中进士,其元孙方恭愈清雍正十三年(1734年),考中拔贡,其学位与进士等同,里人盛传方景温家族的因果福报。 方应祥由于家境清贫,为减轻父母负担,从青少年时代起就过著半樵半读的生活,直到三十二岁,自学成绩优异,考取国子监监生。第二年又考取拔贡生,一乡盛赞。 万历丙午年(1606)秋,45岁的方应祥又届应举时机,在亲友的帮助下,凑足路费,赶往省城杭州应试,得中举人第四名,荣归故里。第二年春季,便是殿试之年,要上京会考,方应祥只因路费不济,无钱乘船,步行进京,误了考期,只好半途而返。 方应祥并没有气妥,在家乡后山灵鹫山大靠山青峒峰定光佛转轮禅庵旁,自己动手,加盖了三间小小土墙房,起了个“倚云书社”之名。约书友徐日久一同进山苦读。到了第三年春天,方应祥和徐日久结伴提早进京赶考。徐日久得中进士,而方应祥因一字犯了忌讳,文章虽好,名落孙山。 方应祥回到家里,闷闷不乐。为了消愁解闷,有一天携带柴刀去山上砍柴。山脚下有口池塘,他便坐在塘边上发起呆来。心想日久平素成绩并没有我好,倒能金榜题名,是否命里注定我没有功名?一时想入非非,便气愤地紧握柴刀,对天祷告道:“皇天在上!听我禀告:我方某命中注定没有功名,我将柴刀向水中拨去,便沉下去吧;如果我方某命中功名不绝,就让柴刀浮出水面来。”说完,就用力将柴刀往塘中拨去。不一会,奇迹出现了,那柴刀果真浮出了水面。 这件奇事,在后人为方应祥的墓志中有记载。民间盛传方应祥的真诚打动了定光佛并有幸得到定光佛的点拨。 当年,志蒙在金华转庄寺不被接纳时来到西安(衢县)时,经打听,便往北乡明果禅寺奔去。唐末宋初,明果禅寺名气很大。第一位主持便是大名鼎鼎的大彻禅师(俗称草鞋仙),曾被宪宗皇帝请到金銮殿上讲过佛经。不过,这时大彻禅师已经圆寂。第二代主持是付道和尚。付道和尚法诣也很深。知道志蒙来历不凡,过了几天便点化他说:“此去西方,有山名玉泉,上有玉泉庵,此虽庵小,但风水极佳,庵后有口玉泉井,泉甘且冽,是佛祖等你去削发的。”志蒙根据付道师父的指点,来到玉泉奄,便用玉泉之水,香汤沐浴,削发剃度。后在灵鹫山大靠山青峒峰转轮禅庵成道。定光佛为方应祥的真诚所打动,便点拨他到明果禅寺读书。大彻禅师道场由唐代女皇武则天题写寺额,还有大诗人白居易撰写的传法堂记碑文,极为清静,是个读书的好去处。 方应祥在此潜心苦读。某日,有位妙龄少女独自来庙进香,故意来到书房,向方应祥抚眉一笑道:“先生如此苦读,浑身焦悴。那功名是欺世盗名之物,又有何用?何不找个美貌女郎,夫唱妇随,也不算虚度年华。”方应祥听著,正襟危坐,目不斜视,回答道:“故娘!这里是读书论道之处,不是谈情说爱的地方,请回去吧!” 过了几天,便是圆月之夜,忽然从山门处竹林里飘来悠扬的琴声,弹的是卓文君《凤求凰》的曲子。不一会又传来诵诗声:“---窈窕淑女,君子好求---。”方应祥听著,心想这圆月这夜,禅院地,除了我,那来的读书人在此弹琴吟诗?信步来到山门处看个究竟。不料之前独自来庙进香那位妙龄少女,竟是一个才女。 那姑娘见方应祥走近,手提瑟琶半掩面,羞羞答答作揖道:“先生也不妨来弹上一曲,也不负这良辰美景。”方应祥也恭恭敬敬还了礼,回道: “我不会弹琴,请姑娘早回吧!” 不几天,又有一位妙龄少女,一身珠光宝气,袅袅婷婷,由二个丫环陪著,前来进香。有一丫环进入方应祥书房道:“先生!你年纪也不小了,何必在此苦读。你想做官容易,只要你到我们小姐跟前求她一求,包你一生荣华富贵!”方应祥听了答道:“小姐!你言错了。学问学问,须真才实学,才能匡世济民。请你回去吧!” 不觉又到隆冬,天又下起鹅毛大雪来,山沟里雪深三尺,人不能进出。不巧的是,前二天庙里和尚出门化缘时带走了火刀火石(当时火柴没发明)。方应祥一心扑在书上,天寒灶堂里的火种熄灭得早,都不知道。没有火种,生不了火饭,也无法取暧,只一人蜷缩在灶堂里柴草堆上,又冷又饿,浑身发抖。心想:“这回真完了!” 就在方应祥频于绝境时,不料从山门外进来一位老太太,手中提著一个火盆,火盆里煨著一罐热腾腾的饭菜,进来对方应祥道:“先生请用饭吧!” 方应祥正饿得慌,也不问来者是谁,只顾大口大口地吃。吃完饭,又用火盆里的火种燃起干柴取暖,这才浑身舒展过来,问道:“老太太!你是何庄人士?日后方某定上门答谢救命之恩。” 老太太这才告诉他:“先生真君子也!以前有三位妙龄姑娘戏弄先生,皆我所化。”方应祥听了更觉惊奇,问道:“老太太!你是何方贵人?” 老太太不慌不忙道:“我乃小南海竹林禅寺的观音大士也,受定光佛委托,在此助缘开示你!”方应祥听了,跪下便拜:“愿大士指示学生求学迷津,他日自会上竹林禅寺还愿。

观音大士言道:“大明朝自朱元璋开国以来,以理学取士,独尊朱熹《四书集注》。朱熹当年曾在烂柯山'柯山书院'讲过学,并留下《四书集注》 ,你当把朱子研读透。但自'程朱陆王'之辩以来,明代中期阳明心学盛行,孔孟经千年佛学交融,朱王补上了人如何认识世界这一短板。朱执理王执心。佛教因明学的学问,为儒家注入了新鲜血液。禅宗讲即心是佛,明心见性,人人皆可成佛,这与孟子人人皆可以成为尧舜有异曲同工之妙。儒家心学源自孟子,南宋陆象山往前进了一大步。朱陆鹅湖之会既是理学确立,也心理之路分野。王接继陆的心学走出与朱不同的路子:既接上人人皆有佛性又回归孟子人人皆可成尧舜。总之,在研读透朱子的《四书集注》基础上,还应吸收王阳明儒家心学的合理内核。”

春天来了,雪也化了,方应祥遵照音大士的指点 又约书友徐可求一同研读朱子的《四书集注》并一起探讨王阳明儒家心学,学问大有长进。 到了万历丙辰科开考,方应祥和徐可求一同进京会试,两人都中了进士。时,方应祥已五十五岁,由于成绩极佳,进翰林院任庶吉士之职(该职均由吕学兼优进士当任)。徐可求也官至四川巡抚,为政有仁声。

康熙《衢州府志》上有“萬隆各家斷在公,盈川四子首青峒”之美語。

唐初衢州曾设盈川县,县令为初唐四杰之一杨炯(初唐四杰分别是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又合称他们为“王杨卢骆”)。故冠以“盈川四子”之名。康熙《衢州府志》中的“盈川四子”即方应祥叶秉敬徐日久徐可求。意为衢州素为文化之乡,与唐初四杰相毗美。 因方应祥与叶秉敬等进士在灵鹫山大靠山青峒峰定光佛转轮禅庵旁,创办青峒书院(倚云书社),徐日久就读书于此,好友徐可求等个个学有成就,衢州这个地方也就把志蒙转轮成道定光佛的灵鹫山青峒峰大靠山,又称作大考山了——成了学子心目中神圣的地方![8]

诗文

【小饮狮子岩】

  杯酒狮岩坐绿阴,

  碧潭风峭透衣襟。

  莺能呼友声偏婉,

  鱼不惊人趣自深。

  封谷白云迷聚散,

  流溪萍藻悟浮沉。

  明心何必栖玄室,

  白石清泉足解音。

【古诗解读】狮子岩,以形似得名。位于罗家溪北岸,下陈村(今属东华街道岩头村)东北。作者方应祥,字孟旋,号青峒,西安(今衢州市区)人。万历四十四年进士,曾任山东学政。这首诗通篇渗透著愉悦洒脱的心情,采用拟人手法,将景中飞莺、游鱼、白云、萍藻融入与人对话的情景中。尤为精妙的是借助景物的自然形态赋予人生的感悟(聚散、浮沉)。可以猜测,这首诗应是作者在卸任返乡后所作。[9]

参考

  1. 明人室名别称字号索引 ,下册 ,14
  2. 衢州府志(明天启二年刊本) ,9卷
  3. 汉籍电子文献资料库-径山志 ,11卷 ,13:方应祥 礼部郎字孟旋西安人尝问法瓶匋有省偶谒当道以西湖放生池应否拆毁问公公曰西湖固杭州之睂目也欲去目中翳而并剔除瞳神可乎当道笑而从之
  4. 中国文学研究(辑刊) ,2011年第2期 ,327:方应祥,字孟旋,衢州(今属浙江)人。幼能读书,弱冠时学问大就,未及三十,横经讲授,额然为大师。万历二十二年(1594)选贡入南国学。万历三十四年(1606)与钱谦益、李流芳等同举于南京。万历四十四年(1616)举进士,除南京兵部职方司主事。天启元年(1621)覃恩赠封其父母,转礼部祠祭司员外,升郎中。天启五年(1625)升山东布政司参议兼按察司佥事,提督学政。奉母丧归,寻卒。
  5. 衢州府志(明天启二年刊本) ,9卷 ,48:方应祥 字孟旋号青峒选贡万历丙午乡魁丙辰会魁南兵主事员外礼部郎山东督学参议祀乡贤倜傥负奇气以忠孝节义为肝肠以朋友文章为情魄蚤岁驰声艺苑于书无不博涉奉母极其诚敬造门之士摩肩接踵时许敬庵冯开之二先生皆为推许以迟暮成进士讲武南都衡文东省嗣丁内艰哀毁骨立所著有青来集行世
  6. 衢州府志(清康熙修光绪刊本) ,32卷:方应祥 字孟旋西安人敦伦嗜学茹古涵今浩无涯际尤根极性命蚤岁追忾松楸心焉将毋为文自辟阡陌非六经语不道疑义解驳粹然一轨于正而渊然有光望而知其为端人正士也丙午以乡试魁其经屡厄南宫丙辰同考韩若愚得公卷叫绝定首卷既而填榜见为公语人曰使我得百少隽不如得一老方故缪西溪曰由前摸索无心发千年之矿由后矜赏偏喜得水云之庄传为佳话初授南兵部职方郎例多馈遗公悉郤除之转祠部郎吁辞乞养声声血泪不允历升山东提督学政奔母丧归三年苦块哀毁骨立寻卒所著有青来阁初集二集传世公山居时从学者踵相接遂扩庐舍以居之发明性学后人比其功为濂溪伊川云
  7. 浙江通志(清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177卷:方应祥 衢州府志字孟旋西安人为文根极性命自辟阡陌非六经语不道万厯丙辰进士授南兵部职方郎例多馈遗应祥悉却除之转祠部郎厯陞提督山东学政奔母丧归寻卒应祥山居时讲求性命之学从逰者踵相接遂扩庐舍以居之发明身心性命之㫖循循善诱诲之不倦人比其功不下濓溪伊川云 李流芳西湖交游考
  8. 灵鹫山大靠山因方应祥中进士而别名大考山
  9. 【古诗今韵】烟云聚散狮子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