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民主主義論
內容簡介
共分15部分,近3萬字。針對國民黨頑固派的反共宣傳,從理論上回答了當時中國應向何處去的問題。指出,中國共產黨所進行的政治革命、經濟革命、文化革命的目的,在於建設一個政治上自由、經濟上繁榮的文明先進的新社會和新國家。鴉片戰爭以後,中國進入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中國人民為建立一個獨立的民主的社會而進行了長期的反帝反封建的鬥爭,亦即在為完成民主主義革命而鬥爭。辛亥革命在比較完全的意義上開始了這個革命。按其社會性質說來,這是資產階級民主主義的革命,而不是無產階級社會主義的革命。認為,第一次世界大戰和十月革命的勝利改變了整個世界歷史的方向,出現了無產階級革命的新時代。這個革命以資本主義國家的無產階級為主力軍,以殖民地半殖民地被壓迫民族為同盟軍。而中國自五四運動開始,無產階級已經成為一支覺悟的獨立的政治力量。這個歷史演化說明舊式的資產階級革命已經過時,中國革命的性質已經變為新民主主義革命。它雖還不是無產階級的社會主義的革命,但早已成為無產階級社會主義世界革命的一部分。這個革命的領導權只能屬於無產階級,它所建立的只能是無產階級領導的各個革命階級聯合專政的新民主主義社會,決不是也不能建立中國資產階級專政的資本主義社會。文章進而揭示了中國革命發展的歷史進程,指出在新的歷史條件下,中國革命必須分兩步走,第一步是新民主主義革命,第二步是社會主義革命;這是性質不同的兩個革命過程,但它們又是互相聯繫的。新民主主義革命是社會主義革命的必要準備,社會主義革命是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必然趨勢和結果。這就是中國革命和中國社會的發展規律。文章還提出了新民主主義的政治、經濟、文化綱領。政治綱領是建立無產階級領導的、幾個革命階級聯合專政的共和國,其政體是民主集中制;經濟綱領是沒收帝國主義和官僚資本歸人民共和國所有,沒收地主的土地分配給農民,實行「耕者有其田」,並促進發展合作經濟,允許民族資本的存在和發展;文化綱領是發展共產主義思想指導的反帝反封建的文化,即民族的、科學的、大眾的文化。這三大綱領的實現,將造成一個光明的新中國。文章還駁斥了資產階級專政論和「左」傾空談主義的「一次革命論」,指明了共產主義與三民主義的異同,區別了新舊三民主義。
本書較為系統地總結了中國共產黨領導民主革命的經驗,揭示了中國革命發展的歷史規律,豐富和發展了馬列主義關於民族和殖民地革命的理論,形成了完整的關於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學說,為解放戰爭的勝利、新中國的建立奠定了堅實的理論基礎。(參見第456頁)
《世界百科名著大辭典》相關信息
1.本辭典為書籍文獻[1]的綜合性、科學性和知識性的工具書。選收自然科學、技術科學、綜合性科學、社會和人文科學、文學藝術的各個學科,以及宗教的名著和重要典籍。
2.本辭典以具有大專以上文化程度的人為主要對象。
視頻
新民主主義論 相關視頻
參考文獻
- ↑ 文獻的概念,豆丁網,2008-11-13
- ↑ 著作與論文的優勢對比,新浪博客,2011-08-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