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北市立明志國民中學
沿革
- 1954年,成立省立台北商業職業學校三重分部。
- 1961年,改隸為台北縣立新莊中學三重分部。
- 1963年八月,改制為台北縣立明志初級中學。
- 1963年10月1日張義明校長為本校首任校長
- 1966年9月1日郭來勝校長接任第二任校長
- 1967年6月1日,為因應九年國民義務教育,改制為台北縣立明志國民中學。並由五穀王街舊址(興穀國小)遷至現址。
- 1970年8月1日郭楚新校長接任第三任校長
- 1971年3月23日增建仁愛樓、信義樓、和平樓教室
- 1975年8月1日尚文彬校長接任第四任校長
- 1981年8月1日孫以宙校長接任第五任校長
- 1984年2月20日增建行政大樓完成
- 1984年6月30日忠孝樓重新改建完成
- 1984年6月30日操場重新改建完成
- 1984年9月28日增建工藝樓完成
- 1985年8月1日林省三校長接任第六任校長
- 1987年2月20日增建博愛樓完成
- 1990年5月23日增建勵志樓完成
- 1990年8月1日王聿琥校長接任第七任校長
- 1994年8月1日葉進雄校長接任第八任校長
- 1998年8月1日陳文宏校長接任第九任校長
- 1998年8月1日奉准成立明志國中幼稚園共六班
- 2001年7月1日因二重國中招生學生銳減於90學年度改為自由學區
- 2001年8月1日奉准成立美術班
- 2002年8月1日劉素滿校長接任第十任校長
- 2003年4月10日撐竿跳代表同學全國中等運動會冠軍打破大會紀錄
- 2003年12月1日男女足球隊全國青少年盃足球賽雙料冠軍
- 2005年8月1日奉准成立英語資優班停辦美術班
- 2005年11月10日管樂團參加全國管樂盃比賽獲得全國第三名
- 2010年8月1日陳冠人校長接任第十一任校長
- 2011年1月26日增建風雨操場完成
- 2011年10月31日幼稚園改善無障礙廁所及扶手工程完工
- 2012年9月5日幼稚園改善教學環境設備工程完工
- 2012年9月23日跑道修繕工程完工
- 2013年7月15日教室電視改善完成
- 2013年7月21日舊式一條溝廁所改善工程完成
- 2013年9月7日博愛樓頂版鋼筋外露補強工程完工
- 2013年11月1日節約用水設施-雨水回收系統完成
- 2013年11月5日英語情境教室空間改善工程完工
- 2013年11月20日外電視牆完成
- 2013年11月28日改善前後電動門設備完工
- 2013年11月30日校園環境及校舍整修工程-司令台整修完工
- 2013年12月3日圖書館空間改善工程完工
- 2014年8月1日戴春成校長接任第十二任校長
- 2015年3月17日污水接管工程完工
- 2016年8月1日新北市國民中學資訊輔導團召集學校
- 2016年8月26日工藝樓Aˋ和平樓Aˋ仁愛樓B校舍補強工程完工
- 2016年11月26日閱覽室閱覽區裝修工程完工
- 2017年3月30日和平樓B 和平樓D 忠孝樓A校舍補強工程竣工
- 2017年8月25日信義樓A 信義樓BC校舍補強工程完工
- 2017年10月10日校園藝術情境營造工程(行政大樓1樓)完工
- 2017年12月15日理化及生物實驗室裝修改造工程完工
- 2018年4月27日新北市職業試探暨體驗教育中心明志中心成立
- 2018年8月23日忠孝樓B棟、C棟校舍補強工程完工
- 2019年5月24日明志國中智慧教室開始啟用
校內特色社團
體育代表隊
- 田徑隊
- 橄欖球隊
- 男生足球隊
- 壁球隊
- 體操隊
音樂性社團
- 管樂團
- 女聲合唱團
- 男聲合唱團
學術性社團
- 美術研究社
- 播音研究社
- 科學研究社
- Lego機器人研究社
特殊班級
- 語資班:國文、英語課會抽離原班至語資教室上課。其他課堂與非語資班同學共同上課。
- 體育班:與一般班級不同,第七節課安排彈性課程--體育專項。其他時間與普通班無異。
- 資源班
附設學校
周邊交通
捷運站
公車
停車場
- 中山立體停車場
- 三重區公所附設停車場
歷任校長
- 1963年8月-1966年9月 :張義明
- 1966年9月-1974年1月:鄭來勝
- 1974年2月-1975年7月:郭楚新
- 1975年8月-1981年7月:尚文彬
- 1981年8月-1985年9月:孫以宙
- 1985年9月-1990年7月:林省三
- 1990年8月-1994年7月:王聿琥
- 1994年8月-1998年4月:葉進雄
- 1998年8月-2002年7月:陳文宏
- 2002年8月-2010年7月:劉素滿
- 2010年8月-2014年7月 :陳冠仁
- 2014年8月迄今:戴春成
學校
學校(或稱學院) 是一種為教師及學生提供教學環境的機構,並通過特定的教育方式增進對學生的知識和價值體系。現時,大部分國家設有正式的教育制度,有時更為國民提供義務教育。在正式的教育制度下,學生需在不同類型的學校接受教育。這些學校的分類因文化和制度而異,但可以總括為小學、中學和大學。小學一般為兒童而設,提供基本教育。學生在完成小學教育後,通常會就讀中學。最後,提供高等教育的學校可成為「大學」或「專科學校」。
在這些主要學校類型外,在某些國家的學生可能會在小學教育和中學教育的前後在其他學校接受教育。幼兒園和幼稚園為年幼兒童而設,在小學教育前就讀。在完成中學教育後,中學生可選擇就讀大學、職業學校、專科學院或神學院。某些學生可以選擇就讀另類學校,接受有別於主流教學方法和課程的另類教育。[1]
學校也可分為政府營運和私人營運的學校。私立學校通常在政府教育未能夠提供某種教育方法或課程時設立。某些私立學校有宗教背景,在政府未能提供宗教教育時,作出額外教育,如基督教學校、伊斯蘭學校、佛教學校等。為成人而設的學校更提供專門教育,如軍事學校、商學院,等。另類學校更包括在家學校和線上學校等,使教學可以脫離傳統校舍。
歷史
學校教育的目的
常見的分級
歐洲的一些地區,高級中學(英語:Gymnasium)是中學的一種,入學的學生一般成績較突出。在德國,十三年級之後(一些地區是十二年級),將完成高級中學學習並參加德國大學入學考試(Abitur)(在奧地利和瑞士稱為Matura考試)。
在英國,學校要是指高等教育階段前的教育機構,大致上可以被分為小學(有時進一步區分為幼稚園和小學)和中學。而這些學校是由女王教育檢查員(Her Majesty's Inspectorate of Education)這個機構來管理的。
在北美,學校是指所有級別的教育機構,包含以下所有機構:幼稚園、小學、中學(即初級中學,英文稱middle school、intermediate school或junior high school,根據招生的學生年齡及地區而定)、高中、學院、大學及研究生院。在美國,從幼稚園到高中的所有學校都是由各州的教育局來監督的。許多早期的美國公立學校都是單間學校,一位老師在一間教室裡面教7個年級的學生。20世紀20年代起,單間學校被整理為多教室的學校,越來越多學校提供了校車運送學生。
常見的分類
在英國及北美,學校可以是部分或完全自主運作管理的機構,不一定是公立義務教育學校系統的一部份。學校可以專精於某一個領域,例如:經濟學院(如倫敦經濟學院)、舞蹈學校或記者學校。也可能基於某類學生而設立,如特殊學校、聾啞人士學校等。
批評與替代
在整個20世紀,傳統的學校受到廣泛的批評。法國社會學家皮耶•布迪厄在他的著述《差別:對品味評價的社會批判》中說明了學校的階級結構再製機制。
學校(尤其是威權體制教育的學校)被指責對孩子的學習有更多的抑制作用而不是激勵作用,這主要是因為它使孩子產生恐懼。一些人更喜歡學生有充份自由的民主學校或其他另類教育,其他人喜歡在家自學,或參與非學校教育機構,而不去上學。
動物學校
動物學校是訓練動物的機構,有些學校訓練一般的生活常規,有些則教導專業的導盲技術。
現代學校
校園設施
參見
參考文獻
- ↑ Leseferdighet og skolevesen 1740–1830 (PDF). Open Digital Archive. [15 May 2014]. (原始內容存檔 (PDF)於2016-04-14).
- ↑ History of the School [校史]. The King's School, Canterbury. [2019-07-2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7-27) (英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