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目錄

斟酌

是一個漢語詞語,拼音是zhēn zhuó,一指考慮事情、文字等是否可行或是否恰當,二指往杯盞里倒酒供飲用。出自唐 夷陵女郎《空館夜歌》:「綠樽翠杓,為君斟酌。」中文名 斟酌 外文名 ①qualify; consider; deliberate②pour [1] 讀 音 zhēn zhuó 近義詞 揣摩推敲 反義詞 武斷果斷 注音 ㄓㄣ ㄓㄨㄛˊ

解釋

①[qualify; consider; deliberate]反覆考慮以後決定取捨。示例:耆艾修之,而後王斟酌矣。——《國語·周語上》 ②[pour]往杯盞里倒酒供飲用。斟:往杯子等容器倒。示例:過門更相呼,有酒斟酌之。——陶潛移 居[2] 【造句】 1. 他經過反覆斟酌,終於決定了下一步計劃。2. 修改文章要耐心,對使用的詞句要仔細斟酌

出處

倒酒;注酒。①《後漢書·方術傳下·左慈》:「 慈乃為齎酒一升,脯一斤,手自斟酌,百官莫不醉飽。」②唐 夷陵女郎《空館夜歌》:「綠樽翠杓,為君斟酌。」③晉 陶潛《移居》過門更相呼,有酒斟酌之。指飲酒。①舊題 漢 蘇武《詩》之一:「我有一罇酒,欲以贈遠人。願子留斟酌,敘此平生親。」②宋 向子諲《梅花引·戲代李師明作》詞:「同杯勺,同斟酌,千愁一醉都推卻。」③清 蒲松齡《聊齋志異·花姑子》:「斟酌移時,女頻來行酒嫣然含笑,殊不羞濇。」倒酒不滿曰斟,太過曰酌,貴適其中。①《荀子·富國》:「故明主必謹養其和,節其流,開其源,而時斟酌焉。」異議,僅供參考:《康熙字典》:「斟,益也。」《康熙字典》引《揚子·方言》:「酌,益也。」注曰:「言斟酌而益之。」斟酌合言亦為「益」,對……有好處。楊倞注《荀子》曰:「節,謂薄斂。開,謂勸課時。斟酌,謂賦斂賑恤,豐荒有制也。」這是根據荀子之意進行的推理,因荀子提倡先富民,民富則國富,如何富民,自然是減輕田賦稅收、賑災、老弱病殘得到照顧、開荒,因此就字面解釋,此處「斟酌」應為「有益」,即增加百姓的得利,詳解當為楊倞所說「賦斂賑恤,豐荒有制」,而不是貴適其中。②《三國志·蜀志·諸葛亮傳》:「至於斟酌損益,進盡忠言,則攸之、禕、允之任也。」③金 王若虛《<論語辨惑>序》:「彼其推明心術之微,剖析義利之辨,而斟酌時中之權,委曲疏通,多先儒之所未到。」④曹禺日出》第四幕:「字眼上可以略為斟酌斟酌再用。」猶思忖思量。①唐 杜甫《月》詩:「斟酌姮娥寡,天寒奈九秋。」仇兆鰲 註:「斟酌,代為思忖也。」②宋 范成大《次韻子文探梅水西》:「斟酌芳心正怯寒,有情真被無情惱。」③清 余京《中秋月蝕》詩:「 廣寒宮闕愁昏黑,斟酌姮娥秉燭行。」④國語.周語上》耆艾修之,而後王斟酌矣。⑤明 張居正 《請裁定宗藩事例疏》:「比時禮官,亦自以稽考累朝典制,博採諸宗建白,斟酌損益,既殫厥心矣。」 品評欣賞。宋 向子諲 《清平樂·滁陽寄邵子非諸友》詞:「今夜悽然對影,與誰斟酌姮娥。」執掌。①晉 袁宏《後漢紀·順帝紀》:「天有北斗,所以斟酌元氣;帝有尚書,所以出納王命。」②唐 楊炯《中書令汾陰公薛振行狀》:「若夫驂駕六龍,驅馳七聖,斟酌元氣,裁成天道者,其惟聖人乎!」③宋 曾鞏《祭黃君文》:「當世之官,有微有盛。盛者廟堂,斟酌王命。」安排;擺布。①《北史·楊愔傳》:「太皇太后曰:『豈可使我母子受漢老嫗斟酌。」②《東周列國志》第九十七回:「須賈心中想道:『此是請來陪我的了。但不知何國何人?少停坐次亦要斟酌,不好一概僭妄。』」 [3]

視頻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