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斗香花

斗香花,一種套色剪紙,多用於祭祖祀神等漢族民俗活動時的裝飾用,舊時祭祀總要燒香,一般香作細條狀,叫「線香」;也有粗條狀並盤繞成各種花紋,其紋如篆字,舊稱「香篆」。

目錄

基本內容

中文名:斗香花

多用於:祭祖祀神等漢族民俗活動時的裝飾

類 型:一種套色剪紙

舊 稱:香篆

形式

南京剪紙一種。 斗香,是以前漢族民間在中秋節拜月時燒的一種香。香呈塔形,香的頂部用四角戚六角的「 斗」形彩色刻紙裝飾於其上,故名「 斗香」。除頂部外,香的上下各層,亦裝飾有許多彩色刻紙,通稱為斗香花。其題材內容極為豐富,有 戲文、 歷史故事、漢族民間傳說、 花卉吉祥圖案等。圖案造型簡練生動,色彩鮮艷強烈。配色一般用金及 大紅、 桃紅、 綠、 藍、 枯黃、 淡黃、 黑等七色 蠟光紙組成,富有濃烈的裝飾效果。這種香篆均需覆斗形 底座並有 竹籤支撐。在底座和撐架上便裝點着彩色的剪紙,稱「斗香花」。斗香花 題材有人物和神仙(如 八仙、 和合、 壽星)等 吉祥圖案。多以 蠟光紙刻制,每套十張左右。這種剪紙現已少見。

現狀

令人擔憂的現狀:

斗香花剪紙瀕失傳「金陵神剪張」傳人免費收徒

關於南京,你了解多少?它像盒磁帶,林立的高樓、穿梭的車輛,散發着現代都市氣息,這只是這個城市的A面;翻過來,它作為古都城的貴氣,散落在漢族民間的傳統手工藝,時代與傳統的結合還原了一個真實而厚重的南京。

剪紙麵塑泥塑草編仿古木雕絨花斗香花泥塑彩繪糖人鞋花紙藝花香包繩結……這些傳統漢族民間工藝,都是城市的B面。

即日起,本報聯合金陵工坊推出「尋找金陵巧寶寶」大型公益藝術傳承活動,為紮根在南京的一批漢族民間老藝術家尋找藝術傳人,今日首推剪紙巧寶寶的尋找。凡是南京小學在讀的孩子,對 剪紙藝術有一定興趣與功底,並願意潛心學習這門古老漢族民間藝術的,均可致電本報84686500熱線報名,孩子們除了可以得到「金陵神剪張」第四代傳人張方林親自培訓外,其中特別突出的,還有可能被張方林收為正式弟子,進行長期固定的親自培養,建立師徒關係。而這些培訓,全部分文不取。

剪鞋樣剪出的剪紙大師

「寒冬臘月好冷的天兒,過年兒,剪個紙紙貼窗花兒」,老百姓表達喜悅祝福的方式很多,剪紙也是其中一種。張方林就用這種方式來表達自己的情感。

每次介紹張方林,他名字前面的一串名頭就夠人念上半天: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授予的漢族民間工藝美術家、江蘇省工藝美術大師、金陵神剪張的第四代傳人、南京市工藝美術總公司研究員級高級工藝美術師……從父親那裡學來一手絕技後,近半個世紀以來,張方林的剪紙藝術一次次技驚四座!美國、日本、加拿大、澳大利亞、法國……每到一處,當外國友人親眼目睹一張張普通的紅紙在張方林手中變成栩栩如生的貓頭鷹、駿馬、孔雀時,紛紛感慨:金陵神剪張,神奇!

鼓樓金陵工坊大廳里,張方林一身休閒裝、整潔的頭髮,面容平靜,話不多。但一談起剪紙就妙語連珠。

「圓嘟嘟胖乎乎,這是我們南京剪紙的特點。」張方林用這句形象而生動的話開了頭。中國漢族民間 剪紙流派很多,北方的陝西剪紙、河北彩色剪紙等;南京剪紙屬於江南流派。最早記錄金陵剪紙的是三百多年前甘氏所著的《白下瑣記》,而真正形成流派卻是在上世紀二三十年代。

金陵剪紙與上海、 揚州剪紙如出一轍,脫胎於剪鞋樣。張方林說,當時很多漢族民間藝人包括他的父輩都在夫子廟一帶給人剪鞋樣描肚兜花。後來,這個行業漸漸消失了,但剪紙卻流傳下來。當時剪紙藝人們東奔西走,居無定所,各地剪紙也未形成固定流派。直到解放後,南京從武老太和張方林的父親張吉根老先生開始,開創了新的「花中有花,題中有題,粗中有細,拙中見靈」的藝術風格,經過幾代人的努力,如今南京剪紙已經獨樹一幟,並以易於現場表演的特點蜚聲海外。

南京剪紙已列入省級非遺

南京剪紙有過牆裡開花牆外香的經歷。其實早在上世紀50年代,南京剪紙就和揚州剪紙一起通過中國國際書店出口到世界各地;而南京10多位剪紙藝人曾受相關部門派遣,前後100多次出國表演剪紙工藝,南京剪紙早已聲名在外,但在自己的家門口卻鮮為人知。前兩年,張方林曾在山西路廣場表演現場剪紙,市民們嘖嘖稱奇,紛紛問道這是揚州剪紙麼?聽到張方林說這是南京剪紙時,都很驚訝:「我們南京也有這麼精美的剪紙啊?!」

三 年以前,揚州剪紙成功申請了國家級的非物質遺產。北京專家委員會提出質疑,為什麼南京剪紙不申請非遺?南京剪紙已經成功申請了江蘇省非物質文化遺產,正在向國家級提出衝刺。

張方林隨身帶了幾幅作品,其中一幅叫「福壽雙全」,佛手瓜裡面嵌了個壽桃,壽桃中又有靈芝象徵長壽;有牡丹象徵富貴;有石榴象徵多子多福。張方林說,這就是典型的中國吉祥文字。它厚實、飽滿,因此非常富於裝飾效果,線條介於南北流派之間,近看線條流暢、遠看裝飾效果非常好。南京剪紙藝人基本上都是先學剪紙在學美術,因此剪紙構圖來源於生活,更為靈活。

早些年,人家裡辦個喜事什麼的,都喜歡把剪紙藝人請到家中,一住就是三五天,家中要個什麼,就現剪現貼,因此,南京剪紙的現場表現力也非常強。

驚艷斗香花瀕臨失傳

斗香花剪紙可算南京剪紙一絕,以前是在祭祖祀神等民俗活動時的裝飾,從上世紀60年代起就沒什麼人做了。張方林也是在機緣巧合下,跟一位老藝人學到了這手藝。斗香花剪紙工藝在全國獨一無二,南京僅有極少數人會剪斗香花,而它最後會是何種絕美效果,連剪紙人都無法預料。

什麼是斗香花?張方林說,用7層蠟光紙和一層皺紋金紙疊在一起,按照統一的樣式刻花,完成刻花之後,再根據剪紙藝人的靈感將每張刻花的不同部分拼湊起來,重新貼在一張白紙上,最後還需要將白紙也刻成圖案完全相同的樣式。因此,一套斗香花可以做出8張花樣相同、顏色各異的剪紙。最後的剪紙效果,就連剪紙藝人都感到驚訝!

製作步驟

張方林告訴記者,斗香花的製作很費事,先刻、重新組合、再刻、粘合,哪個步驟掉一個小組件,那這個斗香花就得重做,因為耗工耗時,很多人都不願意去做。所以,斗香花製作瀕臨失傳。

他想教奈何傳人難覓

剪紙其實和其它的藝術表現手法一樣,在乎神韻。45年過去,張方林卻依然清晰地記得當初父親教他剪紙時所說的話:「剪牧童放牛,在乎的是牧童與放牛之間的那種情感,而不是把一根根牛毛清晰地表現出來,那是技術而不是藝術。」要讓剪紙活起來,就要用心地注入感情。然而,再多的感情卻在現實面前倍受打擊。

張方林年近六十歲,按理說現今的他,主要精力應該放在設計上,但因為沒有一個放得下心的徒弟,每每有訂單時,還是得他自己來做。老花眼,剪起精細的東西很是吃力。

張方林說他不是沒找過徒弟,而是徒弟看不上他這門技藝。他曾經在一所美院看中了幾個學生,並表示願意開工資讓他們暑假來學剪紙。可是,這幾個學生拒絕了,說隨便學學還可以,還真以此為職業啊?暑假寧願去麥當勞打工,也不願接受張方林的好意。就連張方林的兒子,大學畢業後也從事的是廣告設計工作,根本不願子承父業。

尋找接班人

你是痴迷剪紙藝術的小學生嗎?你的父母支持您學習這一漢族民間傳統藝術嗎?作為本報「尋找金陵巧寶寶」活動推出的首位藝術家,張方林願意傾情授藝。請有意者撥打025-84686500報名,即日起至27日晚18:00,待報名截止後,所有孩子均可參加由張方林老師在鼓樓公園金陵工坊舉辦的剪紙講座,還將從中產生數名出類拔萃者,被張方林收為入門弟子,正式成為「金陵神剪張」的嫡系傳人。[1]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