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萊
文萊
文萊 | |
---|---|
文萊達魯薩蘭國(馬來語:Negara Brunei Darussalam),簡稱文萊(Brunei),是一個君主專制國家。
文萊位於亞洲東南部,加里曼丹島西北部,北瀕中國南海,東南西三面與馬來西亞的沙撈越州接壤,總面積為5765平方公里。屬熱帶雨林氣候。
文萊古稱渤泥。14世紀中葉伊斯蘭教傳入,1888年淪為英國保護國,1941年被日本占領,1946年英國恢復對文萊控制。1984年1月1日完全獨立。 [1]
文萊是個以原油和天然氣為主要經濟支柱的國家,占整個國家國內生產總值50%。在東南亞,石油儲量和產量僅次於印度尼西亞,居第2位。2016年人均GDP為26939美元,位居世界第26。 [2]
目錄
基本信息
中文名稱 | 文萊達魯薩蘭國 | 英文名稱 | Negara Brunei Darussalam |
簡 稱 | 文萊 | 所屬洲 | 亞洲 |
首 都 | 斯里巴加灣市 | 主要城市 | 馬來奕、文萊摩拉 |
國慶日 | 1984年(甲子年)2月23日 | 國 歌 | 《真主保佑文萊》 |
國家代碼 | BRN | 官方語言 | 馬來語 |
貨 幣 | 文萊元 | 時 區 | UTC+8 |
政治體制 | 君主專制政體 | 國家領袖 | 蘇丹:哈吉•哈桑納爾•博爾基亞 |
人口數量 | 42.27萬人(2018) | 人口密度 | 80.3人/平方公里(2016年) |
主要民族 | 馬來人、華人 | 主要宗教 | 伊斯蘭教、佛教、基督教、道教 |
國土面積 | 5765平方公里(世界第172名) | 水域率 | 8.6% |
GDP總計 | 135.67億美元(2018年,國際匯率) | 人均GDP | 31628美元(2018年,國際匯率) |
國際電話區號 | +673 | 國際域名縮寫 | .bn |
道路通行 | 靠左駕駛 | 最大城市 | 斯里巴加灣市 |
人類發展指數 | 0.855(世界30,極高,2013年) | 地理最高點 | 巴貢山 |
國家結構形式 | 單一制 | 國家格言 | 永遠服侍於真主的指引 |
華人族群 | 福建人、客家人、潮州人 [3] | 注 音 | ㄨㄣˊ ㄌㄞˊ |
主要學府 | 文萊大學 |
歷史沿革
中文宗藩時期
公元8世紀,文萊就開始有人定居。中國南北朝時期的梁朝(502年-557年)時代,一位名叫Pinka的文萊人,即Kaundinya,是一名佛教徒。據載他是統治了136個區域,他的皇座是用金造的,踏板是用銀造的,皇冠用鑽石做的,相傳皇冠有1尺高。518年,他曾經派遣使者訪問中國,並送了特製地毯給中國皇帝。在523年,他也派了使者去其他國家。 [4] 隋朝時期,文萊國王Hu Lu Na Po和他的兒子Chiari Ya Ka在616年派使者訪問了中國。 唐朝時,文萊皇帝被認為很富有,中國稱文萊為「婆利」,在貞觀年間(630年),文萊派遣很多使者訪問了中國。 宋朝年間,一個據載叫Hiang Ta的文萊國王,他擁有過百隻船,還有一些士兵。在宋太宗年間,Hiang Ta送了使者去中國,使者團叫阿布阿里,Sheikh Noh和Kadhi Kasim。北宋元豐年間(1082年2月),也曾送過使者去中國。根據傳說,這名使者叫Seri Maharaja,他繼承者是Raha Makatunaw和Sang Aji,而Sang Aji是後來蘇丹穆罕默德沙的祖父。
強盛時期
文萊長期受中國文化影響,13世紀後伊斯蘭化。 14世紀,文萊伊斯蘭教君主國從爪哇的控制下擺脫出來之後,在14世紀至16世紀一度強盛,國土包括菲律賓南部以及砂拉越和沙巴。
列強入侵時期
16世紀中葉,葡萄牙、西班牙、荷蘭、英國等相繼入侵文萊,歐洲人的影響使得這一政權走上末路。
華人政權時期
元末明初時期,渤泥國蘇丹馬合謨沙和福建移民黃森屏率領的華人勢力聯合組建而成了新的文萊國,文萊王室便奉黃森屏為始祖。 15世紀,伊斯蘭教傳入文萊,建立蘇丹國。
恢復宗藩時期
中國明朝時,中國稱之為汶萊,亦有古籍稱之為勃泥或渤泥。明代永樂年間(1408年),浡泥王麻那惹加那曾經親自率使臣來中國拜見明成祖,不幸病故,葬於南京,留有浡泥國王墓。
英占時期
18世紀70年代,英國勢力侵入。1888年,文萊成為英國的殖民地。根據1888年9月17日簽訂的《英國文萊條約》,英國握有文萊王位繼承決定權和外交權,並規定未經英國同意,文萊不得將國土割讓給他國。 1906年,文萊又簽訂補充協定,英國派駐紮官掌管文萊的一切政務。從此,文萊的一切內政、外交和國防大權都落入英國人手中。名義上文萊仍是一個蘇丹國,但實質上已成為英國的殖民地。英國殖民者大肆掠奪經濟資源,奪取土地種植橡膠,操縱森林資源開發,民族經濟受到極大摧殘,國家財政拮据,靠借貸維持開支。 20世紀20年代,在詩里亞地區石油的發現和開採,不但給英國殖民者帶來巨額利潤,也為文萊各項事業發展提供了財政基礎。
日據期間
1941年至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文萊被日本侵略者占領,並與近鄰沙撈越和沙巴合併為一個行政區。在日本占領期間,文萊各項事業,尤其是石油業,遭到嚴重破壞。
英再次占領期
1945年9月,英國人捲土重來,文萊又被置於英國的軍事管制之下。1946年7月,英軍將政權移交給民政當局。其後,經濟恢復迅速,石油產量逐年增長。與此同時,民族民主運動也逐漸興起。20世紀50年代後半期,文萊出現第一批政黨,最早成立的是人民黨。在民族民主運動壓力下,英國被迫同意於1959年頒布憲法,撤銷駐紮官,實行部分內部自治和行政改革,建立地方議會和立法會議。規定國防、治安和外交事務由英國管理,其他事務由文萊蘇丹政府管理。1962年開始議會選舉,人民黨獲得絕大多數議席。這時,馬來亞聯合邦在英國支持下,正積極推行包括文萊在內的馬來西亞計劃,文萊人民堅決反對加入馬來西亞。以此為契機,同年12月8日,在人民黨領導下,文萊人民掀起大規模武裝起義。英國殖民當局出兵鎮壓,起義迅告失敗。人民黨成員流亡國外。隨後,文萊政府開始實施緊急狀態法令。 1971年,文萊與英國重新簽約,規定除外交事務和部分國防事務外,文萊恢復行使其他所有內部自治權。1978年,文萊蘇丹赴倫敦就主權獨立問題同英國政府談判,並締結了友好合作條約。條約規定,英國須於1984年1月1日放棄其掌握的文萊外交和國防權力、宣布文萊完全獨立。
獨立建國時期
1984年1月1日,蘇丹宣布,文萊已成為一個完全獨立國家,並宣布新內閣組成名單。1984年1月7日,文萊正式加入東南亞國家聯盟,9月加入聯合國,成為第159個會員國。 獨立以後,蘇丹政府大力推行「馬來化、伊斯蘭化和君主制」政策,鞏固王室統治,重點扶持馬來族等土著人的經濟,在進行現代化建設的同時嚴格維護伊斯蘭教義。
自然環境
位置境域
文萊達魯薩蘭國位於加里曼丹島北部,北瀕南中國海,東南西三面與馬來西亞的沙撈越州接壤,並被沙撈越州的林夢分隔為不相連的東西兩部分,總面積為5765平方公里,水域率為8.6%。
地形地貌
文萊海岸線長約161公里,沿海為平原,內地多山地,有33個島嶼。東部地勢較高,西部多沼澤地。
氣候特徵
文萊屬熱帶雨林氣候,終年炎熱多雨,年平均氣溫為28°C。
水系分布
文萊雖然國土面積狹小,但是境內卻流淌着好幾條河流,其中較大的有白拉奕河、都東河、淡布倫河和文萊河。白拉奕河為文萊最大的河流,發源於文萊和馬來西亞沙撈越交界的山區,由東南向西北,縱貫白拉奕區全境,最後注入南中國海,全長32公里,河谷盆地出產水稻。河口為沼澤地,河道已部分疏浚,可通航。都東河由南往北流經都東區境內,注入南中國海。文萊河也是由南往北流,經過文萊—穆阿拉區,在首都斯里巴加灣市附近流入大海,該河的河水是鹹的。淡布倫河發源於淡布倫區南部與馬來西亞沙撈越交界處,由東南向西北縱貫淡布倫區,最後流入文萊灣。此外,還有一條林夢河,它主要流經淡布倫區與文萊—穆阿拉區之間的馬來西亞沙撈越林夢地區。也是由南向北,在文萊—穆阿拉區境內注入文萊灣。 [5]
自然資源
文萊已探明原油儲量為14億桶,天然氣儲量為3900億立方米。有11個森林保護區,面積為2277平方公里,占國土面積的39%,86%的森林保護區為原始森林。文萊國家森林公園占地面積為48875公頃,位於淡布倫區巴都阿波附近的森林保護區內,整個森林保護區面積有500平方公里之大,公園只是其中微小的一部分。保護區內有菩提樹等世界名貴樹種,還有多種珍稀動物,總計有180多種樹木、36種蛙類、180多種蝴蝶、200多種鳥類及在一棵樹上同時棲息的400多種不同類型的甲蟲。
行政區劃
全國劃分為4個區:文萊-摩拉區(Brunei-Muara)、馬來奕區(Belait)、都東區(Tutong)、淡布隆區(Temburong)。 區長和鄉長由政府任命,村長由村民民主選舉產生。各區設區長分別負責區內的日常行政事務,由內政部辦公室統籌管理。 文萊-穆阿拉區(Brunei-Muara District):面積570平方公里,人口22.41萬,占總人口66.2%。此區由文萊首都斯里巴加灣市和穆阿拉區組成。該區是文萊人口最多的行政區,也是文萊政治、文化和商業中心。 都東區(Tutong District):面積1166平方公里,人口3.64萬,占總人口10.8%,主要集中在都東鎮。該區是文萊土著的聚居區。 馬來奕區(Belait District):面積2724平方公里,人口6.83萬,占總人口20.2%。位於文萊的最南部,主要由詩里亞鎮和瓜拉馬來奕鎮組成。該區是文萊的經濟中心,文萊的石油和天然氣開採和生產都集中在此區內。 淡布隆區(Temburong District):獨立於其它三個區,被馬來西亞林夢地區分隔,面積1305平方公里,人口約0.96萬,占總人口2.8%。主要出產木材和建築用的沙石。
國家象徵
國名
文萊達魯薩蘭國(英語:Brunei Darussalam,代碼BN;阿拉伯語:نڬارا بروني دارالسلام),又稱文萊伊斯蘭教君主國。馬來語為Negara Brunei Darussalam,其中Negara 馬來文意為「國家」,而Darussalam意為「和平之邦」,寓意警惕,並求安定。漢語舊稱為「婆羅乃」
國旗
文萊國旗呈橫長方形,長與寬之比為2:1。由黃、白、黑、紅四色組成。黃色的旗地上橫斜着黑、白寬條,中央繪有紅色的國徽。1906年,當文萊還是英國的保護國時,就製作了文萊第一面國旗——呈長方形的黃色旗幟。旗幟上的黃色代表蘇丹至高無上。後來為了紀念兩位有功的親王,文萊決定在國旗上加了黑、白兩條斜條。1959年文萊實現自治時制定了第一部憲法,憲法規定把文萊的國徽圖案繪製在國旗中央。1984年1月1日,文萊宣布完全獨立,國旗沿用至今。
國徽
文萊國徽中心圖案為一輪上彎的新月,象徵文萊是信奉伊斯蘭教的國家。新月中心,一根棕桐樹幹伸展枝葉,與月牙尖連接起來象徵和平。雙翼上端一頂華蓋和一面三角旗則代表蘇丹至高無上的權威。新月中央的金色馬來文字寫着「永遠在真主指引下」,表示了文萊人對真主的虔敬。兩側有兩隻支撐着的手臂,既表示占文萊人口多數的馬來人向真主的祈求,又表示文萊臣民對蘇丹的擁戴。國徽底部一條紅色飾帶上書寫着「和平之城——文萊」。
國歌
《真主保佑文萊》【歌詞大意】真主保佑文萊,蘇丹陛下萬歲!依仗着公道和權威,領導人民把國家保衛;祝願國家繁榮,蘇丹安泰,至高無上的神保佑蘇丹國文萊!
國花
康定杜鵑,源自黃帝之時,有杜鵑啼血之說.後來傳到文萊,傳說傳到的第一天,文萊上空出現紫霞,國王定為文萊國花。
人口民族
截至2018年,文萊人口為42.27萬 [6] 。其中馬來人占65.7%,華人占10.3%,其他種族占24%。文萊華僑華人祖籍多為閩、粵兩省,其中閩省籍者約占80%,主要為大、小金門人;粵省籍人約占18%,主要為客家人和潮州人。海南省籍人約占2%。 馬來語為國語,通用英語,華語使用較廣泛。 伊斯蘭教為國教,其他還有佛教、基督教、道教等。
軍事
1961年5月31日建立文萊馬來兵團,1965年5月更名為文萊皇家軍團。軍隊指揮權曾長期由英國人控制。1984年獨立後,改稱文萊皇家武裝部隊,由陸軍、海軍、空軍、支援司令部和訓練學院五部分組成。2009年支援司令部被裁撤,增設聯合部隊司令部。文軍現主要由陸、海、空三軍,聯合部隊司令部和訓練學院組成。文實行志願兵役制。蘇丹任國防部長兼武裝部隊最高統帥、五星上將,王儲兼首相府高級部長比拉為四星上將。2014年1月塔維被任命為武裝部隊司令。 現有總兵力約6000人,其中陸軍約4000人,海軍1300人,空軍700人。另有一支廓爾喀預備部隊(尼泊爾僱傭軍)。皇家警察部隊約4000人。
外交
奉行不結盟及同各國友好的外交政策。主張國家無論大小、強弱,都應相互尊重。1984年2月24日加入聯合國,重視聯合國作用。1993年12月9日加入關貿總協定,1994年4月15日成為世界貿易組織成員國。 1984年1月7日成為東盟第六個成員國,與東盟各國關係密切。視東盟為外交基石,主張通過東盟實現地區穩定、繁榮與團結。2006年7月至2009年7月任中國-東盟關係協調國。系亞太經合組織(APEC)和亞歐會議(ASEM)成員,重視維護地區和平、安全與穩定,對區域性經濟合作持積極態度,主張各國實行貿易、投資自由化和開展經濟技術合作。認為近年來國際形勢的變化對國際關係產生了深刻影響,聯合國和地區組織應在維護和平、保持穩定和促進發展中發揮作用。支持聯合國改革,希望通過改革加強聯合國的地位和作用,提高聯合國的效率和活力,認為安理會改革應多傾聽中小發展中國家的聲音,增加發展中國家的代表性。重視同中國、美國、日本等大國關係。積極發展同伊斯蘭國家間的關係,是伊斯蘭會議組織成員國。系英聯邦和不結盟運動等國際組織成員國。2013年擔任東盟輪值主席國。 截至2018年1月,文與170個國家建交,共設立對外派駐機構(使館、高專署和總領館)44個。在沙特吉達、馬來西亞沙巴、沙撈越及中國香港設有總領館,在紐約聯合國總部、日內瓦設有常駐代表團,在布魯塞爾歐盟總部設有代表團,並向日內瓦世貿組織派有常駐代表。
雙邊政治關係與重要往來
中國和文萊於1991年9月30日建立外交關係,雙邊關係發展順利,各領域友好交流與合作逐步展開。 1999年,兩國簽署聯合公報,進一步發展在相互信任和相互支持基礎上的睦鄰友好合作關係。 2013年,兩國建立戰略合作關係。 2018年,應文萊達魯薩蘭國蘇丹和國家元首蘇丹•哈吉•哈桑納爾•博爾基亞•穆伊扎丁•瓦達烏拉的邀請,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習近平於2018年11月18日至20日對文萊進行了國事訪問。並於19日在斯里巴加灣發表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和文萊達魯薩蘭國聯合聲明》。 [7] 經貿關係文萊與中國建交初期,兩國經貿合作進展緩慢。自2000年起,雙邊貿易額大幅上升。2008年4月、2011年4月,兩國分別舉行第一次和第二次經貿磋商。2010年中文貿易額10.3億美元,增長142.8%,如期實現兩國領導人確定的2010年10億美元貿易額目標。其中中方出口3.7億美元,增長161.8%,進口6.6億美元,增長133.3%。2011年上半年,中文貿易額7.59億美元,同比增長44.5%。其中中方出口4.18億美元,進口3.41億美元。中方從文進口的商品主要是原油,向文出口的商品主要為紡織品、建材和塑料製品等。 文萊與中國兩國在投資、承包勞務等方面合作成效顯著。截止2010年底,文累計對華實際投資20.1億美元,2010年新增實際投資3.1億美元。中國累計在文非金融類直接投資2665萬美元,2010年新增投資928萬美元。中國累計在文簽訂承包勞務合同額2.93億美元,完成營業額1.77億美元。其中,2010年新簽合同額1.42億美元,同比增長2592%;完成營業額3843萬美元,同比增長96.7%。
其它領域交流與合作
兩國在民航、衛生、文化、旅遊、體育、教育、司法等領域的交流與合作逐步展開。先後簽署了《民用航空運輸協定》(1993年)、《衛生合作諒解備忘錄》(1996年)、《文化合作諒解備忘錄》(1999年)、《中國公民自費赴文旅遊實施方案的諒解備忘錄》(2000年)、《高等教育合作諒解備忘錄》(2004年)、《旅遊合作諒解備忘錄》(2006年)。兩國於2002年和2004年分別簽署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最高人民檢察院和文萊達魯薩蘭國總檢察署合作協議》和《最高法院合作諒解備忘錄》。2010年3月,文萊皇家航空公司重開斯里巴加灣至上海航線。 兩國軍事交流日益密切。2003年9月,雙方簽署了《關於開展軍事交流的諒解備忘錄》。11月,中國海軍艦艇編隊首次訪文。2007年,中文兩國互設武官處。中國人民解放軍多次參加文萊國際防務展和國際軍樂節。 自2003年7月起,中國對持普通護照來華旅遊、經商的文萊公民給予免簽證15天的待遇。2005年6月,兩國就互免持外交、公務護照人員簽證的換文協定生效。 2004、2005年分別成立中國-文萊友好協會和文萊-中國友好協會。
相關視頻
1、顏樺游天下:文萊,最富的國家
2、文萊行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