撫州市
撫州市,簡稱撫,古稱臨川,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江西省下轄的地級市,全市總面積18,798平方公里,人口399.28萬,市人民政府駐臨川區。位於江西省東部。市境北臨鷹潭市、上饒市、南昌市,西接宜春市、吉安市,南毗贛州市,東靠福建省三明市、南平市。地處武夷山脈西麓,南東西三面環山,地勢東南高,西北低。南部為雩山,中部為丘陵和河谷盆地,北部為鄱陽湖平原南緣。撫河自南往北縱貫全境,與黎灘河、宜黃河、崇仁河等匯合後注入鄱陽湖。[1]
撫州是江右古郡,孕育出王安石、湯顯祖、曾鞏等名人。 撫州是國務院確定的海峽西岸經濟區20個城市之一,是江西省第一個納入國家戰略區域性發展規劃的鄱陽湖生態經濟區以及原中央蘇區重要城市之一。
目錄
建制沿革
秦代屬九江郡。漢改九江郡為豫章郡。漢高祖五年(前202年),建南城縣。東漢永元八年(96年),分南城置臨汝縣,縣治設在今撫州市,屬豫章郡。三國吳太平二年(257年)建臨川郡,郡治設在臨汝縣。兩晉、南朝相沿。隋開皇九年(589年)廢郡,取安撫之意置撫州,撫州從此定名。
唐朝屬江南西道。宋代分為撫州置建昌軍,屬江南西路。元朝改為撫州路、建昌路,另置南豐州,同屬江西行中書省。至正二十三年(1363年),改撫州路為臨川府,不久易名撫州府。明洪武初,仍設撫州府、建昌府,南豐降州為縣,屬建昌府,均隸屬江西承宣布政使司湖東道。清代仍稱撫州府、建昌府,屬南撫建道。
民國三年(1914年),全省劃四道分領八十一個縣,原撫州府、建昌府境內各縣隸屬豫章道。民國15年(1916年)廢道,各縣直隸省政府。民國21年(1932年)劃全省為十三個行政區時,原撫州、建昌兩府各縣分屬第五、七、八、十一行政區。
1949年組建撫州分區,行政督察專員公署駐臨川市(今撫州市臨川區)。1950年,改撫州分區為撫州區。1952年,更名為撫州專區。1967年,改名為撫州地區。1968年,復稱撫州專區。1971年,再度改為撫州地區。
2000年10月,撤銷撫州地區,設立地級撫州市,原縣級臨川市改為撫州市臨川區。
地理
全境地貌概括為 「七山半水兩分田,半分道路和莊園」。撫州市位於江西省東部,地處北緯26°29′~28°30′、東經115°35′~117°18′之間。東鄰福建省三明市建寧縣、泰寧縣、南平市光澤縣、邵武市,南接江西省贛州市石城縣、寧都縣,西連吉安市永豐縣、新幹縣和宜春市的豐城市,北毗鷹潭市的貴溪市、餘干縣和南昌市進賢縣。
參考文獻
- ↑ 江西撫州最發達的四個縣區,每日頭條,2017-1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