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体育学院学报
《成都体育学院学报》是由四川省教育厅主管、成都体育学院主办的文理综合刊物。
1960年3月《成都体育学院学报》正式公开出版,1976年复刊,暂名《成都体育学院院刊》。1979年3月,《成都体育学院学报》正式复刊。
据2018年5月14日《成都体育学院学报》官网显示,《成都体育学院学报》编委会拥有编委27人,特聘编委9人。
据2018年5月14日中国知网显示,《成都体育学院学报》共出版文献6032篇、总被下载1622545次、总被引71813次;(2017版)复合影响因子为1.102、(2017版)综合影响因子为0.709。
据2018年5月14日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显示,《成都体育学院学报》载文量为1971篇、被引量为21942次、下载量为82950次;据2015年中国期刊[1]引证报告(扩刊版)数据显示,《成都体育学院学报》影响因子为1.05。
目录
办刊历史
1960年3月,为适应成都体育学院事业发展的需求,在原有内部刊物《体育教学》的基础上,以“第一次科学讨论会论文专辑”为创刊号的《成都体育学院学报》正式公开出版,并定为季刊。
1966年-1976年停刊,于1976年复刊,暂名《成都体育学院院刊》。
1979年3月,《成都体育学院学报》正式复刊,成为“文革”后全国体院中较早复刊的学报之一。
1982年起,按季刊在中国国内外公开发行至20世纪末。
2000年,学报从季刊改为双月刊。
2004年,学报首次被选为CSSCI来源期刊。
2008年,又改为单月刊。
2012年,期刊启动了网上采编系统。
2014年11月18日,《成都体育学院学报》成功入选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第一批认定学术期刊名单。
2015年,学报改为双月刊。
《成都体育学院学报》设有体育人文社会科学、运动竞赛与训练学、学校体育学、运动人体科学等栏目。
学术交流
由中国体育科学学会体育社会科学分会和成都体育学院期刊部主办、苏州大学体育学院和江苏体育产业协同创新中心承办的2016年第二届体育学科发展青年论坛于2016年10月20-22日在苏州大学举行。该次论坛的主题为“体育现代治理与产业发展创新”。共有来自全国约40所高校的80余名专家、学者及青年作者参加了这次学术交流活动。
该刊是《中国期刊网》、《中国学术期刊(光盘录)》全文收录期刊,《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2017年,重新入选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期刊(2017-2018)。入选“复印报刊资料”转载重要来源期刊。
研究发表
据2018年5月14日中国知网显示,《成都体育学院学报》共出版文献6032篇。
据2018年5月14日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显示,《成都体育学院学报》载文量为1971篇。
影响因子
据2018年5月14日中国知网显示,《成都体育学院学报》总被下载1622545次、总被引71813次;(2017版)复合影响因子为1.102、(2017版)综合影响因子为0.709。
据2018年5月15日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显示,《成都体育学院学报》被引量为21942次、下载量为82950次;据2015年中国期刊引证报告(扩刊版)数据显示,《成都体育学院学报》影响因子为1.05,在全部统计源期刊(6735种)中排名为第939名;在大学学报(教科文艺),体育(356种)排第16名。
荣誉表彰
1992年-2016年,该刊一直被评为全国中文核心期刊。先后获得“四川省高校精品科技期刊”及“中国国际影响力优秀学术期刊”等荣誉。
2004年,在全国首次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的评选中,被评为全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
2010年,获得 “第三届中国高校特色科技期刊奖”。
2013年,获得“第一届四川省社会科学优秀学术期刊”。
2014年,荣获“第二届四川省高校精品科技期刊”及“2014年中国国际影响力优秀学术期刊”。
2015年,获得“第二届四川省社会科学优秀学术期刊”。
2015-2016年,在中国科学评价研究中心(RCCSE)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中,《成都体育学院学报》排第8名。
2016年,获得“中国高校优秀科技期刊[2]”。
2017年12月,荣获“第三届四川省社会科学学术期刊名刊”称号。
始终坚持为体育教学、训练、科研服务的办刊宗旨。
视频
成都体育学院学报 相关视频
参考文献
- ↑ 中国期刊杂志排行 ,搜狐,2017-08-21
- ↑ 科技期刊:为国家科技创新助力,人民网,2019-0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