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徐州工程學院土木工程學院

來自 搜狐網 的圖片

徐州工程學院土木工程學院成立於1983年,是該校建院最早的學院之一。作為中國建設教育協會、中國建築裝飾協會會員單位及徐州市土木建築學會、徐州市地震學會副理事長單位,二十多年來共向社會輸送了五千餘名優秀專業人才。開設的專業有土木工程、工程管理、土木工程(建築裝飾技術方向)、土木工程(安全技術與管理方向)、建築工程技術、建築工程管理(工程造價方向)等本專科專業。土木工程實驗中心承擔土木工程材料、力學、結構、土工、工程測量、建築裝飾、建築模型、工程造價、工程設計、工程計價等相關內容的實踐教學任務。

目錄

學院簡介

徐州工程學院土木工程學院作為學校建院最早的院系之一,三十載篳路藍縷,薪火相傳;一代代土木人砥礪奮進,春華秋實。土木工程學院深入踐行學校「大應用觀、大工程觀、大生活觀、大文化觀」的辦學理念,秉承「土實木華 力行踐遠」的院訓,擎劃經營,孜孜進取,為區域土建類應用型創新人才的培養和經濟建設做出了貢獻。

教學團隊

土木工程學院現有土木工程、工程管理、安全工程、工程造價、城市地下空間等本科專業,其中工程管理類專業通過住建部專業評估(認證);以建築安全為特色的「安全科學與工程」學科被列入江蘇省重點建設學科;通過江蘇省學位辦工程碩士「建築與土木工程」領域專業碩士點評審;擁有2個省級教學平台(江蘇省高等教育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實驗基地、江蘇省實驗教學與實踐教育中心)、4個省級科研平台(江蘇省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工程實驗室、江蘇省大型工程裝備檢測與控制實驗室、江蘇省大型鋼結構腐蝕防護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江蘇省地震災害工程防禦技術研究中心)、2個省級教學團隊(江蘇省高校優秀課程教學團隊、江蘇省高校「青藍工程[1]」優秀教學團隊)、1個江蘇省高校「青藍工程」科技創新[2]團隊。

師資隊伍

學院重視師資力量的培養和師資隊伍的建設,依託學校師資隊伍建設「五大工程」和「卓越計劃」,矢志打造一支「德厚學博、敬業奉獻、理實兼備」的特色雙師型教師隊伍。學院現有專任教師78人,其中高級職稱占比38.46%,博士、碩士學位教師占比96.2%,「雙師型」教師占比76.1%。專任教師中有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江蘇省「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省「六大人才高峰」培養對象,省「333工程」人才培養對象、省「青藍工程」中青年學術帶頭人、省「青藍工程」優秀骨幹教師等國家和省級各類人才15名,師資梯隊結構合理、實力雄厚。

學院擁有良好的教學科研實驗條件,建有建築結構、工程管理與設計、土木工程綜合、工程力學等4個專業實驗室,並建有土木工程施工技術與管理虛擬仿真實驗教學中心,建築面積達7000餘平方米,儀器設備總值1930餘萬元,大型儀器設備總值927餘萬元,獲批江蘇省高等教育「三位一體」創新人才培養模式實驗基地、江蘇省工程實驗室、江蘇省實驗教學與實踐教育中心。各實驗室管理制度齊全,人員配備合理,充分保證教師、學生上課或自主實驗要求。圍繞地方、行業、企業「三需求」設定實驗實訓項目,科學安排學生進行實驗。上海建工集團、江蘇建工集團等數十家大型建築企業為我院實習實訓及就業基地。

學院堅持以提高教學質量為核心,多措並舉推動教育教學工作全面開展。創立「以註冊執業資格需求為導向、以工程素質培養為基礎、以創新能力提高為本位」的「三位一體」人才培養理念,確立「厚基礎、強實踐、能創新、高素質」土建類應用型創新人才培養目標定位,構建「一主線、二能力、三層次、四平台、五模塊」創新人才培養模式,探索建立了新建本科院校土建類專業「高校+」協同育人新路徑。完成國家社科基金教育學專項2項,獲江蘇省高等教育優秀教學成果獎3項。

學院堅持學科專業建設一體化思路,注重頂層設計,強化產教融合,加強與地方和行業企業無縫對接,形成學校、建設企業、行業協會、行業主管部門「四方協同」合作新機制。先後承擔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國家社科基金項目等各級各類科研課題336項。榮獲教育部科技進步二等獎、華夏建設科學技術一等獎、國家金橋獎、國家質監總局「科技興檢」二等獎、江蘇省科學技術三等獎等各類獎勵百餘項。1名教師榮獲「江蘇省建築業科技進步和技術創新先進個人」榮譽稱號,3名教師榮獲「徐州市優秀科技工作者」榮譽稱號。

學院堅持「以生為本、協調發展」,面向建設工程一線悉心培養「築具匠心」的應用型土木人才,迄今已為社會輸送高素質應用型人才10102餘人,學子以「厚基礎、善實踐、能創新、高素質」得到了社會廣泛讚譽,成為建設領域的棟樑之才。近年來學生榮獲美國大學生數學建模競賽(MCM)一等獎、「挑戰杯」中國大學生創業計劃競賽銀獎、全國普通高校算量大賽總決賽冠軍、全國大學生力學競賽一等獎等國際、國家、省級獎勵981人次,1人被評為江蘇省2015年度大學生「十大」年度人物。根據麥可思社會需求與培養質量年度報告統計,畢業生專業契合度達92%,競爭力指數96%。

學院始終將自身發展融入區域經濟發展的進程,以服務社會為己任,面向行業需求,着力打造「高校+」協同模式。與江蘇省住建廳、徐州市建設局等行業主管部門在人才培養、專業建設、科學研究、社會服務等領域進行全方位合作共建,建設特色鮮明的建築安全工程專業,為淮海經濟區800餘家企業培訓工程技術人員近12萬人次,為區域建築業發展做出了貢獻。學院與省市地震主管部門合作,打造工程抗震研究與震情服務品牌。依託全省高校中的「省地震災害工程防禦技術研究中心」、「省防震減災科普示範學校」和「江蘇省科普教育基地」,開展斷層研究、地震預警與科普宣傳,為區域震害防禦提供智力支撐,成果推廣應用列入徐州市政府「十三五」防震減災規劃,獲批了江蘇城鎮抗震防災能力提升項目,學院被評為江蘇省防震減災志願者站,連續3次被評為「江蘇省十佳應急志願服務組織」。學院與國家網架及鋼結構產品質量監督檢驗中心、徐州市質監局創新合作模式,共建大型結構件檢測與分析聯合實驗室,該實驗室通過省質檢總局的計量認證,可開展多項對外檢測項目。聯合開展科技攻關,共同承擔省部級科研項目8項,連續2次榮獲國家質檢總局「科技興檢」獎。

學院與中國建工出版社共建了全國第一家高校實體書店和精品圖書展示暨學術交流中心,校園書店榮獲全國「年度大學書店」、「2019江蘇最美書店」榮譽稱號,先後被《人民日報》(海外版)、央視《新聞1+1》欄目專題報道;促成建工社累計捐贈價值200多萬圖書資料,聯合出版教材專著16本;先後當選江蘇省建築行業協會常務理事單位、徐州市腐蝕防護與表面工程學會理事長單位。全國唯一由行業協會出資百萬設立的博愛建築安全獎學金已頒發八屆。學院與數十家企業深化戰略合作,多家企業在我院設立獎助學金,逐漸形成了大面積、多層次、重精品、結碩果的協同育人新模式。

參考文獻

  1. 青藍工程意義,現代教育網,2013-01-20
  2. 切實抓好科技創新平台建設 ,搜狐,2023-07-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