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張徹(1923年2月10日-2002年6月22日),原名張易揚浙江寧波人,生於上海。武俠電影巨匠,現代武俠電影鼻祖。

張徹
Cheh Chang
男演员
民族 汉族
籍贯 浙江杭州
出生 1924年1月17日
逝世 2002年6月22日
职业 导演、演员、编剧

張徹父親是浙系軍閥1940年代畢業于重慶國立中央大學(1949年在大陸更名南京大學,1962年在台復校)。抗戰後為張道藩提拔,管理文化活動,接觸電影界人。1948年台灣拍攝電影《阿里山風雲》,是台灣光復後第一部電影。之後為蔣經國延攬成其幕僚,為國防部總政治部簡任專員,軍階至上校。1957年棄政再入影壇,到香港拍攝電影。

作為新派武俠片的掌門人,在開創新武俠浪潮的過程中,張徹發掘了眾多武打巨星、武術指導和著名導演,好萊塢著名導演吳宇森,武指劉家良,演員狄龍午馬李修賢姜大衛王羽陳觀泰羅烈陳惠敏傅聲狄威等等都是其中的佼佼者。由他帶出的弟子巨星,以及由他創下的香港陽剛武俠浪潮,足足影響了幾代人。

張徹執導的主要作品有:《獨臂刀[1]、《獨臂刀王》、《新獨臂刀》、《十三太保》、《报仇》、《马永贞》、《刺马》、長城戰役背景戰爭電影八道樓子》。

張徹亦曾經為電影主題曲或插曲填詞,計有:《高山青》(主唱:張茜西)、《鑽石》(主唱:羅文

2002年5月30日,張徹因肺積水入香港將軍澳醫院6月22日清晨7時30分,因肺炎在該醫院病逝,享年79歲。

目录

历程

  上海:早年的文化运动(1940年代中期)

  1940年在中央大学法学院修读政治时参加文化运动委员会而得到张道藩的器重,担任文运会专员,参加中央文化运动委员会从事戏剧工作,后就任上海市文化运动委员会秘书。

  1947年编写了第一个剧本《假面女郎》。

  台湾:进入电影界(1948-1957)

  1948年与蒋经国结下友谊,借此在台湾执导电影。

  1949年自编自导处女作,也是日本战败结束殖民统治后台湾第一部国语片《阿里山风云》并因为时局的变动而留在台湾,揭开了战后台湾电影的帷幕。该片传唱至今的插曲《高山青》,就是由他作词的。

  香港:开创武侠电影的辉煌(1957-1972)

  1957年赴港,编导《野火》。其后一度专业写稿,笔名沈思,并以何观为笔名撰写影评。

  1960年加入电懋公司,先后编写了《无语问苍天》、《贼美人》、《游戏人间》(1961)等剧本,风格轻快,迥异于后来的阳刚风骨。

  1962年入邵氏,初任编剧部主任,后任导演。

  1966年43岁执导《边城三侠》,步上导演坦途。

  1967年执导《独臂刀》,票房突破百万,由此带来“百万导演”称号。成为香港最早的功夫电影。开创古装刀剑片的高潮;

  1969年《大盗歌王》想把打斗招数带入现代社会,并与“007”电影挂钩,

  1970年《小煞星》大谈1970年代流行的“代沟”问题

  1970年执导《报仇》获第16届亚洲电影节最佳导演奖、最佳男主角奖。开拳脚功夫片风气之先;

  1971年《拳击》结合了当时很受瞩目的泰国拳,

  1972年《四骑士》名为回溯韩战,其实是影射酣战中的越战

  1972年执导《马永贞》,获第16届亚洲影展最佳导演、最佳男主角奖启发了一整个时代的香港电影,成为轰动一时的由周润发主演的电视连续剧《上海滩》的原动力。

  回到台湾:(70年代中后期)

  1973年组长弓公司,以台湾为拍摄基地

  1973年《方世玉与洪熙官》开始了正宗国术的探讨。

  1974年《少林五祖》开“南少林”电影风气之先;

  1975年《洪拳小子》创立“小子片”的类型

  频繁在两岸三地活动(80年代)

  1983年创办长河公司,赴大陆拍摄了《大上海1937》(1986)、《过江龙》(1987)、《西行平妖》(1991)、《神通》(1993)等。

  1989年为纪念从影40周年他的香港弟子共同参演由吴宇森、午马执导的《义胆群英》。

视频

向张彻致敬,刀是由徐克执导,赵文卓、熊欣欣、主演的动作片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