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廣澳高速珠海支線

廣澳高速珠海支線
圖片來自itsfun

廣澳高速珠海支線廣澳高速公路的一條支線高速公路,簡稱:珠海支線,由廣東省中山市長沙埔至珠海市香洲區金鼎鎮,全長約5公里,廣東省高速公路原編號為S4W[1]

後調整為:S9919[2]

珠海市

珠海市,簡稱,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廣東省下轄的地級市國務院確立的經濟特區珠江口西岸核心城市,粵港澳大灣區城市群組成城市之一。珠海位於廣東省南部,北與中山市接壤,西與江門市相連,東南與澳門毗鄰,東隔伶仃洋香港相望,南濱南海。全市土地面積1736.45平方公里,海域面積6050平方千米,島嶼眾多,有大小海島262個,故有「百島之城」之稱[3]。截至2020年,常住人口243.96萬,市人民政府駐香洲區。珠海是全國重要的口岸城市以及著名的濱海旅遊城市,隨着港珠澳大橋的開通,珠海已成為中國內地唯一與香港澳門以陸路相連的城市。

目錄

歷史

距今6000多年前,珠海地區就有人類活動。時期,珠海山場一帶鹽業經濟發達,明清時期,浪白澳海域是外國商船來華的重要泊船地。南宋紹興二十二年(1152 年)設立香山縣,今珠海市、澳門特別行政區中山市同屬其管轄範圍。1909年,香洲正式開埠[4],曾一度被清政府宣布成為無稅商埠。

珠海市現所轄的地方是由原珠海縣大部份轄地及斗門縣的轄地而成,1949年設海島管理處。1951年1月設立珠海專區管理處。1952年12月31日,建立漁民縣,把中山縣的中山港鄉、東莞縣的萬頃沙及把珠江口外附近的三灶、大小橫琴、南水、北水、高欄、荷包、淇澳、龍穴、內外伶仃、萬山群島等100多個海島劃歸為漁民縣的行政區域,由粵中行政區領導,1953年4月7日,改為珠海縣,縣政府設唐家。1957年,南沙、龍穴島、長沙村、大虎山、小虎山、大鰲沙、瀝心沙、缸瓦沙等地劃屬中山縣,改稱萬頃沙鄉(後劃屬廣州)。1959年3月22日併入中山縣,1961年4月17日,復置珠海縣,縣政府設香洲。

1979年3月5日,珠海縣改為珠海市,11月定為省轄市。1980年在珠海市內設立經濟特區,面積6.8平方千米。1983年5月,原斗門縣劃歸珠海市管轄,6月29日,國務院批准調整珠海經濟特區範圍面積至15.16平方千米。1984年6月,在原珠海縣管轄區域設立香洲區。1988年4月5日,經國務院批准,珠海經濟特區面積擴大至121平方千米。同年12月,設立萬山管理區、三灶管理區。1992年7月,成立橫琴經濟開發區,12月成立珠海高新區。1993年4月,成立珠海港管理區。1998年,萬山管理區升格為萬山海洋開發試驗區,1999年7月,撤銷珠海港管理區,成立高欄港區(珠海臨港工業區)管理委員會。2001年4月、12月,成立金灣區斗門區。2006年7月,珠海高新區唐家灣鎮、珠海高欄港經濟區和高欄港區域分別實施「區鎮合一」改革。2009年11月,設立副廳級建制的珠海橫琴新區管理委員會,橫琴新區被納入珠海經濟特區範圍,2010年10月1日,珠海經濟特區範圍擴大至全市。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