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干岩头村

干岩头村位于中国湖南省永州市零陵区富家桥镇,又称涧岩头,是中国历史文化名村。有保存较完好的6个明清古建筑院落,其中最大的一座(周家大院)建于清同治年间。

目录

基本资料

干岩头村坐落在三面青山的环抱之中,村后的群山叠绿铺翠,一座座山峦连绵起伏,形状极像锯子,村子的左边(北面)一座大山青石裸露着铺下来,这青石犹如挂在板子上;村子的右边是打鸟岭和牛郎岭两座高耸的山峰,每当太阳从东方升起,两座山峰就像朝阳的两只凤凰;村子的前面是宽阔的稻田,有进水河和贤水河在村前汇合。整个村子就像坐落在一把太师椅上,明朝户部尚书周希圣、晚清重臣周崇傅就是这座周家大院的骄傲,周崇傅用了四句话来形容干岩头的地形与地势:"左边青石挂板,右边双凤朝阳;门前二龙相汇,屋后锯子朝天。"

境内有保存较完好的6个明清古建筑院落,每个院落相隔200至300米,互不相通,自成一体。院落皆背倚青山、面临小河,其中最大的一座院落是清同治年间任翰林院编修的周崇傅所建。建筑结构大都为三进三厅,宏大严谨,宽敞明亮,飞檐斗拱,错落有致,体现出浓烈的湖湘文化气息,具有很高的艺术造诣和文物价值。

另外,周家大院建筑装饰的雕绘技艺之精湛,历史文化含量之丰富,民族气息之浓烈,内容题材之广泛,表现手法之丰富,无不让人叹为观止[1]

干岩头的古民居群由六个大型宅院组成,村口立有一碑,碑上“干岩翰林多顶子,明末清初留古绩”格外醒目。据有关资料介绍,干岩头古民居群是明代景泰(1450-1457年)到清光绪年间(1875-1909年)相继建成。干岩头村虽然不是统一布局设置,但建筑风格却非常相似,每个宅院都成为一个独立的单元。宅院的建式都是“一颗印”的结构形式,按一正两排侧(横)或一正三排侧(横)屋的结构布局。六个院落中最有名的当属“尚书府”,保存得最好的当属周崇傅故居了。

尚书府为周希圣所建。周希圣(1551-1635年)生于干岩头,中举后授予四川成都华阳县令。他为官清廉,秉公执法,因政绩突出,最后官至南京户部尚书。传说尚书府是周希圣在任尚书期间修建的。房屋建筑制式是重檐屋顶,显示了主人不一般的地位和身份。如今的尚书府,只保存了门楼和一进旧堂屋,门楼上的“尚书府”匾额依然显耀着历史的光芒。

周崇傅是周希圣的第十五代孙。他生于1830年,卒于1892年,系清末湘军负责后勤给养的主要将领之一。光绪八年之后,随左宗棠出镇两江整饬纲,“处盐场腥膻之区,丝毫无所沾染”,可见其为政清廉。其故居是周崇傅回永州时开始修建的。宅院坐西朝东,结构四进正屋,北边是三排侧(横)三栋屋,南边是二排侧(横)三栋屋和花园,正大门楼上有一对联:“石蕴玉而山辉,水含珠而渊媚。”道出了该院落的文化底蕴。

周家大院

“周家大院”位于零陵区富家桥镇千岩头村,是一处古民居群落,具备较高的文物价值和较好的开发前景,自2000年以来国家、省级旅游文物部门多次来这里考察,2006年被列为湖南省第八批级文物保护单位。2007年“周家大院”获得“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称号。是全体永州人民的骄傲。

周家大院始建于明代宗景泰年间(1450—1456年),建成于光绪三十年(1904年)。宋代理学家周敦颐后裔于明中期迁移至此生息繁衍,历26代近600年,故名周家大院。周家大院典型地体现古代建筑的“风水”思想:大院三面环山,前景开阔。周家大院古建筑群时代跨度大,包括明、清、民国时期的建筑样式。大院平面呈北斗形状分布,规模庞大,由六个院落组成[2],占地百余亩,建筑面积4.5万平方米。其布局井然有序,层楼叠院,错落有致。从整体上看,六座院落有分有合,浑然一体,既各自独立成院,又相互和谐勾连,可与乔家大院比美。

据说是著名文化学者周敦颐之子周寿之后所建。其元末明初由江西迁入永州,最先在此建成老屋,后由周希圣致仕回籍后建成尚书府,之后又由第十五代孙周崇傅重建。

视频

干岩头村 相关视频

008湖南永州涧岩头村——和合湘乡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