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臘文明
古希臘文明是西方文明的主要源頭之一,古希臘文明持續了約650年(公元前800年-公元前146年),是西方文明最重要和直接的淵源。西方有記載的文學、藝術都是從古代希臘開始的。
古希臘不是一個國家的概念,而是一個地區的稱謂,其位於歐洲東南部,地中海的東北部,包括希臘半島、愛琴海和愛奧尼亞海上的群島和島嶼、土耳其西南沿岸、意大利西部和西西里島東部沿岸地區。
公元前5、6世紀,特別是希波戰爭以後,經濟生活高度繁榮,產生了光輝燦爛的希臘文化,對後世有深遠的影響。古希臘人在哲學思想、詩歌、建築、科學、文學、戲劇、神話等諸多方面有很深的造詣。這一文明遺產在古希臘滅亡後,被古羅馬人破壞性地延續下去,從而成為整個西方文明的精神源泉。
目錄
文明歷程
開端
公元前2000年,愛琴文明發祥於克里特島,後來文明中心移至希臘半島,出現邁錫尼文明。克里特島文明與邁錫尼文明合稱愛琴文明,歷時800年,它是古代愛琴海文明的開端。[1]
古希臘緊鄰地中海和愛琴海,是海洋文明(西方文明)的源頭,所以古希臘文明又稱海洋文明。
古希臘地處地中海東部,它的地理範圍比今天希臘共和國版圖大一些大致包括希臘半島、愛琴海諸島、愛奧尼亞群島和小亞細亞半島西部沿海地帶。愛琴文明是希臘最早的文明,它是愛琴海及周邊地區青銅文明的統稱,其中心先後在克里特島和邁錫尼。公元前2000年左右,克里特島出現了最早的國家。
希臘愛琴海地區很早就有人類活動。在北希臘的卡爾息狄斯地區曾發現早期人類頭骨,有的學者認為屬於尼人(即尼安德特人)類型。
舊石器時代文化遺存散見於希臘半島,克諾索斯。
新石器時代各處居民的生活方式大致相同,種大麥、小麥和豆類等作物,馴養綿羊、山羊等家畜,崇拜象徵豐產的泥塑女神像。農業技術大概從西亞通過小亞半島由海陸兩方面傳來,可能伴以農業移民。值得注意的是,希臘缺乏堅硬的燧石,新石器文化各處居民多以黑曜石製造具有較鋒利邊緣的石器,而黑曜石只產於基克拉迪斯群島的米洛溝。這說明至少在公元前6000—7000年間,愛琴海上就開始了互通有無的貿易往來。
早在古希臘文明興起之前800年,愛琴海地區就孕育了燦爛的克里特文明和邁錫尼文明。
在公元前1100~公元前1000年,多利亞人的入侵毀滅了邁錫尼文明,希臘歷史進入所謂「黑暗時代」。
因為對邁錫尼時期的了解主要來自《荷馬史詩》,青銅器、海上貿易也再次興盛,新的城邦國家紛紛建立。前776年第一次奧林匹克運動會的召開標誌着着古希臘文明進入了興盛時期。前750年左右,隨着人口成長,雅典的希臘人開始向外殖民。在此後的250年間新的希臘城邦遍及包括小亞細亞和北非在內的地中海沿岸。在諸城邦中,勢力最大的是斯巴達和雅典。
希波戰爭
在希臘城邦向地中海沿岸擴展的同時,西亞的波斯帝國也在擴張,強大的波斯帝國征服了小亞細亞半島上的艾奧尼亞希臘諸邦。
公元前499年,小亞細亞半島上的米利都等希臘城邦發動起義,得到雅典的支持。波斯國王大流士一世在鎮壓起義後,就準備進攻雅典。公元前490年,波斯大軍渡海西侵,但在馬拉松戰役中被人數居於劣勢的雅典重裝步兵擊敗。希臘人贏得了第一次希波戰爭的勝利。
公元前480年,波斯國王薛西斯一世率50萬大軍再次進攻希臘。希臘各城邦也結成同盟,共御強敵。希臘聯軍的陸軍以斯巴達人為主力,海軍則以雅典艦隊為主。希臘陸軍在溫泉關阻擊波斯陸軍,雖然兵敗,但為希臘海軍的集結贏得了時間。波斯人攻入了雅典,將全城焚毀,但希臘海軍在薩拉米海戰中一舉擊潰波斯海軍,波斯人面臨補給被切斷的危險,不得不撤退。希臘人乘勝追擊,解放了小亞細亞的希臘諸邦。第二次希波戰爭以希臘的勝利告終。
希臘衰亡
希波戰爭以後,雅典成為希臘的霸主。雅典海軍是希臘各城邦中最強大的軍事力量,雅典民主制也在伯利克里執政時期達到黃金時代。希波戰爭中,希臘各城邦建立了以雅典為首的提洛同盟,戰後逐漸成為雅典實現其霸權的工具。
以斯巴達為首的伯羅奔尼撒同盟不滿雅典的霸權,雙方爆發多次摩擦。公元前431年,斯巴達的同盟底比斯進攻雅典的同盟普拉提,正式引發了伯羅奔尼撒戰爭。雅典依靠其強大的海軍進行封鎖,斯巴達則攻入雅典,試圖迫其決戰。雙方互有勝負,但都未能取得決定性勝利,遂於公元前421年締結和約。和平未能維持很久,公元前415年,雅典對西西里島斯巴達的盟邦敘拉古發動大規模遠征,結果以慘敗告終。西西里遠征使雅典元氣大傷,無力抵禦斯巴達的攻勢。公元前405年,雅典海軍被全殲。次年,雅典向斯巴達投降,斯巴達成了希臘的新霸主。斯巴達的霸權也未能長久,希臘城邦陷入混戰之中。希臘衰亡不可避免,政權的腐朽和人們思想的墮落是其滅亡之根本原因也。
帝國分裂
馬其頓位於希臘的北部,處於希臘文明的邊緣,被希臘人視為蠻族。但從公元前4世紀起,馬其頓逐漸成為希臘北部的重要國家。公元前359年,菲利普二世即位。在菲利普的治下,馬其頓成為巴爾幹地區首屈一指的軍事強國。面對馬其頓的崛起,希臘建立了以雅典為首的反馬其頓同盟。公元前338年,馬其頓在喀羅尼亞大敗希臘聯軍,取得了對整個希臘的控制權。公元前336年,菲利普遇刺身亡,其子亞歷山大即位。亞歷山大即位後很快就平定了希臘城邦的起義,鞏固了政權。前334年,亞歷山大率大軍渡海東征,拉開了他征服世界的序幕。亞歷山大最大的敵人是強大的波斯帝國。亞歷山大先後在格拉尼卡斯河和伊蘇斯擊敗波斯軍隊,從波斯人手中奪取了敘利亞和埃及。波斯國王大流士三世試圖求和,但被雄心勃勃的亞歷山大拒絕。前331年,亞歷山大和大流士三世之間具有決定性意義的高加米拉戰役爆發。亞歷山大再一次取得了勝利,並乘勢攻下巴比倫,波斯帝國滅亡。亞歷山大繼續東進,直到印度河流域方才折返。公元前323年,亞歷山大病死,他龐大的帝國也隨之分裂,古希臘歷史結束,希臘化時代開始。
時代背景
愛琴文明
愛琴文明是指分布於愛琴諸島及其周圍地區的文明,包括克里特文明與邁錫尼文明。約在公元前2000—公元前1700年間,希臘的克里特島產生了君主制國家,王宮的建築群和象形文字的出現是其標誌。
公元前1600年左右,克里特文明進入繁榮期,這時出現文字、青銅器、陶器、金銀製作技術有明顯進步,國王的宮殿規模宏大。
約公元前1400年,克里特文明銷聲匿跡。
希臘化時代
公元前4世紀下半葉,馬其頓的亞歷山大大帝征服了整個希臘,並在帝國擴張的過程中將希臘文明傳播至東方,史稱希臘化時代。此時的古希臘文學已經接近尾聲,希臘文明的中心也逐漸由雅典遷移至埃及的亞歷山大港。這一時期希臘文學的特點是脫離現實,講求辭藻,追逐傷感情調。比較有成就的領域是新喜劇和田園詩。
所謂新喜劇,是相對於阿里斯托芬時代的「舊喜劇」而言的,其特徵是不談政治,迴避嚴肅話題,而更多的表現社會風俗,用曲折的情節和雅致的風格取悅觀眾。米南德(公元前342~公元前292年)是古希臘新喜劇的先驅和代表人物,共寫過105部喜劇。他的很多作品都完整流傳下來,包括《恨世者》、《薩摩斯女子》等。米南德的喜劇往往有比較複雜的愛情背景,特別注重劇中人物性格的刻畫,深刻的影響了17世紀英國劇作家。
忒奧克里托斯(公元前310-公元前250年)是希臘化時代田園詩的首創者。他詩風活潑、優美,現存完整詩篇30首。古羅馬的維吉爾就曾模仿他的風格,創作了著名的《牧歌》。這一時期著名的詩人還包括阿波羅尼俄斯等等。
政治
古希臘是一個城邦林立的地區,因此許多不同的政治制度都有在此地區獲得實踐和發展,有些古希臘城邦如斯巴達一樣奉行君主制,將統治權集中在國王手中;有些城邦則如雅典一樣實行民主政治;還有一些城邦則是由貴族統治或由少數人控制的議會(councils)進行統治。雖然古希臘所處地域狹小,但其政治制度在廣泛的時間上獲得了豐富多彩的發展。僅就政體來分古希臘就經歷了貴族制、民主制、寡頭制和僭主制的演變。尤其突出的是古希臘的民主政治制度是古代人類對直接民主制度最早的嘗試之一,對後世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希臘化時代政治思想被專制政體所取代,君主通常以神權或半神權作為號召。亞歷山大大帝在埃及以上帝之子的身份統治,在希臘被美化為神來崇拜。他身故之後,希臘化各國皆是仿效他的做法。這種情況以塞流卡斯王國和托勒密王朝更為明顯,塞流卡斯王朝君主安條克四世統治敘利亞用「上帝顯現」(Epiphanes)的銜號;托勒密王朝君主在簽署詔命時用「上帝」(Theos)的名義,惟獨馬其頓的情況不像前述兩者如此明顯。
軍事
古希臘軍事,傳統上包括了大量使用步兵作戰。希臘最典形的步兵為希臘重裝步兵(Hoplite)組成的民兵,以輕盾兵(Peltast)、弓箭手和騎兵為輔助。方陣步兵通常會以錐形或長方形的方陣(phalanx)前進,而拋矛兵會在兩側騷擾敵人。一般的方陣是由方陣步兵緊靠着,盾牌放在前方而組成的人牆,在於防衛可以擁有很大的優勢,不過缺乏機動性。希臘重裝步兵的名字來自於他們使用的圓盾(Hopllon)。由於所有士兵的裝備全部都由自己購買,所以士兵缺乏制服,戰場誤傷的可能性也比較大。
經濟
古希臘時代經濟相當發達,工商業雖然規模不大,不過仍有一定程度的發展。除了斯巴達採取管制經濟的體制外,其他各城邦大都寬鬆且自由。不過各城邦都有貧富懸殊的情況。
希臘化時代各國,尤其是埃及與西亞對於工商業和對外貿易採取嚴格的控制。托勒密王朝在埃及幾乎每一鄉村都設置政府經營的工廠或商店,用來充實財政,對於私營工商業也是嚴格管理;西亞的政府也有相似的手段,只不過規模較小。但是,貧富懸殊的情況,以及工資下降和物價上升的情形相當普遍,這些現象讓人民的生活相當辛苦。另外,大都市的興起亦為希臘化世界的特色。敘利亞的安提亞克在百年之內人口成長四倍,底格里斯河上的塞流西亞從渺無人煙之地成長為數十萬人口之多,埃及的亞歷山大城為當時最大城市,大約有一百萬人口。
興起原因
地理原因
古希臘位於地中海東部,扼歐、亞、非三洲要衝。他的地理範圍大致以希臘半島為中心,包括愛琴海諸島、小亞細亞西部沿海,愛奧尼亞群島以及意大利南部和西西里島的殖民地。在希臘找不到肥沃的大河流域和開闊平原,連綿不絕的山嶺河川將陸地隔成小塊。但是,浩瀚的海域卻賦予希臘先民以廣闊的發展空間,這裡海岸曲折,綠島相連,港灣眾多,地中海氣候溫和宜人,海洋資源得天獨厚。山嶺溝壑,耕地缺乏,土地貧瘠,限制了糧食的生產,人地矛盾突出。迫使希臘從事海外貿易,海外殖民和經濟文化交流。而曲折的海岸線,眾多的優良港灣尤為這些活動提供了條件。特殊的地中海氣候使得希臘盛產葡萄酒和橄欖油,為海外貿易提供了商品。正是這些原因,促成了古希臘寬鬆自由的社會環境,互利互惠的思想觀念,開放探索的民族精神。
人文原因
埃及的宗教,波斯的哲學,腓尼基的文字,巴比倫的天文和「野蠻民族」的藝術,數不清的遠古文明和幾千年的文化成果都迅速通過這些根系傳播到伯羅奔尼撒起伏的丘陵,傳播到阿提卡豐收的果園,傳播到比阿提亞貧瘠的山嶺。南希臘阿哥利斯地區的弗朗克提洞穴,有大約公元前7000年的中石器時代遺址,居民用黑曜石製作的石器捕捉海魚。新石器時代的居住地分布於希臘本土和愛琴海各島,最早可推至公元前6000年。克諾索斯新石器時代各處居民的生活方式大致相同,公元前3000年,愛琴海地區進入青銅時代,出現了奴隸制國家。青銅器的使用使當時的克里特文明出現了宏偉的建築物,19世紀出土的克諾索斯王宮遺址是當時的典型建築。克里特人的文字一般稱之為Eteocretan(「原克里特文」),它可能是用仍未被破解的線性文字A書寫。後期文化中,由於邁錫尼文明的入侵,他們轉用線性文字B,一種早期希臘語字母來記事。
約公元前1200年,另一支希臘人(多利亞人)的入侵毀滅了邁錫尼文明。此後300年,希臘完全陷入沉寂狀態,封閉又貧窮,希臘歷史進入所謂「黑暗時代」。因為對這一時期的了解主要來自《荷馬史詩》,青銅器;海上貿易也重新發達,隨着人口增長,雅典。[2]
教育與城市
在古希臘許多奴隸制城邦國家中,斯巴達和雅典最強大,也最有名。因而,通常在談到古希臘教育時,總是以它們的教育為代表。
斯巴達
斯巴達是一個農業國家,實行的是少數奴隸主貴族的專制統治。在公元前8世紀,9000戶左右的斯巴達人統治着25萬以上的奴隸和平民。為保衛政權的穩定,斯巴達教育具有濃厚的軍事色彩。其教育目的是為了把奴隸主貴族子弟培養、訓練成為體格強壯,受過嚴酷軍事體育鍛煉的武士。斯巴達把教育看成是國家的事情,教育全部由國家組織、管理和控制。兒童屬國家所有,7歲前由父母代替國家撫養。從7歲起被送入國家的教育機構,直到18歲,接受嚴酷的軍事訓練和道德灌輸,使他們養成健康的體魄、頑強的意志,以及勇敢、順從、愛國等品質。教育的主要內容為賽跑、跳躍、擲鐵餅、投標槍、角力五項競技,此外還包括肉搏術、騎馬、游泳、音樂與舞蹈等等。18歲的青年被送到士官團接受專門的軍事訓練直到20歲,30歲正式獲得公民資格。值得注意的是,斯巴達重視女子教育,女孩同樣要接受體操和軍事訓練。
雅典
雅典的教育與斯巴達有很大的不同。雅典的手工業和商業比較發達,實行的是奴隸主民主共和政體。雅典的教育目的不僅是要把奴隸主貴族子弟訓練成身強力壯的武士,還希望他們成為有一定文化知識的商人和能言善辯的社會活動家和政治家。因此,雅典的教育除重視體育、軍事訓練和道德教育之外,還注意到智育、美育和諧發展的教育。雅典的教育制度,既有公共教育,又有私人教育。兒童7歲以前接受家庭教育,7歲以後,男孩進入文法學校和弦琴學校,學習讀、寫、算等知識和音樂、唱歌和朗誦等。13歲以後,在文化學校和弦琴學校繼續學習的同時,還進入體操學校接受體育訓練。大部分青年在學習2~3年後即可結束,少數顯貴者的子弟升入國立體育館繼續學習。他們在年滿18歲,從體育館畢業後可升入士官團深深造,被培養成軍事領導人。到20歲被授予公民稱號,成為國家正式官吏。雅典和斯巴達的教育各依其不同特點影響了以後西方教育的發展。
風俗
古希臘人認為愛情只發生在男性之間,男女之間只有性、婚姻跟生殖。
早期地中海文明開始便存在着鮮明的男性美崇拜文化,古希臘人認為男性的身體是極其美的,由此產生了大量表現男性身體的藝術作品。男性戀人之間分為「愛者」和「被愛者」。
作為「被愛者」的男子,在成年之後會與女性結婚生子,但他們仍然會停留在與男性的愛情里,因為古希臘的男人認為女性只是生殖的工具,不值得對她們傾注感情。此時他們已經由「被愛者」變成了「愛者」,前去追求和教育那些俊美的少年。在崇尚男性陽剛美的古希臘社會,兩名成年男子之間的愛是不被尊重的,它意味着有一方始終處於被動地位。不主動、柔弱的成年男子會被外界所恥笑。
關於古希臘男性之間的性生活,是整個男風文化中較為有爭議的一環。在古希臘時期,男性之間的口交和肛交並不被接受和提倡。「愛者」和「被愛者」之間可以互相撫摸、親吻對方的身體,但是「插入」被認為是不潔的。他們一般是通過「腿交」,即「愛者」插入「被愛者」的腿間縫隙進行性生活。這種方式被稱為「神規定好的路徑」——想必在古希臘神話中的神與美少年均通過這種方式交歡。口交和肛交是對奴隸或者男妓採取的方式。柏拉圖在《會飲篇》中傳達出一個重要的觀點,即他認為男性愛人之間最理想的狀態是知識與美德的交流。在斯巴達地區,如果男性之間過於沉湎肉慾,會面臨流放或者流血犧牲的懲罰。
古希臘滅亡之後,羅馬共和國和羅馬帝國繼承了古希臘的男風文化,並且將男性之間的肉慾發揚光大,以至於達到了荒淫無度的程度。這一發展也導致了之後的羅馬帝國開始限制男風文化。羅馬皇帝皈依基督教,基督教開始成為歐洲的主流宗教之後,男風文化的黃金時代終於到了一個盡頭。
視頻
曉松說:古希臘文明後來哪去了!高曉松:就知道被羅馬滅了!
參考資料
- ↑ 希臘邁錫尼文明2018-5-3 來源:嗶哩嗶哩
- ↑ 世界古代文明——古希臘文明2018.03.22 來源:凱迪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