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用地
工业用地 |
中文名: 工业用地 类别: 生产场地 概念: 独立设置的工厂、车间 表现形式: 能源要求安排 |
工业用地是指独立设置的工厂、车间、手工业作坊、建筑安装的生产场地、排渣(灰)场地等用地。[1]
目录
简介
工业是现代城市发展的主要因素。大规模的工业建设带动原有城市的发展,使得许多传统城镇进入现代城市的行列,如上海的安亭镇,由于大众汽车厂的投资建设而成为全国著名的汽车城,浦东金桥镇随着出口加工区的开发建设成为知名的现代工业区;大型的工业企业也可促进新城市的产生,如随钢铁工业建设而建立的包头市,随石油开采和石油化学工业发展建立的大庆、金山卫,随汽车工业发展建立的十堰,随化肥工业发展建立的金堂、纳溪、枝江等。
工业能提供大量就业岗位,是构成城市人口的主要部门。工业发展也带动了其他各项事业的发展,如市政公用设施、各种交通运输设施、配套 工业以及各项服务等都获得相应发展,以保证生产的顺利进行。城市,尤其是中心城市的工业发展和兴盛还包括它自身在内许多城市第三产业的基本支撑,城市工业的衰落会同时带来第三产业的衰落。城市工业用地的扩展也直接影响着第一产业用地,并与整体城市产业结构变迁密切相关。
工业的布置方式在相当程度上影响城市的空间布局。工业需要大量的劳动,并产生客货运量,它对城市的主要交通的流向、流量起决定影响。任何新工业的布置和原有工业的调整,都会带来城市交通运输的变动。
许多工业在生产中散发大量废水、废气、废渣和噪声,引起城市自然环境生态平衡的破坏和环境质量的恶化。
工业给城市以生命力,使城市发展、壮大,并富有生气,但同时也给城市带来各种问题。城市规划的任务在于全面分析工业对城市的影响,使城市中的工业布局,既满足工业发展的要求,又有利于城市本身健康地发展。
表现形式
形式1
用地的形状和规模工业用地要求的形状与规模,不仅因生产类别不同而不同,且与机械化、自动化程度、采用的运输方式、工艺流程和建筑层数有关。当把技术、经济上有直接依赖关系的工业组成联合企业时,如钢铁、石油化工、纺织、木材加工等联合企业,则需要很大用地。可见影响工业用地大小的因素很多,规划中必须根据城市发展战略对不同类型的工业用地进行充分的调查分析,为未来的城市支柱产业留有足够的空间和弹性。但同时也要注意工业发展应节约用地,充分利用和发挥城市土地市场和规划管理的作用,有效地控制城市工业用地的浪费现象。
形式2
地形要求工业用地的自然坡度要和工业生产工艺、运输方式和排水坡度相适应。利用重力运输的水泥厂、选矿厂应设于山坡地,对安全距离要求很高的厂宜布置在山坳或丘陵地带,有铁路运输时则应满足线路铺设要求。
形式3
水源要求安排工业项目时注意工业与农业用水的协调平衡。由于冷却、工艺、原料、锅炉、冲洗以及空调的需要,如火力发电、造纸、纺织、化纤等,用水量很大的工业类型用地,应布置在供水量充沛可靠的地方,并注意与水源高差的问题。水源条件对工业用地的选址往往起决定作用。有些工业对水质有特殊的要求,如食品工业对水的味道和气味、造纸厂对水的透明度和颜色、纺织工业对水温、丝织工业对水的铁质等的要求,规划布局时必须予以充分注意。
形式4
能源要求安排工业区必须有可靠的能源供应,否则无法引人相应工业投资项目。大量用电的炼铝、铁合金、电炉炼钢、有机合成与电解企业用地要尽可能靠近电源布置,争取采用发电厂直接输电,以减少架设高压线、升降电压带来的电能损失。染料厂、胶合板厂、氨厂、碱厂、印染厂、人造纤维厂、糖厂、造纸厂以及某些机械厂,在生产过程中,由于加热、干燥、动力等需大量蒸汽及热水,对这类工业的用地应尽可能靠近热电站布置。
形式5
工程地质、水文地质与水文要求工业用地不应选在7级和7级以上的地震区;土壤的耐压强度一般不应小于1. 5kg/cm;山地城市的工业用地应特别注意,不要选址于滑坡、断层、岩溶或泥石流等不良地质地段;在黄土地区,工业用地选址应尽量选在湿陷量小的地段,以减少基建工程费用。工业用地的地下水位最好是低于厂房的基础,并能满足地下工程的要求;地下水的水质要求不致对混凝土产生腐蚀作用。工业用地应避开洪水淹没地段,一般应高出当地最高洪水位0. 5m以上。最高洪水频率,大、中型企业为百年一遇,小型企业为50年一遇。厂区不应布置在水库坝址下游,如必须布置在下游时,应考虑安置在水坝发生意外事故时,建筑不致被水冲毁的地段。
形式6
工业的特殊要求某些工业对气压、湿度、空气含尘量、防磁、防电磁波等有特殊要求,应在布置时予以满足。某些工业对地基、土壤以及防爆、防火等有特殊要求时,也应在布置时予以满足。如有锻压车间的工业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对地面发生很大的静压力和动压力,对地基的要求较高。又如有的化工厂有很多的地下设备,需要有干燥不渗水的土壤。再如有易燃、易爆危险性的企业,要求远离居住区、铁路、公路、高压输电线等,厂区应分散布置,同时还须在其周围设置特种防护地带。
形式7
其他要求工业用地应避开以下地区:军事用地、水力枢纽、大桥等战略目标;有用的矿物蕴藏地区和采空区;文物古迹埋藏地区以及生态保护与风景旅游区;埋有地下设备的地区。
防止污染
工业生产中排出大量废水、废气、废渣,并产生强大噪声,使空气、水、土壤受到污染,造成环境质量的恶化。先进的工业国家为改善被污染的环境质量不得不付出巨大的代价。在工业建设的同时控制污染是十分必要的,在规划中注意合理布局,也有利于改善环境卫生。各类工业排放的"三废"有害成分和数量不同,对城市环境影响也不同。废气污染以化工和金属制品工业最为严重;废水污染以化工、纤维与钢铁工业影响最大;废渣则以高炉为最多,每吨产品排出炉渣300^-400kg,体积则为铁的3倍。因此环境保护的重点放在冶金、化工、轻工以及钢铁、炼油、火电、石化、有色金属和造纸六大工业方面。为减少和避免工业对城市的污染,在城市中布置工业用地时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减少有害气体的污染
散发有害气体的工业不宜过分集中在一个地段。工业生产中散发出各种有害气体,给人类和各种植物带来危害。在城市中布置工业时,应了解各种工业排出废气的成分与数量,对集中与分散布置给环境带来的污染状况进行分析和研究。应特别注意,不要把废气能相互作用产生新的污染的工厂布置在一起,如氮肥厂和炼油厂相邻布置时,两个厂排放的废气会在阳光下发生复杂的化学反应,形成极为有害的光化学污染。
工业在城市中的布置要综合考虑风向、风速、季节、地形等多方面的影响因素。空气流通不良会使污物无法扩散而加重污染,在群山环绕的盆地、谷地,四周被高大建筑包围的空间及静风频率高的地区,不宜布置排放有害废气的工业。
在静风频率高的地区建设城市时,规模不宜过大,布局亦应适当分散。应将排出大量废气的工业布置在空气流通的高地。高位置污染源的工业布置在谷地时,在一定风向、风速下会产生倒灌现象,遇逆温层时会使废气无法排出。为了减少废气对周围环境的污染,必须加大烟囱高度。如美国密契尔电厂,因附近6 ^} 3 Okg范围内有一系列高约200m山脊,为了使含硫烟气能在高空扩散稀释,烟囱加高到368m o
工业区与居住区之间按要求隔开一定距离,称为卫生防护带,带内遍植乔木。这段距离的大小随工业排放污物的性质与数量的不同而变化。虽然设置卫生防护带不是防止污染的根本措施,且过宽的防护带还会增加道路和工程管网长度,增加城市建设和经营管理费用,但在污染源未完全彻底消除以前,设置卫生防护带也是保护居住环境的现实措施。在卫生防护带中,一般可以设置一些少数人使用的、停留时间不长的建筑,如消防车库、仓库、停车场、市政工程构筑物等,不得将体育设施、学校、儿童机构和医院等布置在防护带内。要防止在防护带内设置大量临时建筑,而后又转化为永久性建筑,无形中取消了防护带。如武汉钢铁厂在建厂初期将施工人员的临时工棚建在防护带内,现临时工棚变成了工人村,工人居住在严重污染的地带,显然是不恰当的。
卫生防护带内必须种植树木,形成绿带,以有效减少工业对居住区的危害。绿带应选用对有害废气有抵抗能力、最好能吸收有害气体的树种。
防止废水污染
水在流动中有自净作用,当排人水体的污物数量过大,超过自净能力,则引起水质恶化。工业生产过程中产生大量含有各种有害物质的废水,这些废水若不加控制,任意排放,就会污染水体和土壤,进一步造成水源缺乏。当前中国工业建设大规模展开,需水量、排水量均日益增加,应不让水源进一步遭受污染。在城市现有及规划水源的上游不得设置排放有害废水的工业,亦不得在排放有害废水的工业下游开辟新的水源。集中布置废水性质相同的厂,以便统一处理废水,节约废水的处理费用。如纺织、制革、造纸等企业都排出含有机物废水,布置在一起可统一用微生物处理。
防止工业废渣污染
工业废渣主要来源于燃料和冶金工业,其次来源于化学和石油化工工业,它们的数量大,化学成分复杂,有的具有毒性。工业废渣回收利用途径较多,应尽量回收利用,否则不仅需占用大片土地,而且会对土壤、水质及大气产生污染。在城市中布置工业可根据其废渣的成分、综合利用的可能,适当安排一些配套项目,以求物尽其用。德国鲁尔区的煤、钢、化工联合企业,利用冶金矿渣和电厂粉煤灰建成水泥厂和硅酸盐制品厂。化工废渣种类繁多,综合利用十分广泛,在工业布置时要尽量统一安排。不能立即综合利用的废渣,要对其堆弃场地早做安排,尽量利用荒地堆弃废渣,并注意防止其对土壤、水源的污染。
防止噪声干扰
工业生产噪声很大,形成城市局部地区噪声干扰,特别是散布在居住区内的工厂,干扰更为严重。从工厂的性质看,噪声最大的是金属制品厂,其次为机械厂和化工厂。在规划中要注意将噪声大的工业布置在离居住区较远的地方,亦可设置一定宽度的绿带,减弱噪声干扰。
参考来源
- ↑ 浙江嘉兴工业用地市场化配置改革试点纪略 搜狐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