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客家話(白話字:Hak-kâ-fa),亦稱作客家語(Hak-kâ-ngî),簡稱客語或客話,是漢藏語系漢語族的一種語言,為客家民系的母語。其母語人口分布於廣東東北部、江西南部和福建西部,即傳統的客家地區;台灣分布於桃竹苗六堆花東縱谷等地(台灣客家文化重點發展區);東南亞尤其是馬來西亞亦有不少母語人口。

客家話是漢語的一支。若視漢語為一種語言,則客家話是它的一級方言,下分數支二級方言。若視漢語為「漢語族」,視客家話為獨立語言的話,則客家話下有數支客家話的方言。無論如何劃分,客家話的地位都跟官話粵語吳語閩語晉語湘語贛語等相同,要麼同為獨立語言,要麼同為漢語下的一級方言。

客家話也是一種聲調語言,這點跟漢語下的一眾語言相同。

根據權威的人類語言研究機構民族語言網(Ethinologue)統計,地球上有七千多種語言,按照使用者人口排名,客家話位居世界第34名。截至2013年,客家話使用人數大約4782萬人。根據《客家方言的分區》,截至2007年為止全球以客家話為母語的人數大約有4400萬人,但能流利使用者不到3000萬人。

客語的稱謂眾多,在中國大陸部分省區被稱為土廣東話;台灣客家話在日治時期則常被稱為廣東語,並出版諸多相關作品。現今客家話在台灣視為一門獨立語言,並於2017年12月29日正式將台灣客家語列為國家語言[1]。客家話發展至1930年代方被正式定名,方為語言學界所熟知。客家話曾被太平天國列為官方語言。因為太平天國發動者,不少會客家話。而蘇里南全國有一成是華人,客家話成為法定語言之一。

目錄

起源

客家人最早是隨着歷史上幾次戰爭和時局動盪時期的移民潮,從華北遷移到華南的。他們的祖先是從現在的河南省山西省遷移過來的,同時也帶來了他們當時所在地語言的特色。(從那時開始這些地區的語言開始逐漸演變成現在的官話方言)。

方言分類

客家話分布區域廣泛,具有多種方言。中國大陸、台灣、海外各有不同的客家方言劃分方法。

根據2012年版的《中國語言地圖集》,中國的客家話被分成八個大片[2],分別是:粵台片、粵北片、海陸片、粵西片、汀州片、於信片、寧龍片和銅桂片。而台灣地區的客家話則被歸類為幾個大類,主要是四縣腔、南四縣腔、海陸腔、大埔腔、饒平腔、詔安腔,還有少數的永定腔、汀州腔、豐順腔、長樂腔、平和腔等等。

視頻

客家話 相關視頻

一起學方言:客家話謝謝
中原歷史上的四次人口大遷徙和客家文化的誕生!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