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Template:中国地名 安成郡中国名,辖境相当于今天江西省新余市以西袁河流域。

目录

建置沿革

东吴宝鼎二年(267年),分豫章郡庐陵郡长沙郡立安成郡,隶杨州。安成郡领七县:平都、宜春、新渝、永新、安成、萍乡、广兴。晋武帝太康元年(304年)灭吴,安成郡改隶荆州,改安成县为安复县。晋惠帝元康元年(291年),安成郡改隶江州[1]晋孝武帝时,改宜春县为宜阳县。[2]

隋文帝开皇九年(589年)灭陈,废安成郡,其地属吉州[3]

人口

  • 晋武帝太康三年(282年),安成郡有3000户。[1]
  • 宋孝武帝大明八年(464年),安成郡有6116户,50323口。[2]

行政长官

安成太守(267年—403年)

  • 虞潭,字思奥,会稽余姚人,晋怀帝永嘉五年(311年)领。[4]
  • 郭察,晋怀帝永嘉五年(311年)被杀。[5]
  • 王籍之,琅邪临沂人,晋明帝太宁二年(324年)离任。[4]
  • 庾愿,东晋时在任。[6]
  • 颜谦,琅邪临沂人,东晋时在任。[6]
  • 傅瑗,北地灵州人,东晋时在任。[7]
  • 王镇之,字伯重,琅邪临沂人,晋安帝时在任。[8]

安成内史(403年—404年)

安成太守(404年—406年)

安成相(406年—约460年)

  • 谢瞻,字宣远,陈郡阳夏人,晋安帝时在任。[9]
  • 沈邵,字道辉,吴兴武康人,宋文帝元嘉二十二年(445年)到二十六年(449年)在任。[10]
  • 臧眇之,东莞莒人,宋孝武帝孝建元年(454年)由臧质任命。[11]
  • 沈僧荣,吴兴武康人,宋孝武帝孝建元年(454年)出任。[11]

安成太守(约460年—471年)

  • 刘袭,彭城人,宋明帝泰始二年(466年)离任。[12]
  • 陆澄,字彦渊,吴郡吴人,宋明帝泰始六年(470年)除,未拜。[13]

安成内史(471年—477年)

安成太守(477年—479年)

  • 陈猛,吴兴长城人,宋时在任。[15]

安成内史(479年—550年代)

  • 谢蘥,字义洁,陈郡阳夏人,齐高帝时在任。[16]
  • 王珍国,字德重,沛国相人,齐武帝时在任。[17]
  • 范岫,字懋宾,济阳考城人,齐明帝时在任。[18]
  • 范僧简,齐和帝中兴元年(501年)出任,城陷被杀。[19]
  • 刘希祖,齐东昏侯永元三年(501年)出任,兵败以郡降。[19]
  • 王神念,太原祁人,梁武帝天监七年(508年)出任。[20]
  • 萧说,梁武帝天监八年(509年)委郡东奔。[21]
  • 傅昭,字茂远,北地灵州人,梁武帝天监十一年(512年)到十二年(513年)在任。[18]
  • 褚翔,字世举,河南阳翟人,梁武帝时在任。[22]
  • 王佥,字公会,琅邪临沂人,梁武帝大同中在任。[23]
  • 袁士俊,陈郡阳夏人,梁武帝时在任。[24]
  • 王褒,字子渊,琅邪临沂人,梁武帝太清中据郡抗击侯景,太清五年(551年)离任。[22]

安成太守(550年代—559年)

安成内史(559年—569年)

安成太守(569年—589年)

国主

楚安成国(403年—404年)

安成国(403年—404年)
代数 封爵 姓名 在位时间 备注
1 安成郡王 桓脩 403年—404年 桓温弟子

晋宋安成国(406年—约460年)

安成国(406年—约460年)[29][30][31]
以匡复晋室之功封,食邑3000户
代数 封爵 姓名 在位时间 备注
1 安成郡开国公 忠肃公 何无忌 406年—410年
2 安成郡开国公 何邕 何无忌子
3 安成郡开国公 荒公 何勗 宋文帝时 何无忌子
4 安成郡开国公 ?—约460年
降封萍乡县开国侯

南朝宋安成国(471年—477年)

安成国(471年—477年)丨食邑3000户
代数 封爵 姓名 在位时间 备注
1 安成郡王 刘准 471年—477年 宋明帝第三子

南朝齐安成国(479年—502年)

安成国(479年—502年)丨食邑2000户
代数 封爵 姓名 在位时间 备注
1 安成郡王 恭王 萧暠 479年—491年 齐高帝第六子
2 安成郡王 萧子某 ?—502年 萧暠子

南朝梁安成国(502年—587年)

安成国(502年—587年)|食邑2000户
代数 封爵 姓名 在位时间 备注
1 安成郡王 康王 萧秀 502年—518年 梁文帝第七子
2 安成嗣王 炀王 萧机 520年—528年 萧秀子
3 安成蕃王 萧操 萧机子
4 安成蕃王
5 安成蕃王 萧欣 555年—584年 萧操弟

南朝陈安成国(559年—569年)

安成国(559年—569年)丨食邑2000户→3000户
代数 封爵 姓名 在位时间 备注
1 安成郡王 陈顼 559年—569年 陈道谭第二子

参考文献

  1. 1.0 1.1 《晋书 卷十五 志第五 地理下》
  2. 2.0 2.1 《宋书 卷三十六 志第二十六》
  3. 《隋书 卷三十一 志第二十六》
  4. 4.0 4.1 《晋书 卷七十六 列传第四十六》
  5. 《晋书 卷一百 列传第七十》
  6. 6.0 6.1 《晋书 卷八十八 列传第五十八》
  7. 《宋书 卷四十三 列传第三》
  8. 《宋书 卷九十二 列传第五十二》
  9. 《宋书 卷五十六 列传第十六》
  10. 《宋书 卷六十八 列传第二十八》
  11. 11.0 11.1 《宋书 卷七十七 列传第三十七》
  12. 《宋书 卷八 本纪第八》
  13. 《南齐书 卷三十九 列传第二十》
  14. 《南齐书 卷五十一 列传第三十二》
  15. 《陈书 卷一 本纪第一》
  16. 《南齐书 卷四十三 列传第二十四》
  17. 《梁书 卷十七 列传第十一》
  18. 18.0 18.1 《梁书 卷二十六 列传第二十》
  19. 19.0 19.1 《南齐书 卷三十八 列传第十九》
  20. 《梁书 卷三十九 列传第三十三》
  21. 《梁书 卷三 本纪第三》
  22. 22.0 22.1 《梁书 卷四十一 列传第三十五》
  23. 《梁书 卷二十一 列传第十五》
  24. 《周书 卷四十八 列传第四十》
  25. 25.0 25.1 《陈书 卷三十五 列传第二十九》
  26. 《陈书 卷十六 列传第十》
  27. 《陈书 卷十三 列传第七》
  28. 《隋书 卷四十 列传第五》
  29. 《晋书 卷八十五 列传第五十五》
  30. 《宋书 卷七十一 列传第三十一》
  31. 《南史 卷四 齐本纪上第四》

Template:三国行政区划 Template:西晋行政区划 Template:南朝行政区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