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颖
孙颖,男,1929年出生于黑龙江讷河,祖籍河北。北京舞蹈学院教授、汉唐古典舞教研室、研究生导师,著名舞蹈编导[1]。 于2009年12月3日凌晨2点48分逝世[2]。
孙颖是中国汉唐古典舞大师,他的汉唐古典舞在中国舞蹈界名气很大,人们称他是舞蹈界的“奇才、怪才”。由于他的作品大多数是在年过半百之后创作的,因而人们又誉他为大器晚成之人,将他的舞蹈称为“皱纹上的舞蹈”[3]。
目录
简介
早在1950年就在中央戏剧学院舞蹈系从师于吴晓邦先生;毕业后留校组建的古典舞教研组研究戏曲舞蹈;
1954年任北京舞蹈学校古典舞教研组副组长;1957年划为右派。
1979年,回到北京。任《舞蹈》杂志及《舞蹈论丛》古代史专栏编辑,期间曾发表《试论中国古典舞》、《再论中国古典舞》、《三论中国古典舞》、《天足于小脚时代的分歧》、《驳传统舞蹈还需要“舞蹈化”的奇谈》、《争论的是什么?分歧在哪里?》等多篇文章。
自1981年,先后在北京舞蹈学院任图书馆馆长、史论系系主任等职。在此期间,创编了以建安时期为历史题材的古典舞剧《铜雀伎》,于1985年由中国歌剧舞剧院首演并成为首届中国艺术节唯一入选舞剧剧目。之后,曾为电视剧《唐明皇》、《三国演义》、《司马迁》、《炎黄始祖》等剧编舞。
1994年移民美国,在美国完成了研究生课题:《中国古代舞蹈教程》教学提纲及教材。
1997年,创作“寻根述祖谱华风”之一:《炎黄祭》由北京舞蹈学院96级毕业生公演(其中《踏歌》获中国舞首届“荷花杯”大赛金奖);
1999年创作寻根述祖谱华风之二:《龙族风韵》由重庆市歌舞团首演;
2000年,受重庆大学之聘,任舞蹈系系主任。
2001年,北京舞蹈学院为孙颖教授设立“汉、唐古典舞教研室”,开始招收本科生并担任研究生导师。
代表作品
踏歌、楚腰、谢公屐、纨扇仕女、铜雀伎等
《踏歌》
《踏歌》旨在向观众勾描一幅古代俪人携手游春的踏青图,以久违的美景佳人意象体恤纷纷扰扰的现代众生。舞蹈充溢着浓浓的文化气息。纯净,洒满了春光。少女的神情欢愉畅然妩媚俏丽,娇羞无邪,情窦初开,心扉悄启,尽情尽兴,如醉如痴,乐而忘返,
《楚腰》
《楚腰》这部作品出自韩非子所写“楚灵王好细腰,而国中多饿人”的诗句当中。《楚腰》是一个典型意义上的中国古代舞蹈的现代诠释,重现了中国古代楚地特有的舞蹈形态与风味。
《相和歌》
《相和歌》选自《铜雀伎》的片段,此为盘鼓舞,于汉代最为流行。轻纱罗裙的少女怀着迎接春神的喜悦,和鼓和乐、载歌载舞。
《铜雀伎》
是孙颖虚构的一个故事,又非随意杜撰。“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曹操一生雄才大略,铜雀台上,留下一代枭雄诸多佳话。但曹操去世前,命令铜雀伎一律留在铜雀台,仍如他生前一样,为他献歌献舞,这对于铜雀台上的歌舞艺人,无异“活殉”。此外,汉代又是乐舞伎升腾发迹的黄金时代,卑贱出身而位列后妃的有好几位,如戚夫人、赵飞燕、卫子夫等,包括曹操的正妻卞皇后,备极尊崇。这个史实,为孙颖创作《铜雀伎》提供了广阔的升腾跌宕的历史空间。 从构思到发表剧本,孙颖十多次易稿。第一稿中的女主人公郑飞蓬,几乎是满怀阶级仇恨、宁肯玉碎不为瓦全,写完后孙颖只能苦笑一声,将稿子付之一炬,自己首先否定了这种简单化和概念化的创作。最终,孙颖为作品定下这样一个基调:通过《铜雀伎》让观者对古代乐舞伎产生同情,投以尊敬,认识旧时代的罪恶,理解人性的尊严。《铜雀伎》虚构了男女主人公郑飞蓬、卫斯奴,连缀郑、卫两姓,寓意“郑卫之音”在古代社会曾被正统观念所轻蔑、排斥,这些人地位卑下,他们虽有精妙的舞蹈创造,却如同飞蓬,无法把握自己的命运[4]。
视频
参考资料
- ↑ 孙颖教授创作的三个作品,怎么看都不会腻!. 2018-01-30.搜狐
- ↑ 孙颖(北京舞蹈学院教授).个人简历网
- ↑ 他是汉唐古典舞一代宗师,编的舞居然这么美~. 2016-04-19.自由微信
- ↑ 北京舞蹈学院教授孙颖和他的舞剧《铜雀伎》. 2016-07-01.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