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舞蹈學院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此條目或章節內容可能是從某個來源處複製後貼上, (2019年9月28日) |
此條目沒有列出任何參考或來源。 (2019年9月28日) |
北京舞蹈學院(Beijing Dancing Academy),簡稱北舞(BDA),前身「北京舞蹈學校」為中等舞蹈專業教育,於1978年轉制提升為大學教育;1999年獲得舞蹈學碩士學位授予權;2005年獲得藝術碩士(MFA)學位授予權。2010年學院與北京大學合作,聯合培養博士研究生,形成了中專、本科、研究生不同的教育層次,是中國唯一一所專門化的舞蹈專業教育的最高學府,也是當今世界規模最大專業設置全面的舞蹈知名院校。 北京舞蹈學院創辦於1954年,初名北京舞蹈學校;1978年,經文化部正式批准成立北京舞蹈學院;1999年,獲得舞蹈學碩士學位授予權;2005年,獲得藝術碩士(MFA)學位授予權;2010年,學院與北京大學聯合培養博士研究生;2012年,與中央音樂學院聯合培養碩士。 截至2014年12月,學校占地面積57333平方米;下設15個教學機構,開辦5個本科專業;有教職工500餘人,其中教授22人、專職教師330人、副高以上技術職稱95人;有全日制在校生約3500人,繼續教育學院在校生400餘人。
中文名稱 北京舞蹈學院 外文名稱 Beijing Dancing Academy 現任校長 郭磊 創辦時間 1954年 知名校友 章子怡,姚晨,劉詩詩,黃軒,李小冉,宋茜,喬振宇,王麗坤等 類別 公立大學 屬性 市屬本科高等院校 主要獎項 國家級教學成果獎1項 學校代碼 10051 學校郵編 100081 校訓 文舞相融,德藝雙馨 簡稱 北舞(BDA) 主要院系 中國古典舞系、中國民族民間舞系、芭蕾舞系等 所屬地區 中國北京 校址 北京市海淀區萬壽寺路1號 學校類型 藝術 主管部門 北京市 學校主頁 http://www.bda.edu.cn/ 前身 北京舞蹈學校
1歷史沿革
1954年2月,在新中國舞蹈教育的第一批教員在東城區香餌胡同一個四合院裡接受了蘇聯專家的系統訓練,拉開了中國舞蹈教育的序幕。
1954年的9月6日,北京舞蹈學校在白家莊舉行了「建校典禮」,時任文化部部長的茅盾為學校剪彩。
1955年,學校代表中國第一次參加了世界青年學生和平與友誼聯歡節的比賽,由賈作光編導的《鄂爾多斯》獲得了第一枚國際金質獎章。
1956年,學校上演了第一部完整的芭蕾舞劇《無益的謹慎》。
1958年7月,學校第一次成功公演了世界經典芭蕾舞劇《天鵝湖》,誕生了由該校培養的第一位白天鵝:白淑湘。
1959年,學校成立了中國第一個實驗芭蕾舞團——北京舞蹈學校附屬實驗芭蕾舞團,它也是中央芭蕾舞團的前身;同年,學校推出了第一部自編自演的民族舞劇《魚美人》,標誌着中國民族舞劇進入了一個嶄新的發展階段。
1960年,學校推出了第一批教材:《中國古典舞教學法》、《古典芭蕾基本訓練》、《古典芭蕾雙人舞教學法》。這些教材在日後成為全國舞蹈院校的示範教材;同年,在周恩來總理的指示下,成立了中國第一個東方音樂舞蹈班,該班也成為享譽海內外的東方歌舞團的前身;同年,學校的骨幹教師和優秀畢業生第一次支援地方,成立了國家級重點中專——上海舞蹈學校。
1962年,在世界青年聯歡節的舞蹈比賽中,學生陳愛蓮第一次為中國在世界大賽中一人獨得兩枚金質獎章。
1978年,北京舞蹈學校改制成「北京舞蹈學院」。
2000年,北京舞蹈學院劃轉為北京市管理。
2001年,北京舞蹈學院新增了音樂劇、藝術傳播和藝術設計等學科。
2辦學條件
師資力量
截至2014年12月,學校有教職工500餘人,其中教授22人、專職教師330人、副高以上技術職稱95人;有北京市教學名師8人;有國家級教學團隊2個、北京市市級教學團隊4個。
北京市教學名師(8人):孫穎、潘志濤、王玫、韓春啟、高鍍、袁禾、李春華、龐丹
教學團隊
序號 負責人 級別 獲評年份
中國古典舞教學團隊 王偉 國家級 2008年 中國民族民間舞教學團隊 高鍍 國家級 2007年 中國古典舞教學團隊 王偉 北京市市級 2008年 中國民族民間舞教學團隊 高鍍 北京市市級 2010年 芭蕾舞教學團隊 李春華 北京市市級 2008年 國際標準舞教學團隊 張平 北京市市級 2009年
院系專業
院系設置 截至2014年12月,學校下設中國古典舞系、中國民族民間舞系、芭蕾舞系、編導系、舞蹈學系、社會舞蹈系、音樂劇系、藝術傳播系、藝術設計系、現代舞教育研究中心、公共基礎部、音樂部、研究生部、國家重點附屬中等舞蹈學校、繼續教育學院、舞蹈考級教育學院、青年舞團等教學單位。
合作交流
2012年6月,經國家漢辦授權批准,學校與英國倫敦大學金史密斯學院聯合共建的全球第一家舞蹈與表演孔子學院在英國正式掛牌成立;2004年9月,學校成功舉辦了有來自20多個國家的30餘名專家、學者參加的國際舞蹈教育發展論壇;2010年8月,學院和北京大學聯合成功主辦了有來自60多個國家800位學者參加的「第十八屆世界美學大會」;2006至2012年,學校成功舉辦了4屆每兩年一次的「北京國際舞蹈院校芭蕾舞邀請賽」;2009年至2013年,學校和台北藝術大學、英國米德薩斯大學三方合作連續舉辦了4期「跨藝—舞動無界」項目。
3學術研究
科研平台
截至2014年12月,學校建有北京市市級哲學社會科學研究基地1個、國家級2011協同創新中心1個、校級研究基地8個。
北京市市級哲學社會科學研究基地(1個):民族舞蹈文化研究基地
國家級2011協同創新中心(1個):中國民族藝術傳承與傳播協同創新中心
校級研究基地(8個):舞蹈文化的傳承保護與開發建設平台、舞蹈作品創作開發建設平台、舞蹈人體科學開發與應用平台、舞蹈創意開發建設平台、舞蹈理論創新研究平台、人文社會科學與舞蹈教育管理研究平台、舞蹈人物信息資源的搶救與保護研究平台、北京高校特色教育資源庫建設基地(舞蹈教育專題)
科研成果
2005年-2014年,學校獲北京市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一二等獎共計3項、全國大學生藝術展演活動高校藝術教育科研論文獎二等獎2項。
學術資源
館藏資源
截止到2011年12月31日,收藏有中外圖書、期刊、電子書、錄音錄像帶、光盤、照片及散頁資料,其中紙製圖書224728冊、音像製品32694盤,匯集了堪稱全國收藏歷史最長、品種最全、資料價值最高的舞蹈專業資料;學校還自建數字資源平台,包括視頻、圖片、節目單、剪報和論文等5個數據庫,存儲資源8T,數字資源存儲總量達到12T。
學術期刊
《北京舞蹈學院學報》是北京舞蹈學院主辦的全國唯一的以舞蹈基礎理論與應用理論研究為宗旨的學術期刊,雙月刊;為中國國家級刊物和國際標準連續出版物,涵蓋舞蹈基礎理論研究、舞蹈教育研究、舞蹈創作與表演研究、舞蹈科學研究等欄目;2004年起,被評為「全國中文核心期刊」與「中國人文社會科學報核心期刊」;2014年,入選為CSSCI來源期刊(2014-2015)目錄中唯一舞蹈類學術期刊。
4文化傳統
校訓
「文舞相融,德藝雙馨」
校訓含義:學校對專業舞蹈人才提出了文化和舞蹈相融合,品德與藝術並重的要求。沒有高尚的品德,就無法成就技藝向藝術的升華。
校徽
校徽釋義:標誌主體圖形元素取材於東漢時期的「漢畫磚舞蹈人」,以此圖作為創作元素,意在挖掘舞蹈文化的博大精深及傳承性,並藉此體現北京舞蹈學院對中國舞蹈事業發展的使命。
歷史性:歷史的厚重感,符號舞院的發展歷程。
文化性:舞蹈文化淵源感,符號舞院文化積澱。
專業性:舞蹈人形的動態突出了舞蹈的專業性,突出了舞蹈藝術的特點。
國際性:運用提煉後的傳統圖形元素「漢畫磚舞蹈人形」與單純的圓形結合,是一組純粹的國際化視覺語言符號,可讀性強,符號舞院國際化學院形象的傳達需求。
標誌的色彩設定為金黃色,寓意舞院肥沃的舞蹈土壤及璀璨的明天。標誌寓意深刻,內涵豐富,形象鮮明簡練,易於傳播。
此條目缺少頁面分類。請協助為此條目補上適當的頁面分類。參見頁面分類入門。(2019年9月28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