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好太王

來自  網易 的圖片

中文名稱: 好太王

國籍: 高句麗

民族: 高句麗族

出生地: 吉林省集安市

職業: 高句麗國王

主要成就: 確立了高句麗在東北亞的霸主地位

在位時間: 391年-412年

諡號: 國岡上廣開土境平安好太王

好太王高談德(374年-412年),亦稱廣開土大王、廣開土王,諡號全稱為"國岡上廣開土境平安好太王",故國壤王高伊連(高於只支)之子,高句麗(位於今中國東北地區南部、朝鮮半島北部)第十九代君主,391年-412年在位。

好太王在位期間,高句麗割據勢力範圍達到全盛,北部包括今中國遼河以東的東北部分地區,在朝鮮半島的面積達到半島面積的大半即傳統的漢四郡。好太王的功績被記錄在其子長壽王為他所立的好太王碑上,該碑是世界上最大的刻有碑文的石碑之一。

好太王是高句麗短暫的歷史上極有建樹的君主,其在位時期是高句麗的重要發展階段,他北攻夫余,迫使夫余俯首稱臣;西占遼東,完成高句麗十幾代統治者的夢想;南征百濟,將高句麗的勢力抵達韓江流域。正是其在位期間開創高句麗的鼎盛局面。同期的日本,應當是處於所謂"倭五王"的統治時期。因政治發展的需要,高句麗和倭都想在朝鮮半島確立主導地位,因此展開諸多政治角逐,甚至軍事戰爭。而經過好太王的軍事干預,屢屢挫敗倭國占領新羅多的主導權的企圖,為高句麗確定半島霸主地位、清除倭國在半島的影響作出重要貢獻,確定五世紀初的半島格局。[1]

目錄

背景

好太王出生時,高句麗並不像以前那麼強大。在他出生前的不久,371年,百濟近肖古王就曾大勝高句麗,占領平壤並處死了高句麗故國原王。小獸林王繼位後,對外採取了儘可能避免戰爭的策略,以恢復高句麗的國力。在小獸林王之後的故國壤王基本上也採取了相同的策略,以恢復高句麗以往的強大。

百濟在371年大勝高句麗後,成為東北亞強國。近肖古王與倭也保持着很好的關係。由於高句麗南面和西面都被百濟包圍,因此高句麗儘可能地迴避與百濟的衝動,並發展與鮮卑柔然的關係,以遏制百濟隨時可能的入侵。

在位經歷

征戰百濟

391年,故國壤王去世後,好太王繼位。好太王隨即封自己為"廣開土太王"以顯示他與皇帝的平起平坐。好太王即位後重組了高句麗的軍隊,並對高句麗的精銳部隊和海軍進行重新的訓練。

392年,好太王親自率領軍隊攻打百濟,拿下十座百濟城堡。百濟阿莘王原本打算藉此機會滅掉高句麗,不過卻在393年被好太王擊敗。394年,阿莘王再次攻高句麗,但又被好太王擊敗。阿莘王由於多次敗給好太王,百濟政局開始動盪。395年,百濟再次敗北高句麗,高句麗兵臨百濟國都慰禮城。

次年好太王親自率海軍從海上和漢江攻打慰禮城。阿莘王原以為好太王要從陸上進攻,因此對高句麗的進攻毫無防備。好太王輕易打敗百濟獲百濟58座城堡。阿莘王請降,並將其兄弟交給好太王作人質。高句麗最終將朝鮮半島的統治權從百濟奪回。

控制遼東

後燕慕容寶登基後,由於國力大不如前,好太王初期和後燕的良好外交態度和其在朝鮮半島上的既得利益,使得燕國承認了其區域性的霸主地位。但是由於好太王並沒有秉承一貫的事燕政策,不斷的開疆闢土,使得雙方關係不和。公元399年,後燕以好太王"事燕禮慢"為藉口,發起進攻,慕容盛親統三萬人馬前來討伐,當時,高句麗和後燕相比,後燕還占有一定的優勢。

400年,後燕再次攻打高句麗。好太王迅速反擊,奪回後燕占據的大部分土地。402年,好太王再次攻打後燕,給予後燕毀滅性打擊。404年,好太王拿下整個遼東半島

慕容鮮卑對於高句麗的進攻並沒有坐視不管。405年,後燕皇帝慕容熙渡過遼河攻打高句麗,不料被好太王擊敗。次年,後燕再次打高句麗,但仍敗給好太王。後燕國最終於409年滅亡,漢人將領馮跋、馮弘兄弟取代後燕建立起北燕。

之後好太王對鮮卑和位於今中國內蒙古的契丹發動攻勢,使契丹臣服。至此高句麗控制了祖宗的發跡之地遼東半島。直到7世紀後期在對新羅的侵略中,被唐朝與新羅的聯軍所滅。

北方擴張

410年,好太王開始進攻東扶餘。東扶餘不是好太王的對手,多次失敗後,東扶餘投降高句麗。 好太王獲東扶餘64座城堡1400個村莊。好太王還征討了更北的靺鞨和阿伊努部落,使其臣服。

高句麗北部疆域涉及契丹同高句麗的矛盾。據載,好太王繼位的第一年(公元392年)九月,就"北伐契丹,虜男女五百口,又招諭本國陷沒民口一萬而歸",阻止契丹人的入侵,以保北疆的平安,好太王於永樂五年(公元395年)又親率大軍征討碑麗,過富山,"至鹽水上,破其三部落六七百營,牛馬群羊,不可勝數"。碑麗應是位於今遼河西部的康平、法庫、彰武一帶的契丹部落,以遼河為界與高句麗的北疆相隔,考古界認為今瀋陽東北蒲河上游棋盤山水庫北岸的石台子山城、鐵嶺市東南汛河北岸的催陳堡山城、西豐縣涼水碾盤河(清河支流)右岸的城子山山城等應是高句麗中晚期的山城,其修築年代當在四世紀末好太王占有遼東前後,而這些山城主要是防備入侵而修築的。在高句麗的歷史上。

東南擴張

400年,位於朝鮮半島東南的新羅由於受到百濟,倭和伽倻的入侵,請求高句麗援助。同年好太王發兵5萬打敗了倭和伽倻。新羅和伽倻成為高句麗的臣屬。 401年,好太王將高句麗扣押的新羅王子實聖尼師今歸還新羅以示友好。不過高句麗的軍隊並沒有從新羅撤軍,並一直對新羅控制。

好太王時期使得朝鮮半島南部免於受到倭的入侵,而日本本土由於渡來人的增多,阿知使主意圖從海上與中國大陸上的王朝建立外交關係,其前往東晉的的外交船隻。被好太王派遣軍艦多次在海上攔截。

公元409年,"秋七月,築國東禿山等六城,移平壤民戶;八月,王南巡。"今江原道安邊郡境鶴城山山城即好太王所築六城之一,好太王的南巡之地是東濊故地,即今江原道地區。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