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天水「漿水面」(苟保弟)

天水「漿水面」
圖片來自免費素材網

《天水「漿水面」》中國當代作家苟保弟寫的散文。

目錄

作品欣賞

天水「漿水面」

「槳水」在天水不僅是個民眾口頭語,還是種民俗和生活方式,是個熱詞。只是「漿水」 與「漿水面」是截然不同的詞語:「漿水」是種食品佐料,「漿水面」是種食品;「漿水面」天水當地人叫「酸菜飯」。至於天水人為何偏偏與「槳水」有緣?說法眾多,當地民間最多也最肯定的說法是具有「清火敗毒」作用,通俗講:即清熱解毒、消暑去火。沒有去過天水或到天水生活者,自然不知,亦不大相信槳水具有「清熱解毒」功用的奧妙在何處?

1、珍饈「漿水面」。酷暑天或赤日炎炎的盛夏,「槳水」的功用會大於食用佐料作用,可平素槳水就是天水人最常見的生活食品,還是(漢族人)一種麵食小吃,不管貴賤、無論貧富。天水廣大地區,特別是農村一帶的家常飯:用發酵的酸菜熗成湯,加炒菜做製成麵條,或煮熟的麵條直接加槳水食用。做「槳水」一般選用鮮嫩的芹菜、捲心菜(番白菜)、芨芨菜等酵引子淹制,上好的槳水可用苦苣野菜製作。其特點:湯白、清香、味酸,能生津止渴、清熱祛暑。概括起來,天水槳水的功用大致有三層。一是清熱解毒;二是調劑口味;三是生活(補充)食品。其做法非常非常簡單:芹菜等長莖鮮菜沖洗乾淨,切成寸段後放入開水中拉(稍煮)一下(5成熟即可),控干多餘水分倒入缸中,再加入原槳水作發酵劑(當地人叫「介子」。已經有槳水的按這個做法,可省去發酵劑),然後燒半鍋稍加麵粉的熟湯(按缸容積控制)攪均勻後上蓋、用毛巾捂嚴,夏季兩天,冬季3天可開封揭蓋,一缸清香味美的上好槳水做成。苦苣、苜蓿等短莖葉菜不需切,可將整朵菜按前面方法加工即可。

其實,「漿水」還有清熱解暑、治療疾病之功效,可單獨作飲料。假如炎熱暑夏,喝上一碗漿水,頓會使人感到清涼爽快,又能解除疲勞,恢復體力;常食用「漿水面」還能治一些疾病,如高血壓的病患者經常吃些芹菜漿水,能起到降低和穩定血壓的作用;對腸胃和泌尿系統的某些病症也有一定療效。有些醫院用漿水配合藥物醫治燒傷,可大大減輕患者痛疼,取得顯著療效。

「漿水面」做法是:先用大蒜切成片,油熱放入蒜片至微黃後加入槳水熗鍋出鍋待用。加工佐料:1、鮮嫩韭菜(細葉旱韭更佳)擇淨沖洗後晾乾切成碎段,加食鹽微醃,其後用熟熱油熗過;2、將切成圜狀的鮮辣椒(線辣子為最)炒熟,最後是清水麵條(手擀麵最好。天水還有一種別具風味的近似於「漿水面」的湯汁食品——「雜糧面」。「雜糧面」其實就是「漿水面」的另一種做法:麵條用蕎麥、豆子、玉米等多種麵粉加稍高溫水和面擀較厚的面後,切成根根待用;燒開水時加進切成粗梗的洋芋熟透打撈出(湯水中也可直接下入麵條)下面煮熟,撈出的洋芋再回到鍋里、加漿水較均勻即可。「雜糧面」吃的是味道,而味道主要來自接近於熬成糊糊的洋芋。若少了洋芋,就莫談「雜糧面」好吃!以前,農村人家娶媳婦,檢驗是不是心靈手巧的方法有兩條:一是看手擀麵;而看針線活)盛碗後澆入槳水,放些醃韭菜,加炒辣椒佐料(農村人叫「下菜」)一碗清香四溢的槳水面擺在桌上,你,尤其是剛從酷熱天氣渾身流汗、嗓子眼乾得直冒煙回到家裡,首先聞到的是冒着清香的誘人槳水面時,能不直流口水、胃口大開?還有,出門在外或離開家鄉故土到異邦他鄉生活者,抽空回家或有一天突然回故鄉探訪時,動身後大多人的第一句話就是:就像吃家鄉的「漿水面」。還特地叮嚀:漿水嗆得酸酸的、清清的,下菜就醃韭菜和炒辣椒。當然,對於定期回家和有此「嗜好」來說,這句話有點多餘。家裡人完全按照此套路做好,鍋里水燒開、麵條切好,就等着你進門的腳步聲......麵條入鍋。又當你剛坐定,一碗冒着騰騰熱氣、飄溢着酸中帶清香的漿水面出現在面前,而你通常是不是急於吃飯,而是美美地先吸上兩口漿水,然後美滋滋咂咂嘴時流露出的那副表情,是舒暢,是愜意,是滿足,是醉美?怎能一詞一語形容?此情此景,你還能說:「槳水」是貧困人家的專供嗎?若此說法不足為證。那麼,越來越多的城裡人,尤其是一些有些底氣的「成功人士」每當親朋好友聚會、重要客戶有約,不顧路途遙遠和坐車勞頓,費財費時費力總會把聚會地點放在鄉下的「農家樂」,不會是吃「憶苦飯」或單純「懷舊」吧?當筆者了解到:「天水漿水」已經走出家門,出現在北京、上海、天津等大城市超市、食品店等。而天水市有多家專門加工「漿水」的作坊,乃至頗具規模的流水線作業的「天水特產『漿水』」加工廠,腦際突地蹦出那句較有文化水準,民間流傳的讚譽「漿水」詩:「一勺清湯莫嫌棄,清火敗毒是妙藥」時感慨無限、思緒萬分......

救濟「酸菜面」。貧困或經濟較人家作為補充食品的「槳水」製作原料同樣低廉許多:一般用疏菜、菜邊葉,連洋芋、胡蘿蔔等硬類蔬菜都是做槳水的原料。製作方法得當,同樣可做出清香味美槳水來,只是這些原料做出的當地人不再叫「槳水」,而有個截然不同的名字:「酸菜」!這些人家的食品也很特殊:主食通常就是酸菜加洋芋,而麵食倒是輔助或補充食品。對於經濟條件很差,極貧困人家的主食基本上就是「酸菜湯」。顧名思義,謂之「酸菜湯」,酸菜就是「主角」,其它食品當是跑龍套的「嘍囉」:一鍋水燒開,加入洋芋小火煮熟,然後用極少的麵粉用清水化開邊倒入鍋邊攪拌均勻,待燙熟上溢時加入漿水,一頓「酸菜湯」做成。即便是而今,其成本基數不過元(幾乎沒有什麼成本:做酸菜的原料大多是野菜,只需人勤勞洋芋食用油對城裡人來說就是成本,對極度貧困人家來說,可有可無;鹽是共有成本)。看客莫譏笑嘲諷!民間有言:皇上落難了,能喝上一碗熱湯都是幸福!走什麼路得穿什麼鞋,到什麼山前要唱什麼歌。

細心者慢慢「品味」後就會悟出點道道來:既然叫「菜」,自然就屬食品的一部分或補充部分,只是檔次低而已;「漿水面」是用漿水作湯料,加上油潑辣子、蔥花、香菜等做成食品,天水城鄉人十分喜歡的一種獨到麵食,也是調劑主食:一天當中必有一頓飯(麵條)。當然,夏冬季有別:夏天氣候乾燥、炎熱,吃頓槳水面就是中享受;冬季天晚的早,食麵條有利於消化......這種飲食方式是有意無形的「大保健」。

[1]

作者簡介

苟保弟,又俊峰,筆名秦瀚,甘肅天水人。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