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陸坡
大陸坡介於大陸架和大洋底之間,大陸架是大陸的一部分,大洋底是真正的海底,因而大陸坡是聯繫海陸的橋樑,它一頭連接着陸地的邊緣,一頭連接着海洋。
大陸坡雖然分布在水深200米到2000米的海底,但是大陸坡地殼上層以花崗岩為主,通常歸屬與大陸型地殼,只有極少部分歸屬於過渡性地殼。
大陸坡坡腳以外的深海大洋地殼以玄武岩為主,那裡才是典型的大洋型地殼,因而大陸坡坡腳是大陸型地殼與大洋型地殼的真正分界線。
目錄
結構
大陸坡由於隱藏在深水區,因此很少受到破壞,基本保持了古大陸破裂時的原始形態。1965年,英國地球物理學家用計算機繪製了一張大西洋水深1000米的等深線圖。圖形顯示大西洋兩岸的等深線十分吻合。這從另一個角度證明了大陸漂移說的正確性。
向海一側,從陸架外緣較陡地下降到深海底的斜坡。它展布於所有大陸周緣,為全球性地形單元。大陸坡上界水深多在100~200米之間;下界往往是漸變的,約在1500~3500米水深處,但在 鄰近地帶,陸坡下延至更深處。大陸坡寬度約為20至100公里以上,總面積計2870萬平方公里,占全球面積5.6%。
大陸坡的坡度很陡。太平洋大陸坡的平均坡度為5度20分,大西洋大陸坡的坡度為3度5分,印度洋的大陸坡深度為2度55分。坡度變化從幾度到20多度。大陸坡的表面極不平整,而且分布着許多巨大、深邃的的海底峽谷[1]。陸地最大的 雅魯藏布江及瀾滄江大峽谷與之相比,也只能是小巫見大巫。海底峽谷有的橫切在斜坡上,有的 像樹枝一樣分岔,將大陸坡切割得支離破碎。大陸坡的表面也有較平坦的地方,這些地帶被稱為深海平台。有時,在一條大陸坡上會形成多級深度不同的海底平台。
特徵
大陸坡坡度多為3~6度,1800米深度以上的平均坡度為 417′。在大西洋型大陸邊緣,陸坡常隨水深增大而變緩,下延為;在太平洋型大陸邊緣,陸坡常隨水深增大而變陡,下延至海溝。太平洋陸坡平均坡度520′,大西洋陸坡平均坡度305′,印度洋陸坡平均坡度255 ′。大型三角洲外側的坡度最小,平均僅1.3。珊瑚礁島外緣的陸坡最陡,最大坡度可達45[2]。
大陸坡可以是單一斜坡,也可呈台階狀,形成深海平坦面或邊緣海台。陸坡被和溝谷刻蝕,加上斷層崖壁,滑塌作用形成的陡坎及底辟隆起等,致坡形十分崎嶇。
大陸坡底質以泥為主,還有少量砂礫和生物碎屑。沉積物比相鄰的陸架和陸隆沉積物細,但在冰期海平面下降期間,大部分大陸架出露為陸,河流向前推進到陸坡頂部附近入海,使陸坡上粗粒沉積物增多。在與山脈海岸相鄰的狹窄陸架外的陡坡上,常見岩石露頭。陸坡沉積物主要是陸源碎屑,也有生物與化學作用形成的沉積物。
大陸坡基底為變薄的大陸型地殼。拖網和鑽探在陸坡區發現了花崗岩;地震測量顯示,陸坡下部花崗岩層向大洋一側逐漸變薄以至尖滅;陸坡上 還有褶皺、斷裂構造,一些陸上構造線可延伸至陸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