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國家核應急救援輻射監測現場技術支持分隊

來自 搜狐網 的圖片

國家核應急救援輻射監測現場技術支持分隊依託中國原子能科學研究院

目錄

承擔任務

主要承擔現場輻射監測資料的收集與處理,開展現場應急監測,提供核應急輻射監測技術諮詢及行動建議等任務。能力要求:具有實施核事故環境下現場輻射監測響應行動的能力。人員抽組:30人。

相關資訊

「神盾-2015」國家核應急聯合演習中參演情況的介紹及思考

國家核應急航空監測中心是我國核應急航空監測的中堅力量, 可對已經或可能受核輻射影響區域的環境進行放射性航空監測, 為事故緩解和救援行動提供必要的技術支持。提高核事故情形下航空監測的響應能力,是我國強化核應急響應能力,為地方應急組織提供技術支持的重要手段之一。開展核應急演習可以檢驗預案,完善準備,鍛煉隊伍,磨合機制和科普宣教。方法 2015年06月26日,國家核應急航空監測中心採用"異地同步、全程拉動"的演習方式, 全程參與了"神盾-2015"國家核應急聯合演習。結果 本文介紹了參加此次演習的情況,並對參加演習行動進行了評估。結論 對進一步提高核應急響應能力進行了思考和分析。

「核應急是為了控制核事故、緩解核事故、減輕核事故後果而採取的不同於正常秩序和正常工作程序的緊急行為,是政府主導、企業配合、各方協同、統一展開的應急行動。核應急事關重大、涉及全局,對於保護公眾、保護環境、保障社會穩定、維護國家安全具有重要意義[1]。」核應急作為核電站縱深防禦的最後一道防線,保證在發生核事故的情況下,迅速採取必要的應急響應行動,將放射性危害程度減少到最低。

核事故影響無國界,核應急管理無小事。總結三哩島核事故、切爾諾貝利核事故、福島核事故的教訓,中國更加深刻認識到核應急的極端重要性,應持續加強和改進核應急準備與響應工作,不斷提升中國核安全保障水平。1986年即開展國家核應急工作,1991年,成立國家核事故應急委員會,統籌協調全國核事故應急準備和救援工作。

中國高度重視核應急演習演練,2006年頒布的國家核應急預案的「第四章應急準備」中規定「定期舉行不同類型的應急演習,以檢驗、改善和強化應急準備和應急響應能力」。2013年6月,國家對2005版《國家核應急預案》進行了修訂,發布了新版的《國家核應急預案》,其中,在第6章應急準備和保障措施中規定「國家級核事故應急聯合演習由國家核應急協調委組織實施,一般3~5年舉行一次」。

切實加強專業培訓,注重公眾溝通,不斷提高各級核應急組織應對處置嚴重核事故的能力水平,普及社會公眾核安全應急知識,營造促進核能發展良好環境,樹立全社會對發展核能事業信心。

核工業航測遙感中心於2002年被國家核事故應急辦公室批准為「國家核應急航空監測中心」,列入國家核應急後援技術支持單位,承擔國家核事故應急航空監測任務。2015年4月,國家核事故應急協調委員會[2]批准在國家核應急航空監測中心組建國家核應急航空監測技術支持中心及國家核應急救援航空輻射監測分隊(分別簡稱為中心和分隊),分別為8個國家級核應急專業技術支持中心之一和25支國家級核應急救援分隊之一。

「國家核應急協調委成員單位根據需要分別組織單項演練」。為提升中心和分隊應急響應能力,國家核應急航空監測中心每年實施至少一次的單項演習。近年來,為加強和提升核應急航空監測綜合響應能力,國家核應急航空監測中心作為國家級核應急航空輻射監測技術支持中心和救援分隊,按照國家核應急辦要求,中心和分隊先後參加了組織代號為「神盾-2009」和「神盾-2015」的國家核應急聯合演習。

「神盾-2015」國家核應急聯合演習由國家核事故應急協調委員會於2015年6月26日組織實施。國家核應急協調委員會主任委員、工業和信息化部部長苗圩擔任演習總指揮,國防科工局、公安部、民政部、環保部、總參作戰部等協調委副主任委員單位負責同志擔任副總指揮。演習採用三級聯動、時空壓縮、軍地協同、異地同步的方式,在北京、廣州、台山及各國家級核應急技術支持中心和救援分隊所在地同步舉行。

參考文獻

  1. 總體國家安全觀的「三大意味」 ,搜狐,2023-08-09
  2. 委員會組織機構及職責,道客巴巴,2018-07-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