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宴
國宴特色
國宴一般選擇在東道主國較為隆重的場所舉行,如美國的白宮、英國的白金漢宮或溫莎城堡、中國的人民大會堂等。受邀人員除國家領導人外,還包括各國重要的官員、代表團其他成員和社會各界代表人士。國宴非常正式,宴會廳往往懸掛國旗,請柬、菜單和座位卡上印有國徽[1]。受邀者着正裝出席,着裝要求在西方世界通常是白領結或晨禮服。國家領導人會發表祝酒辭,席間有樂隊奏樂或其他文藝表演。
國宴記錄
《周禮》、《儀禮》、《禮記》中已有奴隸制國家王室為招待貴賓而舉行國宴的記載。漢代張騫通西域,西域各國也派使節回訪長安.烏孫遣使送張騫歸漢,並獻馬報謝。元鼎二年(前115),張騫攜使節還。當時群臣因為該用什麼樣的禮儀(國、臣、邦、屬)對待西域諸國而爭論不休。漢武帝說:「宴之國賜。」眾臣恍然大悟,於是一次宴會下來,大家俱歡,這通常也可以看做國宴一詞有明確國禮定義的開始。
國宴的過程大致經歷了三個歷史時期。第一個時期是20世紀70年代在中共中央辦公廳釣魚台管理處服務科工作,為第一代領導人服務的時期,那個時期應該說我們料理的餐飲還稱不上是國宴,只是為來訪的社會主義陣營的國家領導人而設的宴請。
此後一直到20世紀80年代中後期是第二個時期,在計劃經濟體制下,我們為邦交國家的元首或者使團提供餐飲服務。服務科在這個階段被移交外交部。在這個時期的中後期,外事活動明顯增多,豪華團隊增多,接待組織工作積極方便許多。第三個階段是20世紀90年代到21世紀,在比較發達的市場經濟下有大量的國家元首來訪,國宴也走入了更加豐富、開放和多元化的歷史時期。在第一個階段我受到的嚴格、正規的教育,以及當時組織化軍事化的管理,培養了我一絲不苟、精益求精的工作態度,這是令我一生受益的財富。當時對於服務科人員的遴選,要求政治可靠、表現積極。「知道的不說,不知道的不問。」當時的工作量不大,但學到的東西很多,為以後的開發和創新打下了基礎。曾經到北京飯店、四川飯店等地方學習深造,很多傳統菜式的製作,高精尖菜式的製作,包括全套西餐的製作都進行了深入的學習。
到了20世紀90年代,我們為第三代領導人服務,在這個時期也有很多國宴在人民大會堂舉行。從規格上說,國賓館主要是經典的小範圍宴會,可負責來訪嘉賓夫婦或者全家的一日三餐,這就需要全面了解他們的生活習慣和飲食要求。而大型宴會方面,應該說人民大會堂是一個榜樣。
釣魚台國賓館國宴菜被稱為「台菜」[2],是國宴菜的代表,其特點是:優選用料,精中求精;精密加工,講求烹技;提煉升華,追求新味;中西結合,取長補短;合理配膳,講求養生。「釣魚台菜」具有「清鮮淡雅,醇和雋永」的風味特色,是中華飲食文化的精粹。
視頻
國宴 相關視頻
參考文獻
- ↑ 中國怎樣擺國宴(禮儀漫談),人民網,2010-3-27
- ↑ 「堂菜」與「台菜」,課後學習網,2018-3-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