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梦蝶
此条目没有列出任何参考或来源。 (2019年11月22日) |
周梦蝶 (台湾诗人)
周起述 | |
---|---|
出生 |
1921年2月6日 中国河南南阳 |
逝世 | 2014年5月1日下午2点48分病逝 |
国籍 | 中国 |
别名 | 周梦蝶 |
职业 | 诗 人 |
知名作品 |
《孤独国》 《还魂草》 《十三朵白菊花》 《有一种鸟或人》 |
周梦蝶本名周起述,1921年2月6日 [1] (1920年腊月二十九 [2] )-2014年5月1日下午2点48分病逝,享寿94岁。 [3] 河南籍台湾著名诗人,为台湾“国家文艺奖”首位获得者。出生于河南南阳。原就学于开封师范、宛西乡村师范,由于家境及战乱肄业。1948年去武汉求学未成,生活无着投军,后随军撤到台湾。1952年开始发表诗作,加入蓝星诗社,1959年4月自费出版诗集《孤独国》,销路不佳。1965年7月出版诗集《还魂草》,受到诗坛瞩目。 周梦蝶是诗坛少有的蜗牛派,创作半个世纪,却字字珍惜,至今只出版过五部诗集《孤独国》、《还魂草》、《十三朵白菊花》、《约会》和《有一种鸟或人》(大陆仅正式出版过一部诗选集《刹那》)。他的生命全献给了诗,诗和他的生命已分不开,而这颗未蒙尘的珍珠,也实至名归地获得第一届“国家文艺奖”。
目录
人物生平
陈绮贞为周梦蝶作歌《周梦蝶》
陈绮贞为周梦蝶作歌《周梦蝶》
1921年2月6日(1920年腊月二十九)凌晨,出生于河南省南阳市淅川县马镫乡陈店村。出生前四个月父亲已去世,由母亲抚养长大。11岁上私塾, 18岁上小学,20岁上初中。先后在开封师范学校、宛西乡村师范就读,因战乱肄业。16岁结婚,育有两男一女。
1948年,去武汉求学未成,生活无着投军,后随军撤到台湾。
1956年,退役后到台北,在武昌街以摆摊卖书为生。
1962年,开始在街头礼佛习禅,终日静坐繁华街头,被誉为“孤独国国王”、“诗坛苦行僧”、“今之颜回”,成为台北艺文风景、文坛传奇。
1980年,因胃病书摊歇业,历时长达21年。每周三下午6点,先后在明星咖啡屋和百福奶品店举办文友聚谈会,被称为“明星之约”、“百福之约”,数十年风雨无阻,被昵称为“地下文学院院长”。
1939年,18岁时写第一首新诗,
1952年,开始发表作品,
1954年,加入“蓝星诗社”。
1959年4月,自费出版诗集《孤独国》,销路不佳。
1965年7月,出版诗集《还魂草》,受到诗坛瞩目。
1978年,《还魂草》英文版在美国加州出版。
1967年6月,获中国文艺家协会新诗特别奖,
1969年6月,获笠诗社第一届诗创作奖,
1990年1月,获《中央日报》文学成就奖,
1997年9月,获“国家文化艺术基金会”文学奖,
1999年,获中国诗歌艺术学会第四届诗歌艺术贡献奖。
1999年2月,诗集《孤独国》被《联合报》评选为“台湾文学经典”。
1998年9月,出版传记《艺术大师周梦蝶——诗坛苦行僧》(作者刘永毅)。
2011年,电影纪录片《化城再来人》(编导陈传兴)公映。
周梦蝶有深厚的古典文学功底,善于借鉴现代诗歌艺术技巧,作品语言独特,纯净灵动;结构精致,用典巧妙;意境深邃,禅意悠远。融儒、释、道、哲为一炉,引禅意入诗,观照生命,审视灵魂,顿悟自然万物及现实的真谛,在传统与现代之间独立特行,为中国新诗开拓了一条崭新的道路。(陈立红 [4] 整理撰文)
2014年5月1日下午2点48分,因为肺炎合并败血症,引发多重器官衰竭,病逝于台北市新店慈济医院,终年94岁。 [5] 台湾地区领导人马英九追授“总统褒扬令”,褒扬周梦蝶“悉力投身蓝星诗社,汲取西洋文学深微,箪食瓢饮,鬻书维生,运思振笔,辞无竭源,蓄积艺文创作能量。体现东方无我意度,允为台湾文化史页不朽传奇。”
社会评价
摘要:周梦蝶在台湾诗坛是一位很有影响的现代派诗人,他悲苦的人生经历使他的诗歌表现出了与其它诗人迥然不同的诗歌特质。因而他的诗歌具有浓厚的宗教情怀,同时他诗作的现代性所闪射出的是东方古典的睿智与玄妙。
中图分类号:I206?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0677(2003)5?0057?05
在台湾当代诗坛上,周梦蝶及其诗作恐怕是最为独特的,留给人的印象也是最深刻的,他独特的悲苦命运使他的诗作融入了道家、佛家禅宗乃至基督的宗教情怀,同时他的诗歌所闪射出的是东方古典的睿智与玄妙,使其作品以特有的色彩和韵味开放在台湾和整个中国的诗坛上,成为中国现代派诗的一朵奇葩。
一 周梦蝶,原名周起述,1920年阴历12月29日生于河南省南阳市淅川县,而此前的四个月,他的父亲撒手西去,由母亲把他和两个姐姐在含辛茹苦中养大。童年失怙的生活,使他养成了较为内向的个性,也影响了他后来几十年的生活。由于家境的贫困,所以他读私塾很用功,打下了很好的古文功底,而且只读一年就考入了安阳初中,1943年考入开封师范学校,但由于家贫和战乱的原因而辍学,1947年又入宛西乡村师 [6] 范,同年加入了国民党的青年军。周梦蝶在17岁由母亲包办结了婚,夫妻感情也不错,并且生有二男一女。1948年他抛妇别雏,只身一人随国民党军来到台湾,开始了孤独一人的生活。周梦蝶于1956从国民党军中退伍,此后厄运似乎与他结下了不解之缘,为了生计,他摆过书摊,看管过茶庄,甚至还当过守墓人。周梦蝶到了晚年,处境更为悲惨,1980年他因患胃溃疡而住院,并将胃切除四分之三,同时也结束了他近20年的书摊生涯。
也许是特殊的生活经历形成了他特殊的性格,周梦蝶在台湾诗坛上的确是个奇特的诗人,他性格孤僻,沉默寡言,就连在台北武昌街摆书摊时也专卖那些冷僻的哲学、诗集、诗刊等文学读物,所以当1959年他的第一部诗集《孤独国》出版后,人们送其雅号为“孤独国主”,1962年以后他每日静坐街头开始礼佛习禅,对来来往往的红男绿女不为所动,俨如一入定老僧,成为台北街头一景,惹得许多人不买书也要驻足观看一番。1965年文星书店出版了他充满禅味的诗集《还魂草》,由于他写诗精雕细琢,苦苦吟思,所以人们又送给他一个雅号“苦僧诗人”。此后,他的一些诗作虽有陆续发表,但一直未能结集出版,也许他正是要“以诗的悲哀,征服生命的悲哀”。
马英九探望周梦蝶先生 [6]
二 “周梦蝶无论在生活态度上,及文学表达方面,都含有深厚的传统知识分子的色彩。他像是一株紧紧扎根在传统文化土地上的未凋的松树”(戴训杨《新时代的采菊人——周梦蝶其诗其人》),的确,对人生悲苦的态度,传统的知识分子表现出了极大的不同。著名学者叶嘉莹在为周梦蝶的第二部诗集《还魂草》作序时曾把它分为三类:第一类是将悲苦消融于智慧的体悟,如陶渊明、李白、杜甫、欧阳修、苏东坡等。于是也就有了“不为五斗米而折腰”的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闲情逸致,也有了杜甫“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旷达胸襟。第二类则是一味沉溺于悲苦而不能自拔的,如屈原、李商隐。于是屈原发出了“世人皆醉唯我独醒”的感慨,最终落得自沉汨罗的悲剧,留下了千古遗憾。第三类借山水的悠闲来排解内心矛盾,如谢灵运。周梦蝶则似乎与这些古代诗人不同,正如他自己所说的,这世界只有两种人,一种是占面积,另一种是不占面积的,而他属于后者。这也许是他欲求摆脱而未得摆脱的一种自我调侃吧。看来,尽管现实生活对他来说是孤绝无望的,但他对悲苦的态度还是豁达的。
周梦蝶在性格上虽孤独但却又是旷达的,沉静却又是向往自由的,落拓但却又是不自卑的。正如《七十年代诗选》编者说:“从没有一个人像周梦蝶那样赢得更多纯粹心灵的迎拥与向往。周梦蝶是孤绝的,周梦蝶是黯淡的,但是他的内里却是无比的丰盈与执着。”也正是他内心的执着,无论物质生活如何平乏,他也要以一颗怡然平静的心去对待,于是也就有了1959年4月《孤独国》的出版,大部分诗作在红尘之中而又摒红尘于千里之外的孤绝,所以此集一出,奠定了他在台湾诗坛不可动摇的地位,还被入选为“台湾文学经典第一份书单。”
尽管周梦蝶不想“赤着脚过他的一生”,但在严酷的现实面前,他的性格决定了“不快乐,是他的宿命”。所以,他只好借助梦,在梦中寻找自我,在《孤独国》中,他勾画了一个他理想中的乐园:
这里的气候粘在冬天与春天的接口处,
(这里的雪是温柔如天鹅绒的)
这里没有嬲骚的市声
只有时间嚼着时间反刍的微响
这里没有眼镜蛇、猫头鹰和人面兽
只有曼陀罗花、橄榄树和玉蝴蝶
这里没有文字、经纬、千手千眼佛
触处是一团浑浑莽莽沉默的吞吐的力
这里白昼幽阒窈窕如夜
夜比白昼更绮丽、丰实光灿
而这里的寒冷如酒、封藏着诗和美
甚至虚空也懂手谈,邀来满天忘言的繁星……
过去伫足不去,未来不来
我是“现在”的臣仆,也是皇帝
在这里,我们如果用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说解读这首诗,我们会惊奇地发现,周梦蝶正是由于摆脱悲苦生活的欲望在现实生活中得不到满足,所以他采取了一种迂回的方式表现于在诗作中,他想借助诗歌中的梦境来排谴他心中的郁闷,于是在他理想的乐园中出现了天鹅绒的雪,曼陀罗花、橄榄树和玉蝴蝶等形象,结尾“我是‘现在’的臣仆,也是皇帝”,表明了他对悲苦命运的态度,即使不能摆脱命运的捉弄,但也要做生活的主人,即使“过去伫足不去,未来不来”,他也要执着的追求,因为,他理想中的乐园没有尘世间的一切丑恶,就连寒冷也“如酒,封藏着诗和美”。
也正是由于人生的坎坷,心境的悲苦,具有深厚古典文化素养的他似乎找到了自己的寄托,他的笔名就取自庄子的《齐物论》篇,周梦蝶以此典故为名,可见他对庄子是十分推崇的,如诗作《逍遥游》就引用了庄子的开头部分:“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怒而飞……”可见,周梦蝶对庄子的绝对自由思想是向往的,尤其在诗中写道:
绝尘而逸。回眸处
乱云翻白,波涛千起;
无边与苍茫与空旷
展笑着如回乡
遗落于我踪影底有无中。
从冷冷的北溟来
我底长背与长爪
犹滞留着昨夜底濡湿;
梦终有醒时——
阴霾拨开,是百尺雷啸。 ……
世界在我翅上
一如历历星河之在我胆边
浩浩天籁之在我胁下……
他认为,也许只有庄周才能使他振翅高飞,这样,也使得他的诗作显得沉郁而凝重,与同为“蓝星”成员的覃子豪,余光中等的繁富、轻灵和瑰丽的风格迥然不同。他自己也曾在《孤独国》的扉页上引奈都夫人的话为题辞:“以诗的悲哀,征服生命的悲哀”,可见,用这句话概括他的创作心境和艺术风格,是再恰当不过的。
个人作品
周梦蝶写诗严谨细腻,字字推敲,一首短诗可以苦吟半年,《好雪!片片不落别处》酝酿时间长达40年才定稿。一生创作诗歌400多首,近年出版诗集《周梦蝶世纪诗选》(2000年)、《十三朵白菊花》(2002年)、《约会》(2006)《有一种鸟或人》(2009年)等4部。2009年90岁前夕出版《周梦蝶诗文集》四卷。2010年在大陆出版诗选《刹那》。除诗歌外,周梦蝶自1970年起,还在《幼师文艺》《联合报》副刊等报刊发表“闷葫芦尺牍”、“风耳楼小牍”等致文友的信函、随笔近200篇,纵论诗歌文学社会人生爱情友情,还出版有佛学论集《我是怎样学起佛来》(2002年)、《红楼梦》研究《不负如来不负卿——〈石头记〉百二十回初探》(2005年,为文章与书法同排版),展现了他洞明世事又超然世外、严谨热情又谆谆教诲的哲人形象和青年导师一面。
《孤独国》(1957)
《还魂草》(1965)
《十三朵白菊花》(2002)
《约会》(2006)
《有一种鸟或人》(2009)
诗选《刹那》(2010)
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诗人自冥想出发,咀嚼生命的浓黑,同时也起航温柔的想象,圣凡雪火、挣扎而难遣的悲情,一一凝铸为《孤独国》与《还魂草》。 《十三朵白菊花》辑录的主要是是上个世纪七十年代至九十年代的作品,诗人从世界边陲进入世界“里面”,真正寝食人间烟火,感受世间参差因缘。 《约会》收录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以迄世纪末的诗人作品,即事欣然,物我交融。颇有蒙庄化蝶之乐。
《有一种鸟或人》是新世纪作品集,造词质朴纯净,笔端轻松幽默,一片诙谐从容之趣味。
《刹那》是作者五册诗集的精选集,更是大陆出版最早、也是唯一的一本周梦蝶诗选。
周梦蝶诗选:
十月
就像死亡那样肯定而真实
你躺在这里。十字架上漆着
和相思一般苍白的月色
而蒙面人的马蹄声已远了
这个专以盗梦为活的神窃
他的脸是永远没有褶纹的
风尘和抑郁折磨我的眉发
我猛叩着额角。想着
这是十月。所有美好的都已美好过了
甚至夜夜来吊唁的蝶梦也冷了
是的,至少你还有虚无留存
你说。至少你已懂得什么是什么了
是的,没有一种笑是铁打的
甚至眼泪也不是
树
等光与影都成为果子时,
你便怦然忆起昨日了。
那时你的颜貌比元夜还典丽,
雨雪不来,啄木鸟不来,
甚至连一丝无聊时可以折磨自己的
触须般的烦恼也没有。
是火?还是什么驱使你
冲破这地层?冷而硬的,
你听见不,你血管中循环着的呐喊?
“让我是一片叶吧!
让霜染红,让流水轻轻行过……”
于是一觉醒来便苍翠一片了!
雪飞之夜,你便听见冷冷
青鸟之鼓翼声。
四句偈
一只萤火虫,将世界
从黑海里捞起——
只要眼前有萤火虫半只,你我
就没有痛哭和自缢的权利
诗与创造
上帝已经死了,尼采问:
取而代之的是谁?
诗人!
水仙花的鬼魂
王尔德忙不迭的接口说。
不知道谁是谁的哥弟?
上帝与诗人本一母同胞生:
一般的手眼,一般的光环;
看,谁更巍峨更谦虚
谁乐于坐在谁的右边?
有一种鸟或人
有一种鸟或人
老爱把蛋下在别家的巢里:
甚至一不做二不休,干脆
把别家的巢
当作自己的。
而当第二天各大报以头条
以特大字体在第一版堂皇发布之后
我们的上帝连眉头一皱都不皱一皱
只管眼观鼻鼻观心打他的瞌睡——
想必也认为这是应该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