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向拱(912年-986年),原名向训,字星民。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市)人。五代至北宋初年大将。

向拱早年投靠河东大将郭威,成为其心腹。郭威建立后周,向拱历任皇城使、知陕州、左神武大将军等职,率军抵御北汉,并奉命征讨慕容彦超

周世宗时期,向拱参与高平之战、淮南之战,并与王景协力收复关右四州,战功卓著。

北宋建立后,累官至左卫上将军、判左金吾街仗事,封秦国公。

雍熙三年(986年),向拱去世,年七十五。获赠中书令。

目录

基本信息

                中文名称         向拱                 出生时间         912年
                别 称         向训、向中令                 去世时间         986年
                字 号         字星民                 出生地         怀州河内
                民族族群         宋人(汉族)                 官 职         左卫上将军、判左金吾街仗事
                所处时代         五代→北宋                 封 爵         秦国公,追赠:中书令

人物话题

人物生平

乱世豪侠

向训(后改名向拱)少年时不拘小节、心高气傲。他弱冠时,准备投靠河东节度使刘知远,在途中遭遇盗贼。盗贼见向训身材魁梧,误认他是富家子弟,于是紧随其后,准备伺机劫财。向训发觉后,在石会关杀驴买酒,向当地豪杰求助,众豪杰都派出丁壮护送他到太原。[1]

元从功臣

向训抵达太原后,献策于刘知远,却未获采纳,他只得依附于刘知远麾下大将郭威,成为其心腹。乾祐元年(948年),郭威进拜邺都留守、天雄军节度使,署任向训为知客押牙。[2]

广顺元年 (951年)正月,郭威称帝,建立后周。向训以“元从”身份,被任命为宫苑使,后转任皇城使,出监昭义屯军。 [3]

屡著勋庸

后周建立不久,北汉世祖刘崇派大将李瑰领马、步军各五都及十都乡兵入侵,自团柏驻军于鹞子店。十月,向训与巡检陈思让率龙捷、吐浑军在虒亭西击败李瑰,斩杀三百余人,擒获一百人,俘获其偏将王璠、曹海金及马五十匹。 又在壶关击破北汉军。 [4]

广顺二年(952年)正月,向训受命参与征讨泰宁军节度使慕容彦超,担任兵马都监,郭威赐他六铢、袍带、鞍勒马及器仗,当日便出征。五月,郭威亲征兖州,慕容彦超投井而亡。其后,向训被任命为陕州巡检。不久后,改任客省使、知陕州。[5]

显德元年(954年)二月,刘崇联合契丹大将杨衮进逼泽(今山西晋城)、潞(今山西长治)二州。周世宗柴荣得报,决定亲率周军北上太行,迎击北汉、契丹联军。柴荣先派宁江节度使樊爱能、清淮节度使何徽率领前锋先抵泽州前线,与北汉接战,以缓解潞州城防的压力。向训奉命监护樊、何两军。[6]

三月十日,周军从都城大梁(今河南开封)出发。在周军的布局中,向训与龙捷右厢都指挥使史彦超领精骑居中。周军初战不利,后扭转战局,大败北汉。战后,向训因功兼任义成军节度使,旋加河东行营前军都监。 [7]

收复四州

后晋灭亡时,秦(今甘肃秦安北)、阶(今甘肃武都东南)、成(今甘肃成县)三州降于后蜀,凤州(今陕西凤县东北)随即被攻陷。柴荣自高平之战大败北汉后,有削平各国、一统天下的愿望。适逢显德二年(955年),秦州的各族百姓请求朝廷派兵收复失地,柴荣于是谋划攻取秦、凤二州。经宰相王溥举荐,柴荣命向训与凤翔节度使王景、客省使昝居润主持征讨。[8] 五月,向训与王景自散关(今陕西宝鸡南)出兵,直奔秦州,攻拔后蜀的黄牛等十八寨。 六月,向训、王景与蜀军在凤州东北威武城东交战,不利。后蜀派人联络北汉、南唐,相约共同出兵,以拑制后周。朝臣因向训等久战无功,粮草运输困难,坚请撤兵。柴荣令殿前都虞候赵匡胤至前线观察战局。赵匡胤回朝后,认为秦、凤二州可以攻取,柴荣因而决意讨伐,于七月命向训兼任西南面行营都监 。 [9]

八月,向训等击败蜀军,捕获将吏士卒三百人。九月,李廷珪派兵占据马岭寨,又派奇兵出斜谷屯于白涧,分兵到凤州之北的唐仓镇及黄花谷,企图切断周军的粮道。王景与向训闻讯后,派裨将张建雄领兵二千至黄花,一千人往唐仓,扼蜀军归路。蜀军兵败于唐仓、黄花,损失三千人,马岭、白涧的蜀军也溃逃,李廷珪、高彦俦等退保青泥岭。至此,秦、凤、成、阶四州全部被收复。周军回师后,柴荣赐宴于金祥殿,赏向训袭衣、金带、银器、缯帛及鞍勒马。 [10]

激战淮南

显德三年(956年)正月,柴荣下诏亲征淮南,命向训权任东京留守兼判开封府事。此时,马军都指挥使韩令坤攻取扬州。南唐整军备战,谋划收复扬州。韩令坤有放弃扬州城的想法,柴荣于是急召向训前往淮南,任命他为淮南节度使兼沿江招讨使 ,仍任宣徽使,命韩令坤为其副手。向训到任后,斩杀其中不守法的数位将领,军中因而秩序井然。六月,朝廷追叙功劳,加向训检校太尉衔。 [11]

周军攻围寿春一年多,仍未将其攻陷。 向训抵达寿春后,与招讨使李重进合力进攻寿春城。其后改任淮南道招讨都监,又在黄蓍砦击败唐军两千人。[12]

显德四年(957年)三月,柴荣再次亲临淮上。他宴见向训,给予丰厚的赏赐,并授其为武宁军节度使、淮南道行营都监,命向训率所部驻守镇淮军。不久后,寿春被攻陷,向训因功被加授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成为使相。

显德五年(958年),南唐中主李璟献江北四州求和,淮南尽归于后周。此后,向训调任山南东道节度使,不久后,充任西南面水陆发运招讨使。 [13]

显德六年(959年)六月,周恭帝柴宗训即位。七月,加向训为检校太师、河南尹、西京(洛阳)留守。旋即加兼侍中。此时,向训为避柴宗训名讳,改名为向拱。[14]

献谋平叛

建隆元年(960年)正月,殿前都点检赵匡胤在陈桥兵变中黄袍加身,随后建立北宋。四月,昭义(治潞州,今山西长治)节度使李筠不满赵匡胤称帝,发动叛乱。五月,赵匡胤亲征李筠。二十四日,赵匡胤抵达荥阳,召向拱问计。他建议应该出其不意,“急济大河,逾太行,乘其未集而诛之”。枢密直学士赵普也与向拱意见相同。赵匡胤采纳二人的意见,轻装疾进,迫使李筠退守泽州(今山西长冶),最终自焚而死。[15]

自晦全名

乾德(963年—968年)初年,向拱随赵匡胤郊祀,之后被封为谯国公。[16]

向拱任河南尹十多年,大买园宅,纵情酒色,政务因此废驰,盗贼甚至在白日抢劫,官吏无法禁止。赵匡胤闻讯后大怒,将其外放为安远军节度使。旋即命左武卫上将军焦继勋接任,并对他说:“洛阳许久未得治理了,派你代任,希望你不要效仿向拱的所作所为。” [17]

开宝九年(976年),宋太宗赵光义即位,进封向拱为秦国公。不久后,向拱与赵普等节度使入朝觐见。次年四月,赵光义托言“不敢以藩领之任重烦旧德也”,罢免其节度使之职,授为左卫上将军。[18]

太平兴国八年(983年),接替王彦超判左金吾街仗事。他向朝廷献出自己在洛阳长夏门的北园,太宗下诏赐银五千两作为补偿。[19]

雍熙三年(986年)正月,向拱逝世,享年七十五岁。朝廷为其辍朝一日,追赠中书令。[20]

人物成就

  • 勋业显赫

向拱早年投靠河东大将郭威,成为其心腹。后周建立后,向拱率军抵御北汉,并奉命征讨泰宁军节度使慕容彦超。 周世宗时期,参与高平之战,与龙捷右厢都指挥使史彦超领精骑居中。 显德二年(955年),向拱与凤翔节度使王景协力收复关右的秦(今甘肃秦安北)、阶(今甘肃武都东南)、成(今甘肃成县)、凤(今陕西凤县东北)四州。 显德三年(956年),出任淮南节度使兼沿江招讨使 ,主持淮南之战。他采取了放弃扬州、集中兵力猛攻寿春的正确策略。北宋建立后,昭义节度使李筠发动叛乱。向拱建议宋太祖赵匡胤应该出其不意,“急济大河,逾太行,乘其未集而诛之”,迫使李筠退守泽州(今山西长冶),自焚而死。[21]

  • 减轻水患

建隆二年(961年),向拱奉命重修洛阳的天津桥,以巨石为桥墩,高数丈。石堰和桥墩,均以巨大方石垒砌,每砌一层,缝间凿槽,镶嵌铁腰,错缝骈连,形成巨大板块,不易分散变形。[22]

人物评价

  • 张齐贤:中令倜傥多权谲,勇果刚断,真英雄士也。……历南院宣徽使,仗节钺于方面,西京留守,官至中书令。归全手足于京师第,令名终始,勋业显赫,近朝侯王,一人而已。在洛阳,委政事于宾席,种竹艺树,纵妓乐、恣游适以自晦。不积财帛,去世未十稔,子弟有冻馁者。好贤重士,待人豁然,无疑忌心。不枉刑,不扰民,有大功于世,终身未尝自伐,皆古之侯王所难之事。[23] (《洛阳缙绅旧闻记》)
  • 吕祖谦:我艺祖(赵匡胤)之兴,天造神断,丕变区夏。一时藩臣,如符彦卿、向拱、王景十数辈,皆前代倔强难制者,奔走听命,无敢后先。[24] (《东莱集》)
  • 脱脱:(杨)廷璋开怀以待(荆)罕儒,宋偓抗章以察(李)重进,向拱献谋以平上党,乘时建功,各奋所长,有足尚者。[25] (《宋史》)

史料记载

  • 《洛阳缙绅旧闻记•向中令徙义》[23]
  • 《太宗皇帝实录•卷第三十五》
  • 《资治通鉴•卷第二百九十•后周纪一》
  • 《资治通鉴•卷第二百九十二•后周纪三》
  • 《资治通鉴•卷第二百九十三•后周纪四》
  • 《资治通鉴•卷第二百九十四•后周纪五》
  • 《东都事略•卷二十一•列传四》
  • 《宋史•卷二百五十五•列传第十四》 [25]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九十九•列传九十九》

参考资料

  1. 《宋史•卷二百五十五•列传第十四》:少倜傥负气。弱冠,闻汉祖在晋阳招致天下士,将往依之。中途遇盗,见拱状貌雄伟,意为富家子,随之,将劫其财。拱觉,行至石会关,杀所乘驴市酒会里中豪杰,告其故,咸出丁壮护拱至太原。
  2. 《宋史•卷二百五十五•列传第十四》:以策干汉祖,汉祖不纳,客于周祖门下。及周祖领节镇,署拱知客押牙。
  3. 《宋史•卷二百五十五•列传第十四》:周祖即位,授宫苑使。广顺中,迁皇城使,出监昭义屯军。
  4. 《宋史•卷二百五十五•列传第十四》:并人领马步十五都来侵,拱与巡检陈思让逆战于虎亭南,杀三百余人,擒百人,获其帅王璠、曹海金,又败其军于壶关。
  5. 《宋史•卷二百五十五•列传第十四》:师还,会征慕容彦超,命为都监,赐以六铢、袍带、鞍勒马、器仗,即日遣行。贼平,命为陕州巡检。未几,改客省使、知陕州。
  6. 《宋史•卷二百五十五•列传第十四》:刘崇入寇,遣马军樊爱能、步军何徽赴泽州,令拱监护之。
  7. 《旧五代史•卷一百一十四(周书)•世宗纪一》:庚子,以侍卫马步都虞候李重进为许州节度使,以宣徽南院使向训为滑州节度使,以殿前都指挥使张永德为武信军节度使,职并如故。以滑州节度使白重赞为鄜州节度使,以郑州防御使史彦超为华州节度使,赏高平之功也。……壬寅,以天雄军节度使、卫王符彦卿为河东行营都部署,知太原行府事;以澶州节度使郭崇为行营副部署;以宣徽南院使向训为行营兵马都监;以侍卫都虞候李重进为行营都虞候。
  8. 《资治通鉴•卷第二百九十二•后周纪三》:上谋取秦、凤,求可将者。王溥荐宣徽南院使、镇安节度使向训。上命训与凤翔节度使王景、容省使高唐昝居润偕行。
  9. 《资治通鉴•卷第二百九十二•后周纪三》:秋,七月,丁卯朔,以王景兼西南行营都招讨使,向训兼行营兵马都监。宰相以景等久无功,馈运不继,固请罢兵。帝命太祖皇帝往视之,还,言秦、凤可取之状,帝从之。
  10. 《宋史•卷二百五十五•列传第十四》:先是,晋末,秦州节度何建以秦、成、阶三州入蜀,蜀人又取凤州。至是,宰相王溥荐拱讨之,乃召拱与凤翔王景并率兵出大散关,连下城砦。复命拱为西南面行营都监。蜀入闻凤州急,发卒五千余出凤州北堂仓镇路,行至黄花谷,将绝周师粮道。拱与王景侦知之,命排阵使张建雄领兵二千直抵黄花谷,又遣别将领劲卒千人出敌后,截其归路。敌果为建雄所败,奔堂仓,又为劲卒所逼,合势掩击,擒其监军王峦、孙韬等千五百余。由是剑门之下,州邑营砦,望风宵遁,秦、凤、阶、成平。召归,宴于金祥殿。赐袭衣、金带、银器、缯帛、鞍勒马。
  11. 《宋史•卷二百五十五•列传第十四》:显德二年,世宗亲征淮南,以拱权东京留守兼判开封府事。时扬州初平,南唐令境上出师,谋收复。韩令坤有弃城之意,即驿召拱赴行在,拜淮南节度,依前宣徽使兼缘江招讨使,以令坤为副。时周师久驻淮阳,都将赵晁、白廷遇等骄恣横暴,不相禀从,惟务贪滥,至有劫人妻女者。及拱至,戮其不奉法者数辈,军中肃然。六月,追叙秦、凤功,加检校太尉。
  12. 《宋史•卷二百五十五•列传第十四》:时周师围寿春经年未下,江、淮草寇充斥,吴援兵栅于紫金山,与城中烽火相应。而舒、蕲、和、泰复为吴人所据。拱上言欲且徙扬州之师并力攻寿春,俟其城下,然后改图进取。世宗从之。拱乃封库,付扬州主者;复遣本府牙将分部按巡城中。秋毫不犯,军民感悦。及师行,吴人有负糗粮以送者。至寿春,与李重进合势以攻其城,改淮南道招讨都监,败淮南军二千于黄蓍砦。
  13. 《宋史•卷二百五十五•列传第十四》:淮南平,改山南东道节度,俄充西南面水陆发运招讨使。
  14. 《宋史•卷二百五十五•列传第十四》:始名训,避周恭帝讳改焉。
  15. 《宋会要辑稿•兵七•亲征》:太祖建隆元年四月十四日,昭义军节度李筠叛。…… 二十四日,次荥阳,西京留守向拱、河阳节度使赵晁来朝。太祖召拱与语,拱曰:“李筠逆节久露,兵势渐盛,陛下宜速济大河,历太行,乘其未集而击之,平贼必矣。若稽浃旬,臣恐贼锋益炽,攻之难力矣。”帝深然之。
  16. 《宋史•卷二百五十五•列传第十四》:乾德初,从郊祀毕,封谯国公。
  17. 《宋史•卷二百五十五•列传第十四》:拱尹河南十余年,专治园林第舍,好声妓,纵酒为乐,府政废弛,群盗昼劫。太祖闻之怒,移镇安州,命左武卫上将军焦继勋代之,谓继勋曰:“洛久不治,选卿代之,无复效拱为也。”
  18. 《续资治通鉴长编•卷十八》(太平兴国二年):上初即位,安远节度使向拱、武胜节度使张永德、横海节度使张美、镇宁节度使刘庭让皆来朝。癸亥,以拱、永德并为左卫上将军,美为左骁卫上将军,庭让为右骁卫上将军,制辞云:“不敢以藩领之任重烦旧德也。”
  19. 《宋史•卷二百五十五•列传第十四》:八年,代王彦超判左金吾街仗事。表献西京长夏门北园,诏以银五千两偿之。
  20. 《宋会要辑稿•礼四一》:左卫上将军向拱,雍熙三年正月。……并辍一日。
  21. 《宋会要辑稿•兵七•亲征》:太祖建隆元年四月十四日,昭义军节度李筠叛。…… 二十四日,次荥阳,西京留守向拱、河阳节度使赵晁来朝。太祖召拱与语,拱曰:“李筠逆节久露,兵势渐盛,陛下宜速济大河,历太行,乘其未集而击之,平贼必矣。若稽浃旬,臣恐贼锋益炽,攻之难力矣。”帝深然之。
  22. 《宋会要辑稿》:宋太祖建隆二年四月,西京留守向拱言:重修天津桥成,甃石为脚,高数丈,锐其前以疏水势,石缝以铁鼓络之,其制甚固。降诏褒美。
  23. 23.0 23.1 《洛阳缙绅旧闻记•向中令徙义》 .国学导航.2017-03-05
  24. 《东莱集》 .古籍文献网.2017-03-17
  25. 25.0 25.1 《宋史•卷二百五十五•列传第十四》.国学导航.2016-0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