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史蒂芬·平克

圖片來自TheGuardia

出生    1954年9月18日

母校    哈佛大學麥基爾大學

知名於   實驗心理學家科普作家

現職     哈佛大學心理學系教授

專業領域  演化心理學,認知科學

史蒂芬·亞瑟·平克英語:Steven Arthur Pinker;1954年9月18日),在蒙特利爾長大,加拿大–美國實驗心理學家、認知科學家和科普作家。平克廣泛宣傳演化心理學心智計算理論的心態而聞名於世。

1976年畢業於麥基爾大學獲得學士學位,1979年穫哈佛大學博士學位,專攻實驗心理學。在史丹佛作完一年研究後,到麻省理工學院任教。目前是哈佛大學心理學系的約翰斯通家族(the Johnstone Family Professor )教授。他從事語言、認知和社會關係方面的研究,曾在斯坦福大學麻省理工學院任教。

他是美國國家科學院的當選成員、兩次普利策獎(Pulitzer Prize)入圍者、年度人文主義者。獲得九位榮譽博士學位者,外交政策雜誌「世界百強公共知識分子」和時代雜誌「當今世界最具影響力的 100 人」之一。他是美國傳統詞典使用小組( Usage Panel of the American Heritage Dictionary), 的主席,並經常為《紐約時報》撰稿,《衛報》和其他出版物。他的第十二本書將於 2021年9月出版,名為《理性:它是什麼,為什麼看起來稀缺,為什麼重要》(書名原文:What It Is, Why It Seems Scarce, Why It Matters.)。

他以倡導進化心理學心智計算理論而聞名。把語言是一種「本能」或由自然選擇作生物適應形成這些主張普及。在這一點上,他反對喬姆斯基和其他視語言能力為其他修改產品的人。平克著有《語言本能》、《心智探奇》等。他的著作已經贏得了無數獎項,並且是《紐約時報》的暢銷書。

目錄

觀點和爭議

基因對人的塑造

平克在其著作《白板》中提出「人生來並非是一張白紙,基因和環境對人的塑造,比我們想象的重要得多」的觀點,挑戰了輿論的政治正確即「人人生而平等」、「不同種族之間不存在基因上的優劣和差異」。從2015年各時間到2020年喬治 弗洛伊德事件導致的騷亂中,平克發表了數條推特論及種族主義和暴力。其中6條推特頗有爭議,遭到數百名學者聯名要求美國語言學會撤銷平克在此會的傑出學者身份[1][2]

著作

文章及論文

其它事件

2019年香港反送中運動裏爆發了香港中文大學衝突,香港警察攻進了香港中文大學史迪芬·平克參與了香港監察發起的學術界聯署,讉責香港警察的暴力行為[3],並促請香港政府捍衛學術自由以及成立獨立調查委員會。其它參與的知名學者包括諾姆·杭士基齊澤克揚尼斯·瓦魯法基斯羅拔·彼得·佐治朱迪斯·巴特勒

訪談

談話影片

討論


視頻

Is the world getting better or worse? A look at the numbers

參考文獻

  1. Michael Powell. How a Famous Harvard Professor Became a Target Over His Tweets. The New York Times. 
  2. 徐悅東. 550多位學者發公開信,譴責史蒂芬·平克忽視社會不公. 新京報. 
  3. 逾 3,700 國際知名學者聯署 譴責香港警暴 促大學拒警進入校園 | 立場報道 | 立場新聞. 立場新聞 Stand News. [2020-02-0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5-19) (英語). 

外部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