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寨墓群
北寨墓群 |
中文名称 : 北寨汉墓 地理位置 : 山东省临沂市 俗 称 : 将军冢 地 位 : 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北寨墓群位于山东省沂南县城西北3公里的寨村内,俗称“将军冢”。是中国现已发现的、保存最完整的一座汉代(公元前206-公元220年)画像石墓。
现已探明古墓六座。一号墓为大型画像石墓,墓内分前、中、后三主室和东、西侧室,共八室,面积为88.2平方米,用石材280块,其中画像石42块,主要内容有:攻战图、祭祀图、出行图和乐舞图等。二号墓为大型砖石结构多室墓,墓葬布局与一号墓基本相同,出土文物80余件,其中五龙戏珠三足砚和铜女俑十分珍贵。三号墓、四号墓均为小型砖室墓。另外还发现两座小型石室墓和砖室墓及其它遗迹现象。
北寨墓群布局清晰,墓室结构严谨,画像内容丰富,造型奇巧,是不可多得的艺术瑰宝。
1977年被列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并被制成模型陈列在中国历史博物馆供人们参观。此墓作为一词条已收入《中国名胜辞典》,《中国大百科全书》,有一幅画像被中学历史课本采用作教材[1]。
目录
基本状况
北寨墓群位于山东省沂南县城西四公里的界湖镇北寨村内,现已探明古墓六座,科学挖掘三座,对外开放两座。北寨墓群的保护范围为:以北寨墓群一号画像石墓中心为基点,向北365米,向南300米,向东280米,向西235米;建设控制地带为:以北寨墓群重点保护范围界桩为基点,向北625米,向南155米,向东135米,向西至汶河。
一号墓
系大型画像石墓,该墓墓室结构复杂、严谨,由墓道、墓门和前、中、后三主室及东三侧室、西二侧室组成,各室间有门相通。前、中室由八角形擎天柱、斗拱、过梁分隔为东西二间,后室由地袱、斗拱过梁、两侧板分隔为东西二间,后侧室在该墓东北角,其室北头一有一隔墙,厕所就在这隔墙之内。整个布置相当平衡,均在一条中轴线上。主轴线南北向,墓门南偏西9度。墓内东西宽7。55米,南北长8。70米,占地面积88。2平方米,体积326。34立方米。共享石材280块,其中画像石42块,画像73幅,画像面积44.227平方米。画像石主要内容有:攻战图、祭祀图、出行图、丰收宴享图和乐舞百戏图等。画像雕刻细腻,技法多样,气魂雄浑,是汉画像石艺术发展时期具有代表性的佳作,该画像石墓也是民间匠师创作的集建筑、绘画、雕刻于一体的杰出作品。
二号墓
系大型砖石结构多室墓,位于一号墓的南面偏东,两墓相距20米,1994年春发掘。墓葬布局与一号墓基本相同,也由墓道、墓门和前、中、后主室及东三侧室、西二侧室组成。除墓门和前、中室四壁,西二侧室的隔墙为石材外,均有青砖作材料。后室由一道砖墙分隔为东西两间。各室间有门相通。室顶为青砖起券。室外南北长9。10米,东西宽8。52米。整个墓室布置相当平衡,均在一中轴线上,主轴线南北向,墓门南偏西9度。
三号墓
在二号墓的西面,相距12米,群众修建房屋时发现,1994年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组织人试掘,未发现。
四号墓
在一号墓西南100米处[2],小型砖石墓,1994年10月村民挖地窑发现,经沂南县文物管理所抢救性发掘,出土文物50余件,清理后封土保护。
五号墓
六号墓
分别位于距二号墓南约25米、东30米处,山东省文物科技保护中心1994年5月勘探发现,未发掘。
综合地形地貌和钻探,山东省文物科技保护中心专家分析,除以上6座墓外,北寨村地下还分布有其它坟墓及唐宋时期的遗存。
画像石内容
画像石全部出自于一号墓。全墓共有画像石42块,画像73幅,画面总面积44。227平方米。《沂南古画像石墓发掘报告》以下简称(《发掘报告》)依据画像石拓本把画像分为73幅,实际上位于前室和中室的八角形擎天柱,其八面均为独立的一幅画像,因此画像应超过73幅。所有画像分刻于墓门上及前、中、后三室内。从表面看来,它们是零散的,每幅各有其主题;但细看之后会发现,它们有其内在的联系而自成整体,整个画面具有连续性和故事性。全部画像石分为四组,每组各有其主题和明确的主题思想。在每组的画像石中,有些是表现主题思想的,有些是衬托主题思想的,而在前、中、后三室中,还有些是专门作主题装饰的:
第一组为墓门画像石,共4幅。此组画像以刻在门楣上的胡汉战争图为中心,其主题思想是写出墓主人生前最重要、最让人景仰怀念的事迹——曾率领军队打败过外族人的侵略。图中部一座有桥柱、栏杆、华表的大桥,桥上和桥右(以观者定方位,下同)大批手执刀、盾、矛、斧的汉朝步、骑兵和一辆轺车由右向左行进;左边有执刀、盾、弩箭的胡骑、胡卒翻越重叠山峦右向而来。双方正在桥头展开激战。衬托这一主题思想的,则是三根门柱上的东王公、西王母以及羽人、玉兔捣药、伏羲、女娲、蹶张、仙人、异兽等,用以表现人类的起源,神仙的灵异,含有辟除不祥、保护墓中人之意。桥下有划船、捕鱼者,表示桥下有水流。
第二组为前室画像石,共29幅。画像刻于四壁、立柱、斗拱、过梁及室顶。此组以刻于东璧、南璧和西璧三横额的吊唁祭祀图为中心。主题思想是写出墓主身后的哀荣,说明他死后有多少人来献祭,致祭者是如何的肃穆虔诚,所以接连用三幅祭祀图来表现。其中两幅是墓主人的从官属吏向他献祭的情形,刻有捧简牍、执彗、持梃、执笏的献祭者在堂、屋前迎候前来吊唁祭祀的众多宾客;一幅表现的是各地亲朋好友派人携礼品来献祭的情形,画中雕刻一重檐双阙的祠堂,祠堂前的广场上陈列大量祭品,祭拜者已下车进行拜祭。南壁东西两段上的伐鼓图和拥彗图,还是祭祀仪节中的一部分;中立柱上的武器库和捧盾图,用来表现死者的身份,和祭祀图有间接的联系;这些都是主题画的从属画。衬托这组主题思想的,为室中神话人物、奇禽异兽各图,如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四神及奇禽、异兽、仙人、神怪、铺首、云纹等,同墓门一样,含有百灵呵护之意。此外有专作装饰用的图案画,如栱上、藻井上的画,在整组画中,只起附庸的、补充的作用。两室顶分别刻穿璧纹和莲花纹。
第三组为中室画像石,共32幅。画像刻于四壁、中立柱、斗拱、过梁及室顶。此组以刻在四璧上横额上的反映墓主人生活内容的画像为中心,主题思想是写出墓主人生前的身份和他的富贵逸乐的生活。在这一组的主体画中,南璧上横额西段和西璧、北璧上横额四幅相连接的车马出行图最为主要,画出墓主人的大官僚身份:众多亲朋在宅院、双阙前恭迎庞大的车骑队伍,从宅院的建筑形式和车骑队伍后无送者,反映出墓主人应是出游归来。其次为南璧上横额东段的丰收宴享图,刻粮仓、粮堆、装满粮食的牛车,主人督导仆役装粮入库的丰收图,画出墓主人大地主的身份。再次为东璧上横额上的乐舞百戏图:众多伎艺人表演飞剑跳丸、顶橦、走绳、七盘舞、鱼龙曼衍之戏、车戏、马戏,以及敲击钟、鼓、磬、铎,吹奏排箫、笙、竽、埙和抚琴等,画出墓主人生前的享受。南壁中立柱上的马厩图,仍是画的墓主人生前生活的一部分,为主体画的从属画。衬托此组主题思想的,是室中上横额下四周的9幅18个历史故事图和历史人物图,包括仓颉造字、卫姬请罪、尧舜禅让、周公辅成王、蔺相如完璧归赵、晋灵公纵犬咬赵盾、孔子见老子、荆轲刺秦王、聂政刺韩累等,并有榜题“苍颉”、“齐桓公”、“卫姬”、“御者”、“齐侍郎”、“苏武”、“管叔”、“令(蔺)相如”、“孟犇”、“铁揗”、“晋灵公”、“敖(獒)也”等12处48字。这些故事可能是墓主人生前津津乐道的故事,故事中的圣贤豪杰,可能是墓主人生前景仰的人物,此与主体画仍有关联。此外神话人物、奇禽异兽、神怪、东王公、西王母、佛教造像、龙、云纹等各图,也是衬托主题思想的。同前室一样,栱上、柱础上、藻井上也有作补充的莲花纹、方格纹和圆饼纹等图案画,并加施黑、绿、红三色彩绘。
第四组为后室画像石,共8幅。分布于后室中隔墙上。后室是安置棺木的地方,等于人生前的寝室[3]。寝室左右两间,表明是夫妻合葬,中间虽有间隔,但相互间可以自由往来。此组画的主题思想是写出墓主人夫妇生前闺房内的生活,用仆人涤器图、侍女执镜捧奁图、衣履图和男仆送馔备马图来表现,图中有家具、日用品、酒器、兵器、仆人以及驱邪逐鬼的方相氏等。同前室和中室一样,也有衬托主题思想的奇禽异兽的画和作补充用的图案画)。其中最有趣的是一幅狗抓耗子图,狗作弓身欲扑状,其前一只耗子瑟瑟发抖,表现出浓厚的民间生活的气息。
四组画虽各有其主题思想,但各个主题并不是孤立的而是互相联系的,它们成为墓主人的一部“荣哀录”。它们表现出墓主人生前建功立业的伟绩,安富尊荣的生活,死后丧祭仪式的隆重,并期望他长眠于这宏丽的墓室中,有神灵的佑护,千年永固。
综合评价
沂南北寨汉画像石墓,规模宏大,墓室结构复杂,画像雕刻精美,内容极其丰富,俨然一座庄严肃穆,而又富丽堂皇、美轮美奂的地下府第,是我国现已发现的、保存最完整的一座画像石墓,它所涵盖的意蕴丰富的文化内涵,变化万端的图象内容,堪称出类拨萃的冠冕之作。该墓的发现与挖掘,是中国当代考古学研究与汉画像石研究中具有重要意义的一件事情,在全国的汉画像石墓中,它以结构完整、图像内容丰富且保存完好,而被誉为“不朽的艺术丰碑”。该作为一词条,已收入《辞海》、《中国大百科全书》中,《世界美术史》、《中国美术史》、《中国建筑史》等也曾分门别类地作过介绍。画面“七盘舞”已收入《辞源》作为词条“七盘舞”的插图;画面“车马出行图”作为《中国历史》高一教科书的封面内容,自上世纪五十年代起一直延用了几十年。画面“丰收宴享图”中的收租部分,曾以“豪强地主田庄的粮仓”为题被编入初中《中国历史》教材中。中国中央电视台、日本国家电视台曾从中华文明精品的角度摄制了专题片。中央电视台二频道《走遍中国》栏目、四频道《艺术品投资》栏目、十频道《探索发现》栏目、山东电视台《收藏天下》栏目等都摄制、播放了专题片,一次次引起了轰动。
1954年5月,在北京故宫午门正殿举办了“全国基本建设出土文物汇报展览”。此次展览,是从建国6年来全国基本建设中出土的13万余件文物中选出3760件加以展出,历时半年,观众达17万余人次。1954年5月,毛泽东三次到故宫午门城楼参观展览,每次都看得很仔细,当毛泽东听了讲解员关于山东省沂南县出土画像石的介绍后,立即笑着问:“怎么知道它是汉代的?”讲解员从服饰、制度等方面回答了提问。毛主席满意地点点头,并指着画像石上的杂技图案,对周围的同志们说:“这就是我们汉代的杂技图啊!”当看到反映当时大地主收租子的画像石拓片时,毛主席亲切地对跟随的警卫战士说:“这就是中国的历史,你们要好好地学习”。
毛主席对沂南北寨汉墓画像石的盛赞,原载1977年10月14日《光明日报》记者文章《毛泽东视察博物馆》,黄丽墉在其编着的《毛泽东读古实录中》[4],对此谈话资料予以节录。这是迄今的历史记载中,沂南北寨汉画像石墓得到的唯一一位领袖人物的盛赞和评价。这个评价,使人们深切地领略到人民领袖毛主席博古通今的渊博学识,这对我们当前乃至今后一段时间内,深入研究画像石这一重要课题,将有极大地启迪和指导作用。
中国人民银行从2006年开始,连续三年(2006年~2008年)发行第29届奥林匹克运动会纪念币,每年发行一组,其中贵金属纪念币中共6枚金币、12枚银币。六枚金币中的第一枚的主景为中国古代马术运动,图案中的马术体育造型,取之于一号墓“乐舞百戏”中的“马术”表演[5]。画面上一马飞奔,四蹄腾空,一男子左手执手戟,右手扶马鞍,身体腾空,居于马背之上。整幅画像造型夸张优美,动态感强,人物几乎完全飞离奔马,服饰飘荡闲逸,令人叹为观止。
视频
北寨墓群 相关视频
参考文献
- ↑ 北寨墓群: 画像石登上了教科书,新浪网,2010-4-27
- ↑ 沂南县界湖镇,临沂市情网,2008-5-5
- ↑ 临沂沂南北寨汉墓博物馆,沂南汉墓石画像,沂南汉墓群 ,搜狐网,2019-05-22
- ↑ 毛泽东读古书实录,光明网,2013-08-28
- ↑ 中国人民银行第29届奥林匹克运动会纪念币乐舞百戏”中的“马术”表演,行知部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