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利奧普·莫札特

利奧普·莫札特原圖鏈接圖片來源

利奧普·莫札特德語Johann Georg Leopold Mozart,1719年11月14日-1787年5月28日),出生於神聖羅馬帝國奧格斯堡帝國自由城市(今德國),在神聖羅馬帝國奧地利大公國薩爾斯堡(名義上帝國首都)逝世,是音樂家胡爾夫岡·阿瑪迪斯·莫札特和瑪利亞·安娜·莫札特的父親。

[1]利奧普·莫札特和兒子胡爾夫岡·阿瑪迪斯·莫札特和女兒瑪利亞·安娜·莫札特的合照

目錄

真心愛音樂,練到半夜都不停歇、父母出馬逼迫休息

利奧波德完全看出這種驚人的專注力源自何處:莫札特對音樂的熱愛。每當利奧波德拿出要莫札特挑戰的艱深樂譜,他的眼睛會發亮。如果是難以駕馭的新曲目,他會日以繼夜的鑽研,過不了多久便能彈奏自如。晚上,父母還得逼迫他停止練習、乖乖上床就寢。他的學習熱忱年年遞增,就算必須跟其他小朋友一起玩耍時,他也會設法把遊戲變成納入音樂的活動。但他最愛的,是即興改編已經彈奏一段時日的樂曲,為曲子添上迷人又有新鮮的個人色彩。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莫札特 -

莫札特小小年紀就多愁善感異常,情緒時常大起大落,一會兒鬧脾氣,一會兒又熱情洋溢。他臉上經常掛著焦慮,唯有在鋼琴前坐定時才能放鬆下來,接著便行雲流水、在音樂中渾然忘我。


1762年某天,利奧波德聽到自己的一對兒女共彈了一首雙鋼琴樂曲,於是靈光一閃。女兒瑪麗雅.安娜是才華洋溢的鋼琴演奏家,莫札特則是名符其實的音樂天才。姊弟倆就像一雙珍寶,散發天生的迷人風采,莫札特甚至具有明星潛質。利奧波德身為一介宮廷樂師,收入頗低微,但他嗅到了靠兒女發財的機會了。幾番考量後,他決定舉家前往歐洲各地的首都作巡迴,在王室及民眾面前表演並收取費用。為了增加噱頭,他替孩子們盛裝打扮,瑪麗雅.安娜扮成公主,莫札特則是戴上假髮、穿著華麗背心,打扮成大臣,腰間還佩掛一把寶劍。 莫札特與其姐姐和父親。

小小年紀進軍歐洲巡演,連國王、皇后都盛讚

他們的第一站是維也納,姊弟倆立刻迷倒了奧地利皇帝和皇后。之後前往巴黎停留數月,進宮為王室演出,路易十五世國王(King Louis XV)甚至開心地讓莫札特坐到他的大腿上。他們接著在倫敦一待就是一年多,為形形色色的廣大觀眾演出。兩個盛裝打扮的小孩看來十分討喜,但莫札特的演奏更教觀眾驚豔不已。他學會父親設計出的許多小把戲,像是坐在鋼琴前用一塊布遮蔽視線,然後光憑一根手指彈奏小步舞曲;或機靈地即興演奏知名作曲家新推出的曲目;他也會演奏自己的作品,不論曲子多陽春,一個七歲小孩能彈奏自己創作的奏鳴曲已足以教人刮目相看。最神乎其技的是,莫札特的小小手指可以用驚人速度在琴鍵上輕快飛舞。

巡迴表演久了,一個有趣的模式漸漸成形。莫札特一家人受邀前去觀光,在鄉間遊歷或出席各種社交聚會,莫札特則是裝病或喊累找藉口推拖邀約,然後把時間省下來投注在音樂上。他慣用的招數會是跟造訪的宮廷裡最傑出的作曲家搭上線,在倫敦期間,莫札特就讓巴哈(Johann Sebastian Bach)的兒子,也是優異的作曲家約翰.克利斯提安.巴哈(Johann Christian Bach)留下良好印象。當全家受邀到別處作短途旅行時,他便有了最佳的託辭:已經請約翰.克利斯提安指導他作曲。

莫札特按此策略,接受邂逅的每一位作曲家指導,所受的音樂薰陶遙遙領先任何其他小孩。有人認為他從小就如此專心致志,豈不是失落了童年,但莫札特熱愛音樂,樂於不斷接受音樂上的挑戰,從中獲致的喜悅萬萬不是任何娛樂或遊戲能相比擬。 巡迴表演雖賺進豐厚收入,卻差點以悲劇收場。1766年,開始踏上歸程的一家人來到荷蘭,莫札特染上嚴重的熱病,迅速消瘦,時而清醒時而昏迷,甚至一度瀕臨死亡。後來,高燒神奇地退了,他花了幾個月漸漸恢復健康,但這一場重病徹底改變了他。他從那一刻起老是感到悶悶不樂,覺得自己會是早逝的命運。

莫札特一家人全仰賴兩小巡迴表演的收入,但邀約隨著時間過去漸漸減少。其一是新鮮感消退,其二是孩子們長大了也不若年幼時可愛討喜。利奧波德急著另闢財源,於是又構思了另一個計畫。莫札特逐漸成為有模有樣的作曲家,具備譜寫各類型樂曲的能力,他決定為兒子敲定宮廷作曲家這個鐵飯碗,同時為他招攬譜寫協奏曲及交響樂曲的生意。擬定這個目標後,父子倆便在1770年展開一連串的義大利行程,當代一切與音樂有關的事物皆是由義大利發跡。[1]

正式在義大利成為宮廷作曲家

義大利之行相當順利。莫札特在所有的重要宮廷施展超群琴藝,交響樂和音樂會作品皆獲得許多好評,以一名青少年來說,表現已是可圈可點。他再度得以與當時最著名的作曲家們往來,強化了早年在旅行中學到的音樂知識。不只如此,他重新邂逅了自己最熱愛的音樂類型:歌劇,他從小就認定自己的生命任務是要譜寫出雋永的歌劇。莫札特在義大利見識到製作最精良的歌劇,才意識到自己這份狂熱的根源:歌劇是以純音樂形式演繹的戲劇,用具有無限潛能的人聲表達七情六慾,支撐起整體氣勢。儘管莫札特得到許多關注與啟發,但在花了將近三年走訪義大利各地宮廷後,都沒有得到能與他才華相匹配的宮廷職務或生意。於是,父子倆在1773年返回薩爾茲堡。

利奧波德與薩爾茲堡大主教在棘手的談判後,總算為兒子敲定宮廷樂師兼作曲家的職位,酬勞相對還算優渥。從各方面來看,這是一項不錯的安排:莫札特不必再為金錢煩惱,能將大把時間拿來作曲。但幾乎從一開始,莫札特心裡就不是滋味,整個人不禁心浮氣躁起來。他大半的年少時光都花在歐洲巡迴表演,與傑出的樂壇菁英往來,聆聽名氣最響亮的管弦樂隊表演,如今淪落到在鄙俗的薩爾茲堡落腳,孤立於歐洲的音樂勝地之外,在沒有劇院、也沒有歌劇的城市裡討生活。

更惱人的是作曲這事愈來愈令他氣餒。自從有記憶以來,他的腦子裡總是充滿音樂,但幾乎都是別人的作品,他知道自己的作品說穿了,就是以其他作曲家的樂曲為基礎,然後用高明的手法加以模仿、改編。他如同一株幼苗,把各種相互交融的音樂風格當作周遭環境所供給的養分,照單全收。他感覺到內心深處在騷動,他想發表自己的音樂,停止模仿。這片土壤如今已蘊含飽滿的養分。在青少年時期,他承受各種矛盾的強烈情緒侵襲:興高采烈、抑鬱沮喪、渴望性愛。他最大的願望就是把那些滋味全數移植到作品裡。

他沒有意識到自己其實已經開始嘗試這樣做了。他為弦樂四重奏撰寫一連串悠長的慢樂章,以各種怪異的情緒組合作為鋪陳,並不時用大幅度的漸強音表現焦慮。他向父親展示這些慢樂章,可把利奧波德嚇壞了。莫札特為宮廷譜寫逗人開心的樂曲,作為一家人的主要收入來源,要是宮廷或大主教聽到這些新作品,肯定會認為莫札特瘋了。更何況這些作品對薩爾茲堡的宮廷樂師來說太複雜,根本無力演奏,他要求兒子別繼續沉迷在怪誕的音樂當中,或至少等找到其他能餬口的工作再說。

莫札特勉為其難地答應,但隨著時間流逝卻愈來愈抑鬱。他被迫譜寫的音樂毫無生氣,平凡無奇,完全無法反映他的內心世界。他創作的曲目因此銳減,也鮮少公開表演,這是他有生以來第一次喪失對音樂的熱情。他覺得自己宛如囚徒,所以脾氣漸趨暴躁。當他在公眾場合聽到歌劇的詠歎調,會想起自己原本可以譜寫出怎樣的樂曲,意志便消沉起來。他與父親爭執不斷,從憤怒轉為哀求父親原諒他的叛逆。慢慢地,他想認命了:他會身陷在薩爾茲堡英年早逝,他知道自己有本事創作的那種音樂,世人將永遠無緣得見了。

與爸爸關係破裂,卻意外找到自己的方向

1781年,薩爾茲堡大主教邀莫札特陪他前往維也納,打算在當地讓旗下才華洋溢的宮廷樂師亮相。在維也納期間,宮廷樂師一職的本分突然變得鮮明起來,大主教把他當成私人助理一般呼來喝去,原來他充其量只是名僕役。這下子,莫札特過去累積了7年的怨憤一下子全都浮了上來。他已經25歲,寶貴的光陰正在流逝,父親和大主教還這般拖累他的腳步。

他愛父親,也仰賴家人的親情,但再也無法忍受自己的處境了。一行人準備啟程返回薩爾茲堡時,他做出驚人之舉:拒絕離開。他請求解除宮廷樂師一職,大主教一開始對他極盡侮辱之能事,最後終於不得不讓步。父親與大主教站在同一陣線,苦勸兒子回家,並表明會饒恕他這次的任性。但莫札特心意已定:留在維也納。結果,他後半輩子再也沒離開這個地方。

與父親的決裂是難以挽回又極度痛苦的,但他自覺時日不多,想創作的東西卻多到彷彿無法全數完成。他懷抱比童年時期更甚的滿腔熱血投入音樂,無數的靈感彷彿被壓抑得太久而瞬間傾巢而出,締造了音樂史上前所未見的創意大爆發。

過去20年的學徒訓練為這一刻作足了準備。他培養出強大的記憶力,多年來融會貫通的和聲、曲調全都牢記於心,他思考的不是個別音符或和弦,而是整段音樂,他會把在腦海裡聽見的旋律立即寫下來。曾經目睹他作曲的人無不震懾於其神速,就拿他的歌劇《唐.喬凡尼》(Don Giovanni)來說,莫札特在布拉格首演前夕出門飲酒作樂,聽到朋友提醒他序曲尚未完工才急忙趕回家,太太在一旁唱歌為他提神,他則在幾個鐘頭內寫就史上極其受歡迎、精妙的序曲。

更重要的是,他長年學習作曲之故,任何你想像得到的音樂類型他都如數家珍,累積下來的超凡功夫讓他能用現有音樂類型表達新的東西,可以拓展音樂的疆界,甚至憑藉自己的創造力來改造。他感受到內心騷亂,積極尋找讓音樂變得既強大又具張力的表現方式,而不僅僅是充當裝飾的配角。

鋼琴協奏曲和交響樂在當時已成為輕鬆、膚淺的音樂類型,樂章簡短、旋律冗贅,通常是由小型管弦樂隊在演奏。莫札特從內在結構全面改寫形式,譜寫的樂曲適合規模更大的管弦樂團,擴增了小提琴手的陣容,這樣的管弦樂團可以演奏出當時前所未聞的震撼樂音。他的慢樂章遠遠超越一般曲目的篇幅,在開場時巧妙地建立緊繃氛圍與運用不協和音,在第二慢樂章繼續增強,最後以壯闊、充滿戲劇效果的終曲收尾。他賦予作品多元表達懼怕、悲傷、示警、憤怒、歡悅、狂喜的力量,排山倒海而來的嶄新樂音涵蓋如此眾多的層面,聽眾聽得如痴如醉。如此創新的作品問世後,所有的作曲家幾乎都無法回歸原本大行其道的空洞宮廷音樂。歐洲音樂從此翻了個樣貌。[2]

身懷卓越的音樂奇才

莫札特不是出於挑釁或反叛才作創新,他的創造欲不由自主地浮現,正如蜜蜂分泌蜂蠟一般自然。身懷卓越的音樂奇才,情不自禁想把每一種音樂類型滲透入自己的風格。

莫札特持續其狂暴的創作步調,終至耗盡心力。他在1791年最後一齣歌劇《魔笛》(The Magic Flute) 首演兩個月後離世,得年35。在他過世幾年後,世人才懂得欣賞他在《唐.喬凡尼》等作品中開創的先進音樂,《唐.喬凡尼》後來成為史上演出頻率最高的五大歌劇之一。[3]

音樂作品

Johann Georg Leopold Mozart. Serenade in D major for trumpet, trombone & string orchestra

Johann Georg Leopold Mozart,是音樂家胡爾夫岡·阿瑪迪斯·莫扎特和瑪利亞·安娜·莫札特的父親。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