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高線
八高線(日語:八高線/はちこうせん Hachikō sen)是一條連結日本東京都八王子市八王子站和群馬縣高崎市倉賀野站,屬於東日本旅客鐵道(JR東日本)的鐵道路線(地方交通線)。實際運行時倉賀野站到發的所有列車都以鄰站高崎線高崎站為起終點。八高線的「八」來自八王子、「高」來自高崎。
目錄
線路概要
八高線自東京都的八王子市向北延伸,穿過埼玉縣的西部後到達群馬縣的高崎市,是東京都內唯一一條包含非電化區間的JR線路。自1996年(平成8年)3月16日埼玉縣日高市的高麗川站以南進行電化改造起,八高線上的運營系統以高麗川站為界徹底南北分開,以南的電車自高麗川站起進入川越線直通運行。因此,高麗川站以南的電化區間也稱為八高南線,以北的非電化區間也被稱為八高北線,但是目前的乘車指示並不採用這一名稱。
全線根據《旅客營業規則 》包括在大都市近郊區間的「東京近郊區間」,也是IC乘車卡「Suica」的首都圈地域內。另外,此線位於東京近郊區間,是東京都內唯一一條位於電車特定區間 以外的JR路線,車費適用地方交通線的車費。
該線路在乘車指示中使用的線路顏色為灰色(■),電化區間的電車塗裝使用橙色和草綠色雙色帶(■■)。
路線資料
- 管轄(事業類別):東日本旅客鐵道(第一種鐵道事業者)
- 路段、路線距離(營業距離 ):八王子站-倉賀野站間 92.0公里
- 軌距:1067毫米
- 站數:23個(包括起終點站)
- 複線路段:北藤岡站-倉賀野站間(與高崎線共用路段)
- 電氣化路段:以下各路段均為直流電1500V
- 八王子站-高麗川站間
- 北藤岡站-倉賀野站間(與高崎線共用路段但於該線的列車以柴油列車運行)
- 閉塞方式:
- 八王子站-群馬藤岡站間:特殊自動閉塞式(軌道迴路檢知式)
- 群馬藤岡站-北藤岡站間:自動閉塞式(特殊)
- 北藤岡站-倉賀野站間:(複線)自動閉塞式
- 可進行列車交會車站:除越生站、折原站、用土站、松久站、丹莊站、北藤岡站外的車站
- 保安裝置:ATS-P
- 最高速度:85公里/小時(高崎線共用路段除外)
- 運轉指令所 :
- 八王子站-高麗川站間:拜島CTC中心
- 高麗川站-北藤岡站間:高崎綜合指令室(CTC)
- 最大坡度:20‰
八王子站-高麗川站間由八王子支社 管轄、毛呂站-倉賀野站間由高崎支社 管轄,高麗川站-毛呂站間(八王子站起約33.5公里[2])為兩支社的邊界。
車站列表
電氣化路段(八王子-高麗川)與非電氣化路段(高麗川-倉賀野)的運行系統完全分離,因此車站列表亦分成各自的路段記載。
廢除信號場
- 小野信號場:北藤岡站-倉賀野站間(八王子起計88.5公里 與北藤岡站合併)
建設歷史
在1922年(大正11年)4月11日頒布的《鐵道敷設法》(一般稱「改正鐵道敷設法」)別表第51條記載有「東京府八王子經由埼玉縣飯能到達群馬縣高崎的鐵道」這一預定線路,即現在的八高線。
1931年(昭和6年)12月10日,八高南線八王子站—東飯能站間開業,營業里程25.6公里。1933年(昭和8年)4月15日,東飯能站—越生站的14.0公里延伸區間開業;1934年(昭和9年)3月24日,越生站—小川町站的13.2公里延伸區間開業。
與此同期,1931年(昭和6年)7月1日,八高北線倉賀野站—兒玉站間開業,營業里程16.1公里。1933年(昭和8年)1月25日,兒玉站—寄居站的12.0公里延伸區間開業。
1934年(昭和9年)10月6日,小川町站—寄居站間的11.1公里區間開業。至此該線路全線開業,八高北線和八高南線統編為八高線[3]。1945年(昭和20年)8月24日,八高線的上、下行列車在小宮站—拜島站間的多摩川鐵橋上正面相撞,造成至少105名人死亡[4][5]。1947年(昭和22年)2月25日,八高線的一列下行列車在東飯能站—高麗川站間超速導致脫軌、翻覆,造成185人死亡[6]。
1958年(昭和33年)11月20日,八高線開始使用內燃動車組運營。1996年(平成8年)3月16日,八王子站—高麗川站完成電化,從此以高麗川站為界南北運轉系統分離,東京都也成為除沒有鐵道的沖繩縣外,自神奈川縣以後第二個不再使用內燃動車組運營定期列車的地區。
2005年(平成17年)3月31日,日本貨物鐵道停止在八高線上的貨運營業。
運營系統
八王子站—高麗川站
八高線的這一電化區間與川越線作為一個整體運營(參見右圖),大部分電車以八王子站和川越站作為運營的起、終點。在白天這個區間的電車運營間隔約為30分鐘,由於與川越線的運營間隔約20分鐘不一致,有部分電車在高麗川站折返或長時間停車。當川越線發生影響運營的故障時也取消直通以高麗川站作為終點折返運營。
此外,平日的早晨和傍晚各有2班上、下行列車,周末和節假日則各有1班上下行列車從拜島站經由青梅線直通中央線運營。自2008年3月15日時刻調整後夜間又增加了一班直通運營的車輛,終點為箱根崎站。除此以外,在1996年3月16日該區間完成電化改造時,八高線的部分列車曾以直通青梅線的方式以立川站作為起、終點,但這一設定在1999年12月3日的時刻調整後取消,目前只有中央線所屬列車進入八高線直通運營。
高麗川站—高崎站
八高線在線路上以倉賀野站作為終點,但是實際運營上車輛在這一區間從北藤岡站向倉賀野站開出約150米後匯入高崎線,幾乎所有的列車都以高崎站作為起、終點。
早朝通勤高峰時間段內,還開行有高麗川站和小川町站間、高崎站和兒玉站間運行的區間列車,而運營班次最少的小川町站至兒玉站區間則每小時僅有一班列車。此外,白天的部分2輛編成的列車是單人運行的。
票價計算
雖然八高線全線屬於東京近郊區間,但在票價上卻是東京都的JR線路中唯一不屬於電車特定區間的線路。因此,八高線的票價根據地方交通線的票價計算方法計價,價格較為昂貴。但在八王子站經由八高線換乘青梅線(拜島站以遠)和五日市線時,實際票價計算是按照從立川站迂迴的幹線票價計算方法計價。
使用車輛
八高線目前以高麗川站為界,以南使用電力動車組,以北使用內燃動車組。在南段區間電化前則是全線使用內燃動車組。
電力動車組
除了青梅線、中央線直通運轉的列車以外,八高線八王子站—高麗川站區間使用每節一側4門、每列4輛編成的電力動車組,這些動車組都是裝有半自動車門裝置的寒冷地區款式,屬於川越車輛中心。現行的不鏽鋼車輛車體塗裝為橙色和草綠色的色帶(■■)。半自動車門最初只用於冬夏兩季車輛等待會車和其他長時間停車的情況,但自2006年12月1日以後全年都採用半自動開關模式。
目前使用中的車輛
- E231系3000番台:2018年2月18日起,為汰換老化的205系投入運營,共有6列4輛編成。車輛為原中央、總武緩行線用E231系0番台改造而來。
- 209系3500番台:2018年5月7日起投入營運,共有5列4輛編成。車輛為原中央、總武緩行線用209系500番台改造而來。
- 青梅線、中央線直通運轉的列車:
過去曾經使用的車輛:
- 103系3000番台:1985年川越線電化後投入使用,曾有5列4輛編成。最後的運營是2005年10月2日作為「川越線電化20周年號」和10月12日因車輛故障臨時運營。
- 103系3500番台:和209系3000番台一樣是為八高線電化準備的車輛,曾有1列4輛編成。2005年3月終止運營。
- 205系3000番台:2003年11月10日起,為替換老化的103系投入運營,曾有5列4輛編成。2018年7月15日終止運營。
- 209系3000番台:1996年3月16日起投入運營,曾有4列4輛編成。2019年2月27日終止運營。
- 209系3100番台:2005年4月17日起投入運營,曾有2列4輛編成。2021年12月25日終止運營。
- 青梅線、中央線直通運轉的列車:
- 201系:2008年3月時刻調整後終止運營。
內燃動車組
目前,非電化區間的高麗川站—高崎站間統一使用屬於高崎車輛中心的KiHa 110系內燃動車組。車輛為2或3輛編成,運營類別顯示位於正面,運營終點表示位於側面,有部分車輛的側面為LED顯示。
在八王子站—高麗川站尚未電化時,八高線全線使用內燃動車組運營。在日本國有鐵道時代曾使用過KiHa 20型、KiHa 36型內燃動車組。改組為JR後使用Ki Ha 30型、KiHa 35型、KiHa 38型、KiHa 40型、Ki Ha45型內燃動車組[7]。其中KiHa 40型和KiHa 45型在1991年退出該線運營[8]。1993年3月18日,KiHa 110系作為寄居站、兒玉站—高崎站的區間列車投入運營。1996年八王子站—高麗川站電氣化後,高麗川站—高崎站間運營的列車統一為Ki Ha110系。
視頻
參考連結
- ↑ 『停車場変遷大事典 國鉄・JR編』JTB 1998年 ISBN 978-4533029806
- ↑ 中央線まめちしき 支社概要 プロフィール,東日本旅客鉄道八王子支社
- ↑ 八高線、全線開通から75周年-クイズラリーなどの記念イベントも. 八王子経済新聞. 2009-10-02 [2010-04-0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6-10) (日語).
- ↑ さびた車輪 八高線多摩川鉄橋事故. 読売新聞. 2002-02-13 [2010-04-0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12-31) (日語).
- ↑ 八高線多摩川鉄橋衝突事故について. 身心一如. [2010-04-0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5-29) (日語).
- ↑ 八高線・列車転覆事故. 事件史探求. [2010-04-0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0-06-29) (日語).
- ↑ 八高線データベース. やまてつ. [2010-04-0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6-12-21) (日語).
- ↑ キハ40系車歴表 【I】. 鉄道ピクトリアル (電気車研究會). 2008, (805): 80—81 (日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