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里米亞半島
克里米亞半島(Crimean Peninsulac,又譯作克里木半島)是黑海北部海岸上的一個半島,也是烏克蘭的一個自治共和國。
北部通過一條僅數公里寬的地峽相連,東部與俄羅斯隔刻赤海峽相望。
面積25500平方公里。人口:197.3萬(2007年)。全部人口中民族構成為:俄羅斯人58.32%,烏克蘭人24.32%,克里米亞韃靼人12.10%,白俄羅斯人1.44%,韃靼人0.54%,亞美尼亞人0.43%,猶太人0.22%,意大利人0.015%。
首府:辛菲羅波爾,位於半島中部。人口358,108(2001年)。
克里米亞分為25個地區:14個「區」(raion)和11個城市的市政府,正式稱為「市議會管轄的領土」。雖然塞瓦斯托波爾位於克里米亞半島,但在行政上獨立於克里米亞的其他地區,是烏克蘭兩個直轄市之一。[1]
目錄
歷史
今天能夠找到的最早的在克里米亞半島定居的人是凱爾特人。
公元前7世紀,斯基泰人開始排擠凱爾特人,只有在山區還有少數留了下來。與此同時希臘人開始在海岸建立殖民地。
公元前438年,博斯普魯斯王國成立,定都潘吉卡裴(Panticapaeum,今刻赤),領有刻赤兩半島及菲奧多細亞等地。這個國家與雅典的關係非常好,它向雅典提供麥和其它貨物。
公元前15年,克里米亞半島海岸上的國家和城市都淪為羅馬帝國的附屬國。
公元3世紀,東哥德人(Ostrogoths)在黑海北邊建國,領土包括大部克里米亞半島。
374年,匈奴人武力入侵東哥德王國,征服東哥德人後,克里米亞半島被匈奴人占領。
740年,可薩汗國達到鼎盛,疆域向西擴張到克里米亞和黑海北岸。
1016年,拜占廷軍隊消滅了突厥部族哈扎爾人(可薩人)在克里米亞半島上的國家。,拜占廷占領克里米亞南部。
13世紀30年代,蒙古人征服了克里木半島和黑海北岸草原地帶的阿蘭人(亞速人)、亞美尼亞人 、希臘人等當地居民。
13、14世紀之交,金帳汗國在索爾哈特(即舊克里木)設置總督管轄區。
1443年,成吉思汗之孫禿花帖木兒後人哈吉·格萊(1443~1466在位)在當地蒙古封建主的支持下,脫離金帳汗國,建立了獨立的克里米亞汗國。東以頓河下游為界,西至第聶伯河下游地區,向北一直延伸到耶列茲城和坦波夫。
1454年,哈吉·格萊把克里米亞河南岸的巴赫奇薩賴(今克里米亞巴赫奇-薩萊村)定為都城。
1475年,哈吉·格萊被土耳其人囚禁,但鄂圖曼人尊重克里米亞汗國的獨立,因此兩年後獲赦,成為奧斯曼土耳其帝國封臣,克里米亞汗國也成為奧斯曼帝國的附屬國。半島南部由土耳其人統治,哈吉·格萊可以繼續統治其餘的半島和北方草原地區,允發行自己的錢幣。他們之間關係特殊,奧斯曼帝國每有戰事也找韃靼人幫忙。
1502年,金帳汗國徹底崩塌,克里米亞成為金帳汗繼承人。竭力保護其他弱小汗國,在土耳其蘇丹支持下,力圖在伏爾加河沿岸重建穆斯林國家,為此同俄國進行了長期的鬥爭。
1512年,克里木汗國突然進攻莫斯科,在大肆掠奪後撤軍。從此莫斯科大公國和克里木汗國之間正式成為敵對關係。
17世紀,沙俄同土耳其進行了9次爭奪克里米亞的戰爭。
1774年,俄土兩國締結的《楚庫克-凱那爾吉和約》,克里木汗國脫離土耳其而獨立。這一和約是打開克里木大門的鑰匙,保障了俄羅斯自由出入亞速海的刻赤和葉尼科列塞以及黑海邊第聶伯河口附近的金布恩要塞。
1777年起,克里米亞汗國附屬俄羅斯。在被沙俄併吞前,克里米亞維護了伊斯蘭邊界,定期掃蕩南俄,阻止斯拉夫人定居草原。
1783年,俄羅斯正式將整個克里米亞半島納入版圖,屬塔夫里達州管轄。克里米亞汗國滅亡。
1854年至1856年間,克里米亞爆發了以俄羅斯為一方、英國、法國、土耳其皮埃蒙特和奧地利為另一方的漫長而艱苦的「克里米亞戰爭」。這場拉鋸戰以西方盟國最終艱難取勝而告終。
1918年,克里米亞建立塔夫里達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成為俄羅斯聯邦的成員。
1921年,克里米亞成立隸屬俄羅斯聯邦的克里米亞韃靼社會主義自治共和國。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克里米亞半島也是一些很血腥的戰役的戰場。1941年德國軍隊在試圖占領連接克里米亞半島和大陸的地峽時損失慘重。最後德軍還是衝破了蘇軍的防線,只有塞瓦斯托波爾從1941年10月一直堅持到1942年7月4日。
1944年,蘇軍重占塞瓦斯托波爾。斯大林以許多克里米亞半島韃靼人與德國合作為由,把全部韃靼人居民強逼流放到中亞,大約46%被流放的人死於飢餓或疾病,其餘的人直到數十年後才獲准返回克里米亞半島。
1945年2月,雅爾塔會議在克里米亞半島的雅爾塔召開。
1954年2月,為慶祝烏克蘭與俄羅斯合併300周年,蘇聯最高蘇維埃通過協議,將克里米亞劃歸烏克蘭。
1990年11月,俄羅斯和烏克蘭簽訂了兩國不互提領土要求的條約。
1991年12月,關於建立獨聯體的協定中第五條以及歐安會赫爾辛基最後文件都規定,現有邊界不可更改。但是1992年1月俄羅斯議會通過一項決定,委託俄羅斯外交部和議會委員會一起審查1954年將克里米亞劃歸烏克蘭的做法是否合乎憲法。同年5月俄羅斯議會通過和批准了一項決定,認為1954年的作法違反了憲法程序和立法程序,要求舉行有俄羅斯、烏克蘭和克里米亞代表參加的談判,並鼓勵克里米亞俄羅斯人自由表達意願。烏克蘭方面對此發表聲明,譴責俄羅斯議會的決定,認為俄羅斯不是蘇聯的唯一繼承國,不能單獨改變和取消蘇聯時期的法律文件和決定,俄羅斯議會的行動違反了兩國間的條約和赫爾辛基協定,會給兩國關係帶來嚴重的後果。
1992年2月6日,在克里米亞最高蘇維埃會議上,代表們決定將「克里米亞自治共和國」改為「克里米亞共和國」,以便擁有更廣泛的政治經濟獨立性,成為一個能夠自由從事實業活動和投資、同地中海國家發展聯繫的共和國。但這一要求沒有得到烏克蘭議會的批准。
1992年4月29日,烏克蘭議會通過《克里米亞自治共和國地位法》,用法律形式拒絕了克里米亞的權力要求。這項法令引起了克里米亞議會的極大不滿。議員們宣稱,這一法令賦予克里米亞的權限不符合克里米亞人的願望,也沒有兌現烏克蘭領導人的諾言。
1992年5月5日,克里米亞議會出人意外地通過了一項關於克里米亞共和國獨立的法令。法令宣告成立主權國家——克里米亞共和國。法令中說:「克里米亞共和國將根據國際法,在平等、互利合作的墓礎上同其它國家建立關係」。這項法令將在8月2日克里米亞全民公決予以確認之後生效。烏克蘭議會宣布中止克里米亞獨立法令的法律效力,建議克里米亞議會在5月20日之前廢除這項法令。面對烏克蘭政府的壓力,克里米亞議會只得取消了5月5日通過的克里米亞共和國獨立法令,並中止原定於8月2日就獨立問題舉行的全民公決,同時對憲法進行了修改。
1992年6月1日,烏克蘭議會和克里米亞議會代表團在雅爾塔會晤,討論克里米亞間題。雙方達成共識,克里米亞確認半島是烏克蘭的一部分,它不謀求屬於烏克蘭的國際政治權力的主體地位,但克里米亞應有權獨立與其它國家建立社會經濟和文化聯繫,獲得最大限度的經濟獨立權。
通過烏克蘭和克里米亞雙方的努力,克里米亞的獨立風波暫時平息,島上恢復了平靜。但是誘發克里米亞獨立的根本原因並沒有消除,俄羅斯人要求獨立,回歸俄羅斯的呼聲也未停止。特別是當1993年12月烏克蘭政府與克里米亞政府簽定的、允許克里米亞財政獨立的協定實際上沒有兌現的情況下,克里米亞俄羅斯人的分離運動再現高潮。
1994年1月30日,克里米亞半島違憲進行總統大選。在這次大選中,一直主張脫離烏克蘭、回歸俄羅斯的共和黨獲勝,該黨領導人梅什科夫當選為克里米亞共和國第一任總統。新總統梅什科夫奉行親俄路線,宣稱要在談判的基礎上與烏克蘭建立平等的關係,恢復同俄羅斯的經濟聯繫。他的最終目標是要克里米亞回歸俄羅斯。決定於3月27日就克里米亞的地位間題進行全民公決。後在烏克蘭壓力下,克里米亞將全民公決改為不具法律效力的「民意測驗」。民意測驗的結果表明,該地區60%的選民參加了這次「民意測驗」,其中80%的人贊成克里米亞獨立,允許該地區的俄羅斯族人擁有烏克蘭和俄羅斯雙重國籍。
1995年3月17日,烏克蘭議會頒布法令廢除克里米亞共和國憲法和總統制,決定黑海艦隊基地塞瓦斯托波爾劃歸烏克蘭中央政府管轄,成為直轄市。
1996年6月28日,烏克蘭議會通過國家獨立後第一部憲法,承認克里米亞為自治共和國,擁有自己的憲法,實際上承認了以俄羅斯人為主體的克里米亞自治。
1997年5月31日,俄羅斯與烏克蘭簽署《友好合作夥伴關係條約》,確認克里米亞半島歸烏克蘭所有,克里米亞半島上主體民族俄羅斯族也逐漸順應了克里米亞自治共和國的自治制度,並與烏克蘭各民族和睦相處。
2006年,烏克蘭與俄羅斯的「天然氣戰爭」中,克里米亞表現很叛逆。烏克蘭提出要加入北約。然而克里米亞當地民眾組成「人盾」阻止美軍進駐,親俄派更是利用在當地人數上的絕對優勢,宣布整個半島為「非北約區」。克里米亞的反對讓烏克蘭政府陷入窘境。
2014年2月22日,烏克蘭議會解除亞努科維奇的總統職務、並組建親西方內閣以後,該國局勢一直動盪不安。親俄羅斯的克里米亞地區更成為西方與俄羅斯矛盾的「導火索」。
2014年2月26日開始,克里米亞大批民眾舉行示威,要求擴大克里米亞自治共和國權力,並要求舉行全民公決以決定克里米亞繼續保留烏克蘭自治共和國地位還是成為獨立國家,或併入俄羅斯。
2014年2月28日,俄羅斯外交部證實俄軍進入克里米亞,稱俄黑海艦隊裝甲車輛在克里米亞半島實施調動,目的是保障該艦隊在烏克蘭駐紮地安全,這符合俄烏兩國就黑海艦隊問題簽署的基礎性協議。
2014年2月28日晚,代行總統職責的烏克蘭議長圖爾奇諾夫指責俄羅斯對烏克蘭進行「露骨的軍事入侵」,要求俄羅斯停止挑釁行為。
2014年3月6日,克里米亞共和國請求俄羅斯總統普京審視克里米亞加入俄羅斯聯邦的要求。克里米亞共和國將於3月16日舉行公民投票,決定繼續留在烏克蘭,還是加入俄羅斯。
2014年3月11日,烏克蘭克里米亞議會通過「獨立宣言」。克里米亞議會官方網站發布消息說,在參加表決的81名議員中,有78人投了贊成票。宣言包括三點內容:一旦3月16日的全民公決作出包括塞瓦斯托波爾市在內的克里米亞自治共和國加入俄羅斯的決定,克里米亞就將宣布成為具有共和國治理形式的主權獨立國家;克里米亞共和國將是民主、世俗和多民族的國家,它將保證維護其領土上的和平以及民族間和宗教間的和諧;在全民公決得出相應結果的情況下,克里米亞共和國將以主權獨立國家的身份建議俄羅斯聯邦根據相應的國家間條約接納它為新的聯邦主體。
2014年3月17日,克里米亞公投委員會負責人馬雷舍夫(Mikhail Malyshev)表示,根據對全民公投100%選票的統計結果,參與公投的96.77%選民投票支持克里米亞自治共和國加入俄羅斯。因而克里米亞自治共和國議會通過決議,宣布克里米亞「獨立」。「根據此前通過的關於該共和國和塞瓦斯托波爾市的獨立宣言,克里米亞宣布成為獨立主權國家——克里米亞共和國。塞瓦斯托波爾市則享有特殊地位」。「克里米亞共和國向俄羅斯提出建議,接受克里米亞共和國以聯邦主體身份加入俄羅斯聯邦」。烏克蘭拒絕承認克里米亞公投結果,議會通過了局部動員軍隊的動議;俄羅斯外交部聲明稱,莫斯科呼籲承認並尊重克里米亞根據其居民自由意志表達結果決定自己命運的權利,俄方還積極為克里米亞加入俄羅斯做各種準備;美歐正式啟動對俄羅斯的制裁。
2014年3月18日,俄羅斯總統普京、克里米亞議會議長康斯坦丁諾夫、克里米亞總理阿克肖諾夫和塞瓦斯托波爾市議會主席恰雷在莫斯科共同簽署了克里米亞成為俄羅斯一部分的條約,簽字儀式結束後奏響俄羅斯國歌。克里姆林宮宣布,從簽署條約的日期開始,克里米亞被視為俄羅斯的一部分。[2]
主要城市
辛菲羅波爾
俄羅斯西南部城市。克里米亞共和國首府。在克里米亞山脈西北麓、薩爾吉爾河畔。人口33.7萬(2014年)。鐵路、公路及空運樞紐。工業以食品加工(葡萄酒、製糖等)、針織、棉織、制煙、製革等為主。氣候溫和,風景優美,為旅遊勝地。有數所高等學校。
雅爾塔
雅爾塔位於風景如畫的克里米亞半島,是著名旅遊城市。潔白的海灘,湛藍的海水,是大自然給雅爾塔人最好的禮物。這個城市三面環山,一面望海,山上的朵朵白雲,掩映着一座座教堂、古堡和宮殿,遠處隱約的濤聲更增添了城市安靜和祥和。郊外片片葡萄園,猶如顆顆翡翠點綴在碧海藍天之間。[3]
這個黑海之濱的小城,不僅以其人間仙境般的自然風光聞名於世,招徠各國的遊客來此休閒度假,其中不乏世界的名人政要。而且,由於1945年召開確定了雅爾塔體系的國際會議更使它名聲大振,會議上美國的羅斯福、英國的丘吉爾和蘇聯的斯大林三巨頭齊聚於此,討論戰後世界政治格局的確定和利益的劃分。
雅爾塔會議舊址------俄羅斯末代沙皇的行宮弗蘭茲宮。 宮殿分四層,一二層為雅爾塔會議舊址展覽,寬敞宮殿陳列有一件件展品,巨大的圓形談判桌、簽字台、一份份簽字的條約和協議,還有丘吉爾的煙斗、斯大林的元帥服。第三層為沙皇尼古拉二世的臨時辦公室,沙皇是一個特別愛學習的人,曾自學幾種語言,可閱讀英、法和西班牙語的書籍。天文、地理、化學和物理等各方面知識也有很深的造詣,桌上還擺放着他起草的文件,所有的文件都親自擬定、修改,很少秘書幫忙。第四層生活着他的一家人,教子女學習音律的琴房,一台老式鋼琴上還放着貝多芬樂譜,牆上掛的小黑板上還寫着幾個法語單詞,那是他輔導子女學外語。
視頻
旅遊聖地——克里木半島,美的讓人流連忘返
參考資料
- ↑ 克里米亞半島——黑海門戶,俄羅斯之痛不再痛 2018-11-27 來源:搜狐網
- ↑ 俄羅斯和克里米亞簽訂入俄條約2014-03-19 來源:濟源陽光網
- ↑ 迷人的克里米亞2017.04.24 來源:美篇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