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介休站位於中國山西省晉中市介休市,南同蒲鐵路,始建於1934年,距離太原站139公里,距離華山站389公里,隸屬於太原鐵路局介休車務段,現為一等站[1]

目錄

簡介

介休站,山西中南部鐵路樞紐之一,山西省第一大貨運站,山西縣域城市第二大火車站。始建於1934年12月,1935年6月正式運營,時為客貨兼營特等站,站名為介休站,是南同蒲沿線最大的貨運站和第三大客運站。1984年介休站改建工程開工,1998年8月1日升為一等站。車站位於山西省介休市新建東路。2008年進行車站改造。2013年1月22日,啟用自動售票機。擁有站台2個,股道8個,站線136條,正線7條和四場。

站址在山西省介休市建設西路,郵政編碼032000。建於1934年。離 太原站139公里,離華山站389公里,隸屬太原鐵路局介休 車務段管轄。現為 一等站。客運:辦理旅客乘降;行李、包裹託運。貨運:辦理整車、零擔、集裝箱貨物發到;辦理整車貨物承運前保管。2008年8月8日,裝飾一新的介休站廣場正式對外開放,不僅使旅客出行更加方便,而且也為介休市民消暑納涼提供了一個好的場所[2]

介休站前後方車站

離太谷站73千米,距離太原站112千米,距離介休東站7.3千米

介休站所屬鐵路局:太原鐵路局

介休站所屬車務段:介休車務段

介休站等級:一等站

介休站規模:車站設四場(上行場、下行場、一貨場、貨場二),共2台8線、136線數、8股道,客運2台7線。

占地面積:11萬平方米,建築面積約6萬平方米。

開工日期:1934年12月01日

線路通車日期:1935年5月1日

正式運營日期:1935年6月1日

介休市簡介

介休市位於山西省腹地,太原盆地偏南,地理坐標東經111°44′10″——112°10′14″,北緯36°50′01″——37°11′04″,北、東北部分別與汾陽市平遙縣接壤,東南與沁源縣毗鄰,西南與靈石縣相連,西北與孝義市相望。

介休市屬於溫帶季風氣候區,冬寒夏暑,四季分明。全市下轄5個街道、7個鎮和3個鄉,行政區域總面積744平方千米,全市常住人口42.30萬(2017年)。城鎮化率64.3%,居山西省各縣市第三位。

介休市因史出春秋時期割股奉君的介子推東漢時期博通典籍的郭林宗和北宋時期出將入相五十載的文彥博三位賢士名達,素有「三賢故里」之稱,文明史逾2800年。

介休被列為第一批國家新型城鎮化綜合試點地區

國內史籍最早記載介休歷史為周代魯隱公五年(前718年)。時,曲沃莊伯伐翼,晉翼侯奔隨(在今介休城東),當時為晉大夫士會食邑。公元前636年,晉文公返國賞隨臣,介子推不言祿,與母隱居綿山。晉文公焚林求賢,子推不出,竟與母抱樹而死。後,介休即依介子推死於此而得名。

春秋時期,晉頃公12年(公元前514年)始置鄔縣(在城東10公里今鄔城店一帶)。戰國時期屬魏國

秦滅六國時,於魏趙邊界休整,之後攻趙,秦代因此置界休縣,與鄔縣同屬太原郡

西漢屬并州刺史部太原郡。新莽改界休為界美,東漢復名界休。

西晉,杜預臆說界休當為介休,晉武帝司馬炎遂改界休為介休,屬西河國。

北齊天保年間(公元550年以後),介休縣併入永安縣(即今孝義)。北周富政元年(公元578年)置介休郡,介休縣屬介休郡。北周大成元年(公元579年)改介休縣為平昌縣。

隋開皇18年(公元598年)平昌縣復名介休縣,屬西河郡

唐武德元年(公元618年)介休郡改名介州縣,屬介州,兼領平遙縣。

五代時介休縣屬太原府汾州

元代屬河東山西道宣慰司冀寧路汾州。

視頻

介休站 相關視頻

南同蒲鐵路介休站 張家界至太原K1886次列車通過
2018年鐵路春運正式啟動,介休火車站加開多趟列車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