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霄環佩
九霄環佩是唐朝時由四川斫琴世家雷氏斫制的數床古琴,現存五床。[1] 除去香港商人何作如和沈興順所有的兩床外,分別藏於北京故宮博物院、中國國家博物館、遼寧省博物館。[2][3]
何作如最初在2003年北京嘉德國際拍賣有限公司春拍時以約當時近350萬人民幣的價格拍下其中一床,目前估價高達4億人民幣。他常借之給古琴家李祥霆彈奏。[2][3]
「九霄環佩」琴形制渾厚,作圓首與內收雙連弧形腰,相傳為「伏羲式」,比明刻本《古琴圖式》多一內收弧形。[4]
目錄
歷史
九霄環佩在唐朝開元年間由四川斫琴世家雷氏第一代雷威斫制,數把琴腹款均題為「九霄環佩」,除去很少有研究的沈興順藏琴為鳳勢式外,均為伏羲氏。[5]
故宮博物院所藏
圖片來自故宮博物院 |
「九霄環佩」琴,唐,伏羲式,通長124厘米,額寬21.8厘米,尾寬15.4厘米。以桐木為面、杉木為底,通體髹紫漆,只以鹿角霜為灰胎,有小蛇腹斷紋。因為年歲久遠而磨損,故多處以朱漆補髹。其龍池、鳳沼全部為扁圓形、琴腹內的納音隆起。琴徽以蚌殼製成,琴軫是紅木、足部用白玉、岳山和護軫用紫檀。護軫可能是清朝時由廣陵琴派古琴演奏家徐祺所裝。[6]
龍池上方刻出的名稱「九霄環佩」使用篆書,下方的篆字印章為「包含」。龍池右面是行書「冷然希太古。詩夢齋珍藏」及印「詩夢齋印」,左面是行書寫成的「超跡蒼霄,逍遙太極。庭堅。」鳳沼上方是篆字印章「三唐琴榭」,下部為楷書「靄靄春風細,琅琅環佩音。垂簾新燕語,蒼海老龍吟。蘇軾記」和印「楚園藏琴」。[6][7] 楊宗稷最初很喜歡這張琴,後來據此仿斫了兩張琴,據其所説聲音有過之而無不及。而李伯仁則將其稱爲「仙品」。 除去有題款的蘇軾外,按史籍有跡可循的藏家即「詩夢齋印」的主人晚清琴家佛尼音布、其後分別由溥侗、劉世珩(「楚園」、「三唐琴榭」主人)、其子劉之泗收藏。最後一位主人是劉晦之。1953年,由時任國家文物局局長鄭振鐸從劉晦之手中買下收藏於故宮博物院。 [6]
中國國家博物館所藏
圖片來自 如一書院 |
該古琴琴式為典型的伏羲式。桐面梓底。琴面渾厚,呈半橢圓型,弧度適宜,如仰瓦蓋。蚌徽。琴體通長124厘米,肩寬23厘米,尾寬15厘米,厚5.6厘米,底厚1.1厘米。原漆為黑色,漆光盡退,色如栗殼,褪漆處露紅地。鹿角灰胎。通體發蛇腹斷紋兼牛毛斷紋。十三蚌徽。圓形龍池,長橢圓形鳳沼,池徑長8厘米,沼長11厘米,寬207厘米。龍池納音微隆。雁足、琴軫均系紅色瑪瑙石製成。琴腹內有墨書字跡,惜漫漶不可識。琴底頸部,龍池上方陰刻大篆書「九霄環佩」四字,當為琴之名。除琴名外,在龍池左右兩側還鐫刻有南宋周必大(1126—1204)行草書銘文,凡65字[8]。這床琴原為宋朝馮軫所藏,馮軫在其著作中錄有此琴的腹款。南宋嘉泰元年(1201年)時由收藏家周必大鑑定為雷氏所作,但不清楚是雷家的哪一位斫琴師。[9]
遼寧省博物館所藏
圖片來自東北新聞網 |
該古琴制於唐代中期,為伏羲式,七弦十三蚌徽。該古琴通長122.7厘米、肩寬21.1厘米、尾寬15.5厘米、厚4.4厘米[10]。本通體髹栗色漆,琴面重髹後變成了朱紅色。灰胎使用鹿角霜。琴面有小蛇腹紋和牛毛紋、底部是蛇腹紋和冰裂紋。琴徽以蚌殼製成,岳山用紫檀,軫、足用紅木。圓形的龍池上方為篆刻「九霄環佩」,這段字下面是篆印「夏氏泰符子孫永寶」,龍池下方是篆印「清和」。橢圓形的鳳沼為橢內有百衲紋,無款字。琴身右側有隸書「響泉韻磬」和「乾隆御賞」兩行,還有篆印「幾暇臨池」。[11]
此琴隨之附有琴箱,不過琴箱雖然有「乾隆御題」的方形印和「宋制」的標誌,但實際上是琉璃廠的古董商依照清室藏琴「音朗號鍾」或宋琴「松石間意」的琴箱偽造的,因此此琴並非宋琴也不是清朝皇室藏品。[11][12]
何作如所藏
由香港人何作如收藏的九霄環佩由雷氏第一代斫琴師雷威製成。曾出現在至德元年(756年)唐肅宗的登基大典上。[3] 何作如在2003年將其拍下之後於次年將其帶到上海,由其他演奏者試彈。但反響並不好,普遍認為此琴「聲音一般」、「徒有其名」且「令人失望」。同年9月何作如將其帶到北京,由李祥霆的學生張君借來給他試彈,根據李的意見,此琴實是佳品,認為「其一二三弦宏松、潤透、雄偉、深厚異常」、「六七弦已成松透、深厚、潤朗之境」。後來便時常將其借給李祥霆到各地演出使用,亦曾使用它來錄製專輯。[2][13]
當時這床九霄環佩的拍賣創下了古琴拍賣的記錄,但當年11月就被以890萬人民幣拍出的「大聖遺音」刷新。2011年何作如再度將此琴上拍,但是以超過2億人民幣的價格流拍。目前這床琴估價高達4億人民幣,但李祥霆認為4億估價過高。[3]
品評
「九霄環佩」琴在清代末年就是北京琴壇的一件重器,當時對這張琴的品評,留下文字記述的共有3人。第一個是佛尼音布,得到這張琴後,就刻上了「冷然希太古」的評語。第二人是當時的大琴學家楊時百,他非常讚賞這張唐琴,對其愛慕殷切之情清楚地表露於著作之中。他在《琴粹》中說:「歐陽公之琴記,唐琴在北宋時已不可多得,況更歷千年乎?宜乎今日唐琴如鳳毛麟角也。近時都下收藏家僅……佛君詩夢之九霄環佩,其聲音木質定為唐物無疑。……其餘予收藏及所見雖不乏良材,要不能與數琴埒。」第三人是當時藏有「飛泉」、「獨幽」兩張唐琴的李伯仁,李伯仁為大琴學家楊宗稷弟子,楊氏將「飛泉」、「獨幽」二琴定為「鴻寶」,而擁有兩張「鴻寶」的李氏卻將「九霄環佩」奉為「仙品」,「鴻寶」與「仙品」之間的差別,自可不言而喻了。[14]
傳承
「九霄環佩」琴繼佛氏之後,大約在1920年左右被遜清宗室紅豆館主溥侗所得。其後傅侗舉家南遷移居滬上,「九霄環佩」亦隨之南徙,遂成為上海琴壇名器,被收藏家劉世珩所得。1953年,經鄭振鐸局長提出,國家文物局由劉氏後人手中以重金購得,並轉交故宮博物院。據上海的一位老一輩古琴家說:「上海曾有三張音韻至為佳妙的古琴,一張是王氏家藏的『鐵雀舞』,一張是吳氏所藏的『秋月』,而最好的一張,就是已在北京的『九霄環佩』」。「九霄環佩」之所以始終在琴壇上享有盛名,且飲譽上海,至今猶為人所稱道,就因為它是非常琴所及的盛唐的雷公琴。[15]
參考文獻
- ↑ 賀志凌,遼寧省博物館藏九霄環佩琴的樂器工藝學初探, 《南京藝術學院學報(音樂與表演版)》,2013年02期
- ↑ 2.0 2.1 2.2 古琴"九霄環佩"背後的故事. 中國網. 2012-10-21 [2015-01-16].
- ↑ 3.0 3.1 3.2 3.3 李祥霆曝唐代古琴九霄環佩不值4個億. 四川新聞網. 2012-10-24 [2015-01-16].
- ↑ 九霄環佩,百度百科
- ↑ 《中國古琴珍萃》,中國藝術研究院音樂研究所,北京古琴研究會編,1998,紫禁城出版社,ISBN 7-80047-258-2
- ↑ 6.0 6.1 6.2 「九霄環佩」琴. 北京故宮博物院. 2012-10-21 [2015-01-1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01-21).
- ↑ 楊蔭瀏,《中國古代音樂史稿》上冊,1981年,人民音樂出版社,頁 257
- ↑ 九霄環佩聲琅琅:國家博物館藏唐「九霄環佩」琴初探,如一書院 ,2019-03-05
- ↑ 王志強、辛立華,九霄環佩聲琅琅:中國國家博物館藏唐「九霄環佩」琴初探,《中國國家博物館館刊》,2014年11期
- ↑ 遼寧省博物館藏唐九霄環佩琴首次面向大眾公開展出,今日頭條,2019-10-09
- ↑ 11.0 11.1 鄭珉中,遼寧省博物館藏「九霄環佩」琴考辨,《文物》,1989年04期
- ↑ 東北三館三古琴聯展:名琴每把都是一部傳奇. 新商報. 2014-07-07 [2015-01-16].
- ↑ 古琴家李祥霆發表作品集 使用珍藏唐琴. 新浪娛樂. 2013-10-17 [2015-01-16].
- ↑ 九霄環佩,百度百科
- ↑ 九霄環佩,百度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