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九六式輕機槍

九六式輕機槍(九六式軽機関銃,きゅうろくしきけいきかんじゅう)是日本帝國陸軍第二次世界大戰中使用的輕機槍[1]

目錄

歷史與發展

日俄戰爭攻堅戰役時遭受機槍痛擊起,日本引進各式機槍一直未曾間斷,日軍得到的戰鬥經驗使他們更加確信了機關槍可為前進的步兵提供掩護火力的功能;1922年日本帝國陸軍開始配發給步兵班可由單兵攜行的大正十一式輕機槍,該武器設計與菲亞特M1914中型機槍類似,均由霍奇克斯M1914重機槍為基本衍生。日本的輕機槍在1931年的九一八事變以及在滿州國與華北地區的後續戰役中陸續取得前線的戰鬥檢驗,然而十一式設計上的開放式供彈斜面容易使沙土與污垢進入槍身,而且由於設計上不良的空間容忍度,使其在泥濘或髒亂的環境下容易卡彈。這使日軍出現了要取代它們的呼聲。

陸軍的小倉兵工廠測試了自中華民國國民革命軍擄獲的一些捷克斯洛伐克制ZB26式輕機槍機槍樣本,並且(在借用了一些設計特色後)在1936年發布了命名為九六式的新型輕機槍,在1945年至1949的印尼獨立戰爭中此槍也被採用。

設計

九六式輕機槍由於在建造上採用了以法國制的哈奇開斯輕機槍為基礎的氣冷式、氣動式設計,幾乎可說與十一式輕機槍相同。雖然較強大的7.7mm有坂子彈已被採納並開始送往前線使用,但九六式輕機槍仍與十一式輕機槍一樣,採用三八式步槍的6.5×50毫米有坂子彈子彈。

與十一式最大的差異在於裝在上方,容納30發子彈的曲型可卸式盒狀彈匣[2]。這設計些許增加了可靠性,也減輕了此槍的重量。其擁有側翼的槍管也可快速替換,以避免過熱。九六式擁有刀鋒狀前準星以及葉片狀後準星,上有200到1500米的刻度以及風向修正。在槍的右側可安裝一支有10度角視野的2.5倍放大望遠瞄準鏡。

九六式有着裝在下的摺疊式雙腳架,也可在槍管下的氣動裝置接上標準的步兵刺刀。此槍只能全自動射擊,不過也可經由短暫地扣動扳機而發射單發。

雖然如此,槍械設計師南部麒次郎並沒設法解決槍機與槍管之間的大小容忍度問題,導致此槍經常因使用後的彈殼卡在膛室中而故障。為了確保(理論上)可靠的填彈,南部只好以裝在彈匣裝填器中的油泵為子彈上油。實際操作上,往往因為上了油的子彈容易黏上沙塵,反而使問題惡化。這特色以及它本身帶有的問題在九九式輕機槍問世後獲得解決。

視頻

九六式輕機槍 相關視頻

日本玩具版九六式輕機槍靶場射擊測試,打的挺遠
日本在二戰中仿捷克式而來的九六式輕機,感覺比歪把子好多了!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