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中建島

來自 網絡 的圖片

中文名稱: 中建島

別名: 螺島、半路峙、土萊塘島

所屬地區: 中國海南省三沙市

地理位置: 中國西沙群島西南端

中建島地處於中國海南三沙市西沙群島最南端,東北距華光礁西南位50 公里、距永樂主島晉卿島大約90公里、距離西沙主島永興島178公里。中國漁民俗稱螺島或半路峙,現名為紀念1946年中國政府派往接收西沙群島的中建號軍艦。屬於永樂群島。[1]

目錄

歷史沿革

海南漁民俗稱"螺島"(島上盛產馬蹄螺)或"半路峙"(在去南沙群島的中途上),屬於永樂群島的島嶼。

1935年,中華民國政府公布名稱為土萊塘島;

1947年,中華民國政府公布名稱為中建島(紀念1946年中國政府接收西沙群島的"中建號"軍艦);

1946年,中華民國軍艦"中建號"接收本島,因此改名為中建島。

1974年的西沙之戰,中國奪回西沙永樂群島的控制權,是進一步控制西沙孤散島嶼的重要基礎。

1975年5月,中國大陸軍隊駐防中建島,在廢舊商船中住了三年。

1978年1月中建島守備隊正式成立。

1982年8月11日,中共中央軍委授予中建島守備隊"愛國愛島天涯哨兵"榮譽稱號。

1983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公布名稱為中建島。

2002年,中國郵政發行"愛國愛島天涯哨兵"紀念封。

植樹造林

沙島白茫

中建島,有着風島、火島、沙島和南海戈壁之稱。1975年,南海艦隊首批守島官兵帶着一頂帳篷來到這裡,開始了長期的建設和植樹造林工程。從此解放軍邊防部隊常年駐守於此。

中建島遠離大陸,整個小島面積不到2平方千米。漲大潮時露在水上的只有相當於兩個足球場大的地面;退潮後,就剩下一片片白茫茫的珊瑚沙。

植樹數十年

中建島是出了名的荒島、火島、風島、沙島,1982年中建島種活了第一棵椰子樹,當時作為新聞公布於媒體,2002年收穫了第一個椰子。

中建島上除了潔白的珊瑚沙地就是海水,為了在島上種樹,官兵們利用探親、出差等各種機會,一包一包從大陸20多個省市背來泥土、樹苗和菜種,在珊瑚沙上填土造地,植樹種菜,種上椰子、木麻黃、馬尾松、欖仁樹(野枇杷)、爬藤等59種。在寸草不生,高溫、高濕、高鹽的珊瑚沙地上種活一棵植物非常不易,就算好不容易成活了,還要挺過島上一年百餘次颱風的"洗禮",才能真正生根發芽。

要提高種植的成活率,增加泥土和有機肥是關鍵。多年來,中建島有一條不成文的規定,每一位回家探親的守島官兵歸隊時都要帶回一包泥土和肥料。1980年10月,中建島老兵李華平從安徽老家帶着兩大袋干雞糞上汽車,因為雞糞實在太臭,售票員硬是不讓他上車。無奈之下李華平只得告訴售票員原因,當得知西沙中建島的情況和官兵們愛島建島的故事後,售票員感動了,不但讓李華平上了車,還免了貨運費。從此以後,李華平只要回家歸隊再帶泥土肥料,當地車站總會為他亮"綠燈"。如今,每年定期都會有新鮮的泥土用軍艦運上島,以改良島上的土壤。但中建島上的菜地仍保留着30多年來由官兵從各個省市帶上島的泥土而建成的各省"團結地",不時還有休假歸隊的官兵從家鄉帶回一小包泥土添加到"團結地"里。

在官兵的不懈努力下,羊角樹、馬尾松和爬藤最先在島上紮下根。截止2009年底中建島上已種下馬尾松3000多棵,羊角樹1000多棵,椰樹200多株,爬藤2000多平方米。2006年11月椰樹林還結出了第一個椰果,昔日的南海戈壁正變成生機盎然的海上綠島。

被中央軍委授予"愛國愛島、天涯哨兵"榮譽稱號的中建島守備隊就駐守在這裡。經過歷代守島官兵的不懈努力,原來寸草不生的中建島已生長有59種植物,其中海馬草是分布面積最廣,生命力最為頑強的一種。它根莖鮮紅,象徵着天涯哨兵對黨忠誠、時刻捍衛國家領海主權的滿腔熱血,官兵將其推舉為"島草"。

防風固邊

風浪吞噬

由於風浪與潮水的吞噬,沙土流失,島的面積由1.5平方公里變為1.2平公。2009年的大颱風嚴重破壞數十年的植樹成果,多年內在艱難恢復,新種大量樹,2013年的兩次超級颱風大面積破壞力更大,而且大風浪吹走了一兩米深的沙子,吹走了大量沙地。

需要紅樹林

2013年"颱風過後探西沙:中建島急需紅樹林"報道 :近期先後經歷"蝴蝶"和"百合"颱風襲擾,中建島植物損失嚴重。馬尾松和椰子樹伏倒一片,原本長滿爬藤的沙灘裸露大片白沙,受傷的白鷺成群滯留。守備隊養殖的幾十隻雞鴨大部死亡,3萬多平方米的爬藤也大多被連根吹走。中建島守備隊隊長李輝說,全體官兵正在努力恢復植被,急需防風能力較強的紅樹林。紅樹林根系發達,能在海水中生長,號稱消浪先鋒、海岸衛士。

而且大風浪吹走了大量沙地,島面積嚴重縮小,因此,在這個地理位置特殊的小島上,植樹造林、防風固沙不僅是美化環境的需要,更是一個事關國土面積的問題。

中建島官兵說很需要栽植紅樹林,它防風能力強。

歷史經驗:

中國的:1986年廣西沿海發生了近百年未遇的特大風暴潮,合浦縣398公里長海堤被海浪沖跨294公里,而凡是堤外分布有紅樹林的地方,海堤就不易沖跨,經濟損失就小。許多群眾從切身利益中感受到紅樹林是他們的"保護神"。

國外的:2004年12月26日,印度洋海嘯襲向周邊12個國家和地區,造成23萬人死亡。而印度泰米爾納德邦的瑟納爾索普漁村、距離海岸僅幾十米遠的172戶家庭卻幸運地躲過了海嘯的襲擊。原來,這裡的海岸上生長着一片茂密的紅樹林,成片的紅樹林不僅沒有被排山倒海的海浪摧毀,還守護了岸上漁民的生命。優異表現讓紅樹林"海岸衛士"的盛名在國際上遠播 。

木麻黃樹

雷州半島北部灣海邊以前也是白茫茫的海沙一片,但上面長滿一種叫"木麻黃"的馬尾松樹,很有生命力,中建島也有,但都不如根系發達、能在海水中生長的紅樹林強大。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