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中山艦博物館

中山艦博物館,位於湖北省武漢市江夏區金口街中山艦路特一號,是收藏和展示中山艦以及出水文物等的專題性紀念性博物館

目錄

發展歷史

中山艦,原名永豐艦。1910年由清政府向日本訂購,1912年6月建成下水。1913年加入中國北洋政府海軍第一艦隊。1922年6月孫中山先生在「廣州蒙難」時登臨該艦,指揮平叛鬥爭長達50餘天。1925年3月,孫中山先生去世後,為紀念孫中山改名為中山艦。1938年10月,在「武漢保衛戰」中於長江金口水域被日機炸沉。中山艦自加入中國海軍以來,歷經「護國運動」、「護法運動」、「孫中山廣州蒙難」事件、「中山艦事件」和「武漢保衛戰」五大歷史事件,是中國近現代史特別是國民革命史上重要的歷史見證物。

為了弘揚孫中山先生的愛國主義和民主革命精神,追尋中山艦的風雨革命歷程,1997年元月,中山艦在漢被整體打撈出水[1]

1999年11月,開始其艦體的修復保護工程。2001年12月,舉行了中山艦(艦體)修復保護工程的竣工儀式。修復完工後的中山艦,恢復了1925年永豐艦命名為中山艦時的歷史原貌,保留了1938年「武漢保衛戰」中被敵機炸沉的歷史痕跡,體現了中國人民不屈不撓、英勇奮鬥、前赴後繼和自強不息的民族精神。

中山艦博物館的陳列館的頂部和朝東一面,遮上了不透明的外牆材料,「這樣可以防曬,有人曾經提出全部是玻璃,會像蒸籠一樣。因此只在前部和面向長江入口一面,保留玻璃幕牆。」 景區的林中棧道、樹陣、綠地輪廓初現。金雞湖由原來的70畝擴大到150畝。從西邊長江方向「切入」金雞湖上的通道建成,直抵博物館,它是景區的兩個入口之一。

受市政府委託,武漢市規劃部門正在規劃中山艦文化旅遊區的建設方案。 中山艦是我國最大的可移動性文物,該艦整體打撈出水時,隨之出水各類文物3400件(其中一級文物43件),2002年12月以來,應有關方面邀請,中山艦出水文物先後到廣州中山香港地區展出。

2004年4月,省市文物管理部門正式將該艦作為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向國家文物局申報。中山艦陳列地選址方案已通過專家論證,中山艦陳列地最終確定建設在該艦的沉沒地金口地區。

2008年5月15日啟程,我國最大的可移動文物——中山艦,在武漢和重慶人的共同努力下,平安完成回家之旅,水路旱路約22公里長。

2008年5月25日16時58分,96歲的中山艦經過10天的運送,艦首抵達中山艦陳列館門口[2]。市領導殷增濤現場迎候這一歷史時刻。他向遷移隊伍建議:艦首對準牛頭山上的中山艦英雄紀念碑。重慶輪船公司員工對方向進行了微調,中山艦再次推進。.

據地產集團工程一部鄧部長介紹,中山艦的新家由中山艦博物館、武漢會戰紀念區、中山艦金口戰役紀念區、勝利廣場、和平家園等部分組成。中山艦博物館由兩幢相連建築構成,艦體陳列廳全鋼結構,外形如同一艘戰艦,頭沖金雞湖,好似欲揚帆出海,中山艦就穩穩安放其中。與其相連的一幢三層建築為一般陳列室,外形為三角形,裡面將陳列隨艦出水3千餘件文物及與中山艦相關的歷史資料等。

金口戰役紀念區內,牛頭山山頂已立起中山艦遇難者紀念碑,紀念碑由25根石柱組成,每一根石柱都代表一位烈士。25根劍直指南天的雕塑柱,象徵英勇迎戰日本飛機,不幸陣亡的25名中山艦戰士。

鄧部長介紹,紀念區內還將布置跌水,水中安裝射燈,白天,水波和自然鑿石相碰,水煙瀰漫,晚上,光透水幕,呼應對岸博物館。

武漢會戰紀念區內提供史實資料解讀歷史,日軍侵略武漢時的進攻路線及我軍迎敵路線均被設計成光電按鈕,遊客只需觸摸按鈕,即可立體感受戰爭真實過程。

勝利廣場會建設民族精神紀念牆或武漢受降紀念鼎,和平家園則用特色長廊、水灣、木製棧道,為遊客提供景觀體驗,並點綴公共藝術品

2008年,伴隨中山艦遷入,博物館主體結構已經完成,開始室內裝修,景區的綠化工程已完成過半,2008年底可向市民開放。

2017年5月18日,在首都博物館接受晉級第三批國家一級博物館授牌。

視頻

中山艦博物館 相關視頻

寶藏四方-中山艦博物館帶你雲賞館
參觀中山艦博物館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