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技史杂志
《中国科技史杂志》是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管,中国科学技术史学会、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主办的核心期刊[1]。
《中国科技史杂志》前身是1980年创办的《中国科技史料》,是中国惟一系统汇集中国科技史料的学术性期刊,以中国近现代、尤其是近100年来的科学技术发展为主,在搜集、抢救和整理史料的基础上,推进中国近现代科学技术史的研究。
2019年3月25日,《中国科技史杂志》入选CSSCI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9-2020)来源期刊目录(扩展版)。
据2020年11月1日中国知网显示,《中国科技史杂志》共出版文献2673篇、总被下载421740次、总被引9040次、(2019版)复合影响因子为0.354、(2019版)综合影响因子0.244。
据2020年11月1日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显示,《中国科技史杂志》共载文1241篇、被引量为4127、下载量为33215、影响因子为0.27。
目录
办刊历史
1959年4月,周恩来总理曾号召全国政协的老年人士特别是老科学家和科技工作者要把亲身经历记录下来,传之后代。后因“文化大革命”的爆发而中断。
20世纪70年代末,人们在十年文化浩劫的废墟上拨乱反正,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副主席裴丽生,觉得应该抓住时期实现周总理的遗训,尽快地开展征集整理中国科技史料的工作。此时,科学普及出版社总编辑郑公盾在参加中国科学技术代表团访问巴黎中,见到该国科学画廊里挂满了各国古今大科学家的照片及画像,而具有悠久文明历史的中国,却一张画像也没有,这种景象刺痛了全团,他们意识到要加强对中国科学技术史和中国科学家的研究,决心要向全世界公布并宣传中国古今有名望科学家的事迹与形象,实事求是地维护中国应有的国际地位。这种想法与裴丽生的意愿正相符合,于是他们共同倡议,于1980年5月创办了《中国科技史料》期刊,专门作为征集整理和发表中国科技史料的阵地,由科学普及出版社出版,为季刊,邓小平同志亲笔题写刊名。
1981年,因科学普及出版社又名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专门用以出版学术书刊,《中国科技史料》的出版者改为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
在《中国科技史料》创办的头几年里,既没建立编委会,也没设编辑部,只有几个编辑人员;只有出版单位,没有主办单位。
1984年,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建立了由42人组成的编委会。
1985年,《中国科技史料》改为双月刊。同年,确定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为主办单位。
1988年,《中国科技史料》改为季刊,并改由中国科学技术史学会作为主办单位,成立第二届编委会。
1990年,第三届编委会成立。
1994年,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的新领导人因社内经济核算的压力,提出第二年起不再承担《中国科技史料》的印制费用。《中国科技史料》编辑部求助于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研究所在经费上给以很大的支持,也参与了刊物全面的管理。
1996年,第四届编委会成立。
2005年,《中国科技史料》更名为《中国科技史杂志》。
2014年11月,《中国科技史杂志》入选原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第一批认定学术期刊。
《中国科技史杂志》以中国近现代、尤其是近100年来的科学技术发展为主,在搜集、抢救和整理史料的基础上,推进中国近现代科学技术史的研究。
主要栏目:研究、综述、自述与传记、访谈、资料、图像、科学史家、书评、信息等。
人员编制
据2020年11月《中国科技史杂志》官网显示,现有主编1人、副主编3人,编委22人、海外编委10人。
编委:鲍鸥、樊洪业、方晓阳、冯立昇、关增建、郭世荣、韩健平、胡化凯、胡维佳、华同旭、李秀辉、罗桂环、钮卫星、曲安京、任定成、沈爱民、孙小淳、王扬宗、吴国盛、袁江洋、张剑、张大庆。
海外编委:范家伟、顾有信、林力娜、莫菲特、舒喜乐、王全玉、王作跃、张澔、张嘉凤、真柳诚。
截至2000年6月,《中国科技史料》出版了20卷,一共发表了主要的史料文章941篇,其中古代(自古至明末清初)的史料 208篇,近代(明末清初至20世纪初)的史料237篇,现代(20世纪初以来)的史料466篇,另有通史类(从古至今)的30篇;按所发表的不同栏目内容的史料来分,共有综述 213篇,人物传记314篇,回忆录和访谈录30篇,通信与日记12篇,科技机构与社团127篇,资料与考证205篇,大事记与年表30篇,科技书刊评介10篇;此外,《中国科技史料》还在封二和封三上刊有720幅图片(图版),其中有相当大的部分是从原照上翻拍下来的。
据2020年11月1日中国知网显示,《中国科技史杂志》共出版文献2673篇。
据2020年11月1日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显示,《中国科技史杂志》共载文1241篇。
收录情况
据2020年11月中国知网官网显示,《中国科技史杂志》是CSCD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2017-2018年度)(扩展版)、CSSCI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9-2020)来源期刊(扩展版)、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2](2004年版、2008年版、2011年版、2014年版、2017年版)、JST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数据库来源期刊(2018)、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维普网等收录。
影响因子
据2020年11月1日中国知网显示,《中国科技史杂志》总被下载421740次、总被引9040次、(2019版)复合影响因子为0.354、(2019版)综合影响因子0.244。
据2020年11月1日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显示,《中国科技史杂志》被引量为4127、下载量为33215、影响因子为0.27。据2018年《中国期刊引证报告(扩刊版)》显示,《中国科技史杂志》影响因子为0.28,在全部期刊中排第5437名。
荣誉表彰
1992年,《中国科技史杂志》获得首届全国优秀科技期刊三等奖。
1995年,《中国科技史杂志》获得中国科协优秀科技期刊三等奖。
1997年,《中国科技史杂志》获得中国科协优秀科技期刊三等奖
2014年,《中国科技史杂志》被评为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期刊评价报告历史学类核心期刊。
《中国科技史杂志》曾获得Caj-cd规范获奖。
文化传统
视频
中国科技史杂志 相关视频
参考文献
- ↑ 什么是核心期刊?,搜狐,2020-11-17
- ↑ CSSCI 来源期刊目录(2019-2020年)完整版,搜狐,2019-03-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