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史稿
《中国史稿》,中国通史专著。郭沫若(见“青铜时代”)主编。人民出版社1976年出版第1册,1979年出版第2册和第3册,1982年出版第4册,1983年出版第5册。
本专著收编于《世界百科名著大辞典》。
目录
内容简介
由于郭沫若的逝世,本书从第4册起署名改为“《中国史稿》编写组”。第1册分为两编,第1编为原始社会,3章;第2编为奴隶社会,始于夏,终于春秋,3章。第2册为第3编“封建社会”,起自战国,止于东汉,8章。第3册,为魏晋南北朝部分,6章。第4册为隋唐部分,9章。第5册,为宋辽金元部分,10章。本书理论色彩较浓,尤其是前几册,常有大段甚至成页的观点阐发。书中突出和强调农民战争及劳动者其他反抗形式的作用,对他们斗争的性质和意义评价较高。书中以春秋战国之际为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分期的观点,在中国史学界具有较大的影响。但本书成书时间较长,编写指导思想多有调整,因而从体例到观点前后抵牾的现象较为明显。诚如该书编者所言:本书“仍然是一个不成熟的稿本。”
相关信息
《世界百科名著大辞典》以“齐全、新颖、系统、科学、稳定”为编纂原则,选收了1985年以前出版的自然科学、技术科学、综合性科学、社会和人文科学[1]、文学艺术等方面500多个学科(包括主要学科及其分支学科)的名著,以及世界各大宗教的重要典籍。其中有科学上各主要学派的代表作,文学艺术上各主要流派[2]的代表作,宗教上各主要宗派的主要典籍;世界上大多数国家和地区的重要著作。大多数著作反映实际情况,符合历史发展趋势,推动人类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也有不正确的、非科学的;但都有较大的社会影响。对所收著作,从其特征、版本、作者生平、规模、主要内容、学术或艺术价值、社会作用等方面作出了简要的诠释。
视频
中国史稿 相关视频
参考文献
- ↑ 高考知识积累:社会科学与人文科学的区别,新东方高考网,2020-06-01
- ↑ 文学流派及其主要作品,道客巴巴,2012-1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