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農學會農業資源與環境分會
中國農學會農業資源與環境分會7月23日,由中國農學會農業資源與環境分會主辦,中國農業科學院農業環境與可持續發展研究所和中共平湖市委、平湖市人民政府共同承辦的「鄉村生態振興論壇」,以「綠色促振興 生態向未來」為主題,通過線上和線下相結合的形式成功召開。中國科學院劉昌明院士、朱永官院士出席會議,中國農學會農業資源與環境分會主任委員、中國農業科學院農業環境與可持續發展研究所(簡稱「環發所」)所長趙立欣,中共平湖市委書記仲旭東以及中國農學會農業資源與環境分會秘書[1]長、中國農學會學術交流處處長劉榮志共同啟動論壇。
目錄
宗旨
仲旭東在論壇致辭中說,平湖始終秉持「弘揚生態文化、倡導綠色生活、建設生態文明」的宗旨,深入實施城鄉秀美工程,積極探索高質量綠色發展模式,走出了一條匠心獨具的平湖鄉村生態振興之路。劉榮志在致辭中表示,加強農業面源污染防治,開展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把鄉村的生態環境治理好和保護好,大力推進鄉村生態振興,既是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的應有之義,又是實現農業農村綠色發展、提升農業供給質量的必經之路,也是助力「雙碳」目標實現的重要舉措,更是新時代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內容。
專題學術報告
論壇特邀中國科學院劉昌明院士、朱永官院士,中國農業科學院環發所所長、研究員趙立欣,中國科學院南京土壤研究所原所長、研究員曹志洪,浙江農林大學環境與資源學院院長、教授姜培坤,山東省農業科學院農業資源與環境研究所所長、研究員[2]李彥,南京農業大學資源與環境學院院長、教授鄒建文,正大投資股份有限公司環保總監張丁辰分別圍繞農業面源污染、健康農業、農業農村減排固碳、有機固廢生物碳化還田等做專題學術報告。
劉昌明院士在論壇視頻講話中充分肯定平湖市農業生態治理,指出農業與水土氣生的環境條件是農業綠色發展的要求,希望該市打造成全國農業生態文明的樣板,為全國農業生態建設提供平湖方案。朱永官院士在報告中指出,土壤是人類繁榮和健康的基礎,需要從「土壤-食物-環境-健康」耦合系統的角度認知過程、機制與調控等相關問題;以健康土壤為基礎,培育健康的生態系統,提供面向健康的生態產品;以「品牌-科技-標準」三大戰略引領,推動基於生態產品的大健康產業;實現生態優勢向產業優勢的轉化,推動高質量發展。
趙立欣研究員圍繞農業農村減排固碳發展形勢,系統闡述了農業農村減排固碳的減排、增匯、替代、節能等方面如何實現農業農村減排固碳的六大任務,並詳細介紹了農業農村減排固碳十大行動的進展情況,提出了加大農業農村固碳減排科技創新力度、建立長期監測評估體系和落實十大行動等相關建議,為農業農村減排固碳提供新方案。曹志洪研究員從有機固廢轉化為生物炭還田的角度出發,他認為,將秸稈、垃圾、污泥、糞污等有機固廢通過纖維化設備製成顆粒,厭氧熱解形成生物炭,為生物炭基有機肥和有機無機配方肥的生產創造條件;系統闡述生物炭基有機肥和生物炭基有機無機配方肥、生物炭的製備和生物炭有機肥應用案例。姜培坤教授長期開展農田減污降碳管理探索與研究,重點闡述了在農產品產地環境監測、農田生態溝渠淨化監測與智能沼液綠色還田開發3個方面的研究成果,並提出了農田減污降碳協同增效實踐中的未來思考。李彥研究員從設施菜田氮磷面源污染面臨的問題與挑戰出發,詳細介紹了投入品調控氮磷減排技術、土壤生境調控氮磷減排技術、種植制度和結構優化氮磷減排技術等面源污染防控技術,並構建了典型設施農業區氮磷污染負荷削減技術模式。鄒建文教授圍繞農業固碳減排,詳細闡述了農業固碳減排份額、農業固碳減排對策,並提出了綠色低碳農業的規模化、系統化、循環化、協同化、多樣化「五化」路徑。張丁辰總監重點介紹了綠色發展一系列典型實踐,提出了區域化發展適度養殖規模、法制化手段調控養殖產能、市場化機制保障種養結合等方面的產業發展建議。
中國農學會農業資源與環境分會副主任委員、中國農業科學院農業環境與可持續發展研究所研究員張晴雯主持了特邀報告。本次論壇是中國農學會農業資源與環境分會換屆後的首次重要學術活動,中國農學會農業資源與環境分會委員以及來自浙江省有關部門、嘉興市、平湖市政產學研推等有關方面代表參加論壇。
參考文獻
- ↑ 秘書這個職業到底怎麼樣,搜狐,2021-08-04
- ↑ 評研究員條件是什麼?有哪些要求? ,搜狐,2021-08-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