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中國人民大學新聞傳播實驗中心

來自 搜狐網 的圖片

中國人民大學新聞傳播實驗中心新聞傳播實驗中心依託於中國人民大學新聞學院。經過半個世紀的發展,已形成包括報社模擬系統、數字報紙出版系統、網站發布系統、新聞攝影、廣告攝影、電視攝像、PC數字圖片製作系統、蘋果數字圖片製作系統、非線性編輯系統、電視演播廳、傳播效果研究在內的多項功能,涵蓋本科的新聞學(含新聞攝影和數字新聞兩個專業方向)、廣播電視、廣告和出版四個專業,以及新聞學、傳播學[1]、傳媒經濟三個研究生專業,設備先進,功能齊全。

目錄

簡介

人大新聞學院成立於1955年,2004年在國家重點學科評估中,學院被評為新聞傳播學科綜合實力第一名。2007年,人大新聞學院被評為全國僅有的兩家"新聞傳播學"一級重點學科點之一。學院是國家"211"工程[2] 和"985"工程重點建設單位,同時國家重點研究基地"新聞與社會發展研究中心"設在中國人民大學新聞學院。

詳細介紹

人大新聞學院十分重視實驗實踐教學,從建立以來一直把實驗室建設作為學科發展的重要基礎。1955年,人大新聞系成立之時就建立了新聞攝影實驗室,在全國新聞院系中起步最早。在20世紀80年代中期和90年代初期,又相繼成立廣播電視實驗室和激光照排實驗室,實驗室的規模不斷擴大,覆蓋的專業領域不斷增加。1997年,人大新聞學院將攝影、廣播電視、報紙新聞采編、媒體管理、網絡新聞傳播和廣告製作等各種專業實驗功能加以整合,正式組建"新聞傳播實驗中心"。經過50餘年的發展,新聞中心發展成為國內一流的新聞傳播類實驗室。在實驗中心的支持下,人大新聞學院為業界培養了幾千名具有紮實業務技能的專業人才,他們中大多數人成為新聞業界骨幹。其中,人大新聞攝影專業的畢業生更是在國內享有盛譽,中國獲得"荷賽"新聞攝影大獎的攝影師,絕大部分出自人大新聞學院。

2000年實驗中心通過北京高等學校基礎實驗室評估,2006年實驗中心獲得"北京高等教育實驗教學示範中心"稱號。

近年來,為了適應新聞傳播業數字技術革命的發展形勢,為教學提供與新聞實踐前沿接軌的實驗技術條件,人大新聞學院加大了實驗中心的建設力度。學院把實驗中心的建設作為新聞傳播學科建設的一個支柱,將實驗教學的改革作為整個學院教學改革的基礎,學院的國家專項資金建設項目如"211工程"、"985工程"等,也向實驗中心建設傾斜。1999年以來用於實驗中心設備建設的國家專項資金超過1000萬元。在這些資金的支持下,實驗中心實現了建成以來的一次重要飛躍,完成了實驗中心的完整布局,以及與新聞一線技術的完全接軌,成為國內一流的新聞傳播實驗中心。2006年6月,實驗中心遷入新落成的明德新聞樓,目前實驗用房使用面積在1500平方米左右,設備1300件左右,設備總值約3300萬元。實驗中心平均每學年要接收800多名學生進行各種不同項目的實驗,此外,還為學生媒體的實踐以及學生的研究提供相應的服務。

實驗教學中心共有教師和實驗室管理人員38人,其中正高級10人,副高級14人。獲得博士學位的教師24人,碩士學位的9人。實驗教學中心的教師分布在新聞採訪寫作、新聞編輯、廣播電視新聞、攝影、廣告與公關、傳媒經濟、新媒體、出版、新聞理論等九個教研室。實驗教學中心人員構成合理、梯隊完整。

五十多年來,實驗中心為新聞學院的教學提供了有力的支持,也促進了教學方法與手段的創新,實驗教學成果顯著。2001年,"新聞傳播實驗室建設與應用"獲得中國人民大學教學成果一等獎。實驗教學成為國家級精品課程"新聞編輯"、"新聞評論"和校級精品課程"新聞攝影"等課程的重要教學環節。

中心所開發的實驗項目均為綜合性、設計性實驗,這些實驗將基本實驗技能與綜合、創造能力的運用有機結合在一起,對於提高學生的能力,效果十分顯著。許多實驗作品也能直接為媒體採用,社會效益明顯。

近年來,實驗中心除了繼續進行設計性實驗項目的開發外,還在不斷探索實驗教學與常規教學的結合模式,實驗環境已被融入到一些課程的課堂教學中,例如,利用報社采編系統為課堂教學營造出報社的模擬環境,利用網絡信息發布系統為課堂營造出網站的工作環境,學生在相關課程的學習中,就像在報社和網站工作一樣,可以在一個仿真的環境中掌握相關知識,運用相關技能。實驗室的建設,促進了教學手段與理念的創新。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