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中古七大奇蹟
世界中古七大奇蹟 |
中文名稱: 世界中古七大奇蹟 類別: 建築 主要國家: 意大利、中國等 |
世界七大奇蹟是指古代西方人眼中已知世界上的七處宏偉的人造景觀。最早提出世界七大奇蹟的說法的是公元前三世紀的旅行家昂蒂帕克,還有一種說法是公元前二世紀的拜占庭科學家斐羅提出的。由於上述奇蹟大多已經毀滅,後人又提出了世界中古七大奇蹟。即意大利的羅馬大鬥獸場,利比亞沙漠邊緣的亞歷山大地下陵墓,英格蘭的巨石陣,中國的萬里長城,中國南京的大報恩寺琉璃寶塔,意大利的比薩斜塔,土耳其的索菲亞大教堂(聖索菲亞大教堂)。[1]
目錄
景觀簡介
七大奇蹟介紹
羅馬鬥獸場
羅馬大鬥獸場位於古羅馬廣場較低的一邊,占地六英畝,像一座由石灰石壘成的頂部凹陷的小山。外牆高約一百五十七英尺,布滿大得令人生畏的拱門,黑森森的拔地而起,直插淺藍色的天穹;內部周長一千七百九十英尺,為一裂痕累累的巨大橢圓型磚石建築,場上縱橫交錯的坑道,像一條條敞開的傷口,暴露在外面。
亞歷山大地下陵墓
亞歷山大地下陵墓坐落在埃及亞歷山大城西南的馬里尤特沙漠中,1980年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公元3世紀,埃及的殉教者美納斯葬在這裡,其墓地成為埃及最初的基督教徒朝拜聖地之一。在亞歷山大主教和拜占庭王室的支持下,崇拜美納斯的浪潮不僅席捲拜占庭帝國,而且波及羅馬、高盧和日耳曼等地。為滿足日益增多的信徒的需要,阿卡丟(公元395-408年)和耿奧多斯二世(公元408-450年)在位期間,敕令修建了一座規模巨大的新教堂阿布米那。阿拉伯人奪取埃及後,朝拜阿布米那之風隨之中斷。到了法特米時代,聖地已無人問津。今日所見僅是一些殘垣斷壁。挖掘工作始於1905年,如今聖城輪廓已為世人所知。建築布局為:大教堂居中,其前部為覆蓋陵墓和前祭台遺址的中庭;與大教堂相互對應的是一座八角形聖洗堂;在南面即主體建築的後部,建有修道院、信徒居室、浴室和工場;在北面和東面,各有一座教堂,其中稱為"東方"的教堂恰好位於修道院的中央。
聖城占地遼闊,建築用料豪侈,建築物主體用小石塊砌壘,大理石石柱、柱頭和柱頭下楣雕鑿考究精細,大理石可能取自著名的亞歷山大採石場。祭台間內壁裝飾有大理石雕刻和鎦金鑲嵌圖案。
埃及古都亞歷山大城曾是偉大的文化藝術中心,而阿布米那則是這一時代的唯一遺存,它巧妙地融匯了拜占庭藝術和埃及法老時代的傳統文化。阿布米那遺址同時還顯示了東方基督教在最初幾個世紀裡的蓬勃生機。自此之後,第一批修道院便誕生了。
長城
長城是我國古代勞動人民創造的奇蹟。自秦始皇開始,修築長城一直是一項大工程。據記載,秦始皇使用了近百萬勞動力修築長城,占全國人口的1/20!當時沒有任何機械,除運土、運磚可以用毛驢、山羊能爬山的牲畜外,全部勞動都得靠人力,而工作環境又是崇山峻岭、峭壁深壑。可以想見,沒有大量的人群進行艱苦的勞動,是無法完成這項巨大工程的。
長城修築的歷史悠久,工程雄偉浩大,是新七大奇蹟之一,並在"世界新七大奇蹟"評選活動中名列第一。不到長城非好漢。長城東西南北交錯,綿延伏於我們偉大祖國遼闊的土地上。它好像一條巨龍,翻越巍巍群山,穿過茫茫草原,跨過浩瀚的沙漠,奔向蒼茫的大海。根據歷史文獻記載,有20多個諸侯國家和封建王朝修築過長城,若把各個時代修築的長城加起來,大約有10萬里以上。其中秦、漢、明3個朝代所修長城的長度都超過了1萬里。在我國新疆、甘肅、寧夏、陝西、內蒙古、山西、河北、北京、天津、遼寧、吉林、黑龍江、河南、山東、湖北、湖南等省、市、自治區都有古長城、烽火台的遺蹟。其中僅內蒙古自治區的長城就達3萬多里。
"因地形,用險制塞"是修築長城的一條重要經驗,在秦始皇的時候已經把它肯定下來,司馬遷把它寫入《史記》之中。以後每一個朝代修築長城都是按照這一原則進行的。凡是修築關城隘口都是選擇在兩山峽谷之間,或是河流轉折之處,或是平川往來必經之地,這樣既能控制險要,又可節約人力和材料,以達"一夫當關,萬夫莫開"的效果。修築城堡或烽火台也是選擇在險要之處。至於修築城牆,更是充分地利用地形,如像居庸關、八達嶺的長城都是沿着山嶺的脊背修築,有的地段從城牆外側看去非常險峻,內側則甚是平緩,有"易守難攻"的效果。在遼寧境內,明代遼東鎮的長城有一種叫山險牆、劈山牆的,就是利用懸崖陡壁,稍微把崖壁劈削一下就成為長城了。還有一些地方完全利用危崖絕壁、江河湖泊作為天然屏障,真可以說是巧奪天工。長城,作為一項偉大的工程,成為中華民族的一份寶貴遺產。
2001年06月25日,長城作為春秋至明時期古建築,被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五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名單。
大報恩寺琉璃寶塔
大報恩寺是中國歷史上最為悠久的佛教寺廟,其前身是東吳赤烏年間(238─250年)建造的建初寺,是繼洛陽白馬寺之後中國的第二座寺廟,也是中國南方建立的第一座佛寺,明清時期成為中國的佛教中心,與靈谷寺、天界寺並稱為金陵三大寺。
大報恩寺是明成祖朱棣為紀念明太祖朱元璋和馬皇后而建,其原址有建於吳赤烏三年(240年)的建初寺及阿育王塔,為江南佛寺之始,明永樂十年(1412年)重建,歷時達19年,耗費248.5萬兩白銀,十萬軍役、民夫,大報恩寺施工極其考究,完全按照皇宮的標準來營建,金碧輝煌,晝夜通明。
大報恩寺琉璃寶塔高達78.2米,通體用琉璃燒制,自建成至衰毀一直是中國最高的建築,也是世界建築史上的奇蹟,位列中世紀世界七大奇蹟,被當時西方人視為代表中國的標誌性建築,有"中國之大古董,永樂之大窯器"之譽,被稱為"天下第一塔"。整個寺院規模極其宏大,有殿閣20多座、僧院148間、廊房118間、經房38間,是中國歷史上規模最大、規格最高的寺院。
2008年,從大報恩寺前身的長干寺地宮出土了震驚華人世界和佛教界的世界唯一一枚"佛頂真骨"、"感應舍利"、"諸聖舍利"以及"七寶阿育王塔"等一大批世界級文物與聖物,是中國規格最高、規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寺廟遺址。2011年,評為"2010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2012年,作為中國海上絲綢之路項目遺產點列入中國世界文化遺產預備名單。2013年,被國務院核定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巨石陣
在英格蘭東南部的索茲伯里附近,有個叫阿姆斯伯里的小村莊世界聞名。著名的史前遺蹟巨石陣就矗立在這裡。
這個巨大的石建築群位於一個空曠的原野上,占地大約11公頃,主要是由許多整塊的藍砂岩組成,每塊約重50噸。這些石柱排成圓形,最高的石柱高達10米,不少橫架在兩根豎直的石柱上。巨石陣的英文名字叫做"Stonehenge"。這個名字的前一半Stone意為"石頭",後一半在現代英語詞典中已查不到了,據考證它來自古代英語,意思是"高高懸掛着"。
巨石陣的主體,是幾十根巨大的石柱,它們排成幾個完整的同心圓,巨石陣的外圍是直徑約90米的環形土溝與土崗,內側緊挨着的是56個圓形坑。尤其令人稱奇的是,在石陣中心的巨石,最高的有8米,平均重量大約30噸,更有不少重達7噸的巨石橫架在石柱的上面。
比薩斜塔
比薩斜塔位於意大利中部比薩古城內的教堂廣場上,是一組古羅馬建築群中的鐘樓,這座堪稱世界建築史奇蹟的斜塔,不僅以它"斜而不倒"聞名天下,還因為1590年,意大利的偉大科學家伽俐略,曾在斜塔的頂層做過自由落體運動的實驗,讓兩個重量相差10倍的鐵球,同時從塔頂落下,結果,兩球同時着地,一舉推翻了束縛人們思想近2000年的希臘著名學者亞里士多德關於重量不同的物體其下落的速度也不相同的"物體下落速度與重量成正比"的理論。伽俐略開創了實驗物理的新時代,被人們稱為"近代科學之父",而他用來做實驗的斜塔也因而更加遐邇聞名。
比薩斜塔高54.5米,直徑16米,分為8層,除底層和頂層形狀有所不同外,其餘6層的結構完全一樣。通體都是白色大理石砌成的,四周以圓形立柱環繞,遠遠看上去像是一個碩大的鳥籠,據說,大約在10紀,比薩王國打了一次勝仗,掠獲了大批財寶。為了炫耀功績,大公決定建築一座大教堂,在教堂旁邊修一個鐘塔。鐘塔建到三層時就發現向南傾斜,被迫停工。94年之後,比薩人建塔之心不死,找來著名工程師皮薩諾反覆測量,證實此塔雖斜,但無倒塌之虞;便又繼續修建並把每層南面的柱子略微加高一點。根據塔基上的碑文記載,它從1174年始建,1350年竣工,經歷了176年。但由於塔身過重,地質鬆軟,因此塔身仍以每年1.25毫米的速度向南傾斜。到1999年1月,塔頂比中軸線偏斜已達4.8米。意大利當局為了拯救斜塔,已向全世界廣泛徵求保護方案,同時在塔的北側加壓了830噸的鉛塊,並在塔身的三分之一處加了一圈銅纜,向北牽拉固定。
比薩斜塔斜而不倒之謎:一個立着的物體,只有當那條從它重心引垂下來的豎直線沒有越過它的底面的時候,才會倒下,也就是說,才能夠保持平衡。因此,超過底面的斜圓柱體無疑是要倒下去的;但是,假如它的底面很寬,從它的重心引垂下來的豎垂線能夠在它底面中間通過的話,那麼這個圓柱體就不會倒下了。在比薩的所謂"斜塔",雖然都已經相當斜了,卻並沒有倒下來,正是因為從它重心引垂下的豎直線並沒有越過它的底面的緣故(當然還有次要的原因,那就是建築物的基石都是深埋在地下)。
索菲亞大教堂
索菲亞大教堂建於1017或1037年(時間有爭議,一般說是建於1037年),在雅羅斯拉夫城的中心,建立了這個時期主要的,中世紀拜占庭風格的東正教教堂-索菲亞大教堂,教堂長37米,寬55米,高29米是智者雅羅斯拉夫為慶祝古羅斯軍隊戰勝突厥佩切涅格人和頌揚基督教而修建的。"索菲亞"是希臘語"智慧"的意思。該教堂建成後,很快成為基輔羅斯的宗教、政治和文化中心。羅斯的大主教住持於此,大公在這裡接見外國使節,簽訂國際條約。在這裡仍陳列着許多考古文物和建築模型,基輔10世紀的全景模型展出了被蒙古侵略者破壞前的基輔市貌。這裡還建立了斯拉夫民族的第一個圖書館。